弱者只会欺负比他更弱的人(而是一种无形的进攻力量)
弱者只会欺负比他更弱的人(而是一种无形的进攻力量)老子的用意并不是在探讨自然现象的规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得到以柔克刚的道理,是用来喻指社会人事。在老子看来,柔弱并非懦弱、虚弱、脆弱,而是一种柔韧,看似柔弱,却是一种无形的进攻力量,是万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水和风看起来好像柔弱无力,水却可以攻破金石之坚,风却可以摧折大树。亚加拉大瀑布常年冲蚀所处的山体,使得石灰岩崖壁不断坍塌,致使瀑布逐步向上游方向后退。据1842—1927年观测记录,瀑布平均每年后退1.02米,落差逐渐减小。预计5万年左右,尼亚加拉大瀑布将会完全侵蚀掉所在的山体,飞流直下的景观将会消失,人们将再也看不到壮观的瀑布景色了。一滴滴水的力量很微小,点在石头上就像挠痒痒,但是水长时间击打石头,却能一点点地穿透坚硬的石头。这不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吗?风弥漫于天地之间,肉眼看不见,伸手抓不住,能吹俯小草,能刮倒树木。
01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下之至柔”,天下最柔弱的东西。
“驰骋天下之至坚”,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能够在最坚硬的东西间自由穿梭;另一种解释为能够驾驭或者战胜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两种解释都可以,核心意思都是以柔克刚。
《道德经》第78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任凭我们把水放到不同的器皿中,它随器赋形,但是它却能够自由穿行于坚硬的山岳岩石之间,任意驰骋、奔流,几乎可以侵占平原、丘陵、沟壑、沼泽、低谷、深潭等许许多多的地方。
亚加拉大瀑布常年冲蚀所处的山体,使得石灰岩崖壁不断坍塌,致使瀑布逐步向上游方向后退。据1842—1927年观测记录,瀑布平均每年后退1.02米,落差逐渐减小。预计5万年左右,尼亚加拉大瀑布将会完全侵蚀掉所在的山体,飞流直下的景观将会消失,人们将再也看不到壮观的瀑布景色了。
一滴滴水的力量很微小,点在石头上就像挠痒痒,但是水长时间击打石头,却能一点点地穿透坚硬的石头。这不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吗?
风弥漫于天地之间,肉眼看不见,伸手抓不住,能吹俯小草,能刮倒树木。
在老子看来,柔弱并非懦弱、虚弱、脆弱,而是一种柔韧,看似柔弱,却是一种无形的进攻力量,是万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水和风看起来好像柔弱无力,水却可以攻破金石之坚,风却可以摧折大树。
老子的用意并不是在探讨自然现象的规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得到以柔克刚的道理,是用来喻指社会人事。
就具体事物来讲,弱小与强大相比,二者力量过于悬殊,如果正面冲突,弱小肯定战不过强大。正是由于此,弱小不能鸡蛋碰石头,要采取迂回战略,适当放低姿态,适时示弱,避敌锋芒,瞅准时机,以小博大,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是一种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弱何以胜强?因为柔弱者有自知之明,便时时有危机感,因而能处事小心谨慎,踏踏实实,寻找强大一方的软肋,消耗对方的实力,时间一久,使之由强大走向衰落,借机击败它。
西伯侯姬昌被纣王囚禁时,他没有直接与纣王对抗,而是一直向纣王示弱,得以逃脱魔掌。然后韬光养晦,积攒力量,到了他的儿子姬发时灭掉了商朝。
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好的将帅刚强但不固执己见,柔顺但不软弱无力,才能以弱胜强,以柔克刚。
做人也是如此,如果硬碰硬,人与人就很难相处。有些人喜欢用强势来压服人,只会激起别人抗争欲。如果一方态度柔和,温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容易让人接受。如果硬碰硬,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做人柔弱,并不是软弱,表面看好像处处忍让,实则是避开了锋芒,避免矛盾的产生,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
02原文: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无有入无间”,“无有”是指表面上看上去似乎不存在东西,也就是没有具体的外形的东西;“无间”,指的是没有间隙的东西。
全句意思是,无形的东西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知道了“无为”有大的用处。
没有间隙却仍然能打进去、走进去、影响进去,就是因为“无有”,它无形,才能无坚不摧,无孔不入。
正是由于无形的东西无孔不入,一旦侵入,间隙就产生了,而由于无形而不容易发现,致使间隙越来越大,结果导致了更严重后果的发生。
老子在《道德经》第64章中说:“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这段话的意思是,事物尚未显现变化兆头时容易对付,最脆弱时容易分化它,微小时很容易把它消除,在问题还没有发生前、紊乱没有显现就要着手整治。
老子认为,阻止问题发生的最好做法,就是治之于无形,在问题还没有发生时就着手预防,及早掐断事态发生的根源,就容易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如果等到问题由小变大、难以解决的时候再动手解决,要么难以解决,要么积重难返。
03原文: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不言之教”,没有说出来的教诲;“无为”,是顺应事物的本性而为,不强求。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用言语而能收到教化的目的,自然无为而能有所得益,普天之下没有任何东西比得上它们。
“无为之益”、“不言之教”,是把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应用到社会人事上,以天道来证人事。
用言语讲大道理,有的人能听进去,有的人未必接受,甚至还产生反感。而“不言之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示范给别人,来教育别人,影响别人。
要求别人做或者不做的时候,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别人作榜样,作表率,做示范,才能起到带动作用。
“上行下效”,说的是在上位的人或者长辈怎么做,在下位的人或者晚辈就跟着他们学怎么做。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令而行”;如果不正,就会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结果。
老子提倡“无为”,并非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行事一切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西汉相国萧何去世后,曹参接替萧何做了相国,一切政令法度不做更张,以致于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都以为曹参不做事,这就是“萧规曹随”成语的来历。
曹参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正是由于曹参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无为不扰民,保持政策的稳定连续,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收到很好的治国效果。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做人做事的时候,也要学会顺应规律的“无为”之道。想要赢得别人的支持和信任,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用谨小慎微乃至故作姿态地刻意粉饰自己,不用恶意与人竞争,而是要与人为善,认真做事,善于助人,自然会有人接受你,支持你,帮助你,成全你。
结束语柔弱,不是软弱可欺,是懂得谦卑收敛。
无为,不是原地不动,不思进取,而是不对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强加干涉。
不言,不是什么话也不说,而是重视身教,用事实说话。
柔弱、无为、不言,都是强调做人做事要遵循规律,以柔性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施强耍横。这样,才能让所有的主观努力不会白费,从而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以书之名#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