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藏传佛像和中原佛像的区别(怎样分辨藏传佛像与汉传佛像)
专家讲藏传佛像和中原佛像的区别(怎样分辨藏传佛像与汉传佛像)工艺性强、艺术性高藏传佛教修习经典和义理,修习的组织和形式都和汉族地区的佛教有所不同,特别是许多苯教神怪经过的改造,使佛经中原有的佛、菩萨、护法神等大为增加。一些苯教的祭祀作法仪式也被佛教吸收,再加上后期印度教的影响,在绘画雕刻上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象。藏传佛像系比较庞大,佛像的造型较为复杂。佛、菩萨、金刚、罗汉、天王、护法神等形象多达千余种,寺庙中常见也有上百种,而汉传佛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长幅唐卡中 佛像众多 网络参考图)(上图为首都博物馆 金刚手菩萨铜像)
相信在博物馆或寺庙中,都会看到造型各异,风格多样的佛像,很多朋友疑惑怎么去分辨汉传佛像与藏传佛像呢?
正瀚说石上期已经结合汉传佛像的画作、铜像、雕刻品,跟大家分析了汉传造型中的几个特点,
今期我们来聊聊藏传佛像的造型特点,因藏传佛像的“独特性”,本文字数图片可能较多,望理解。
-
体系庞大,千奇百怪
藏传佛像系比较庞大,佛像的造型较为复杂。佛、菩萨、金刚、罗汉、天王、护法神等形象多达千余种,寺庙中常见也有上百种,而汉传佛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
(长幅唐卡中 佛像众多 网络参考图)
(上图为首都博物馆 金刚手菩萨铜像)
藏传佛教修习经典和义理,修习的组织和形式都和汉族地区的佛教有所不同,特别是许多苯教神怪经过的改造,使佛经中原有的佛、菩萨、护法神等大为增加。一些苯教的祭祀作法仪式也被佛教吸收,再加上后期印度教的影响,在绘画雕刻上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象。
-
工艺性强、艺术性高
藏传佛教造像的庄严妙好,工艺性强、艺术性高,都是因为从古到今藏传佛教的匠师们,严格遵循型制量度经典的延续承传,藏传佛教美术造型量度的纲领性理论经典“三经一疏”,即《佛说造像量度经》、《造像量度经》、《画相》和《佛说造像量度经疏》的量度法。
( 《佛说造像量度经》 部分内容 )
“三经一疏”经典是使藏传佛教美术乃至藏族传统美术的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历史性、审美性得以确立的重要因素。也是使藏族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工艺美术诸方面构成实体性文化层、艺术高度和有机组成部分的基本法度。
(上图为首都博物馆 大日如来铜像)
(上图为大日如来唐卡 网络参考图)
(上图为地中海澳宝制作的 大日如来“宝石唐卡”)
按照固定的程度重复的制作,难免是千佛一面,但工匠创作的时候,比例、规范、传统切切在心的要旨,创作灵感只有体现在佛像的工艺与技巧上。所以造像的形式上变化不大,使藏传造像的“严谨性”延续几个世纪。
-
藏传凶恶的“忿怒身”
前面提及藏传佛教传承各异、仪轨复杂,佛像变化繁多,形象千奇百怪,但都是佛的变化身,按照密宗的理论,佛具有两种变化身,有时显现真实身(自性身),有时显现忿怒身(教令轮身)。
忿怒身为佛在镇伏魔障时显现的相形,被描绘成多面多臂、青面獠牙的恐怖形象。忿怒身的神灵大多是动态夸张、表情激愤、神态威猛、孔武有力,呈多头、多眼、多手、多足的各类明王、金刚、护法、佛母、明妃等。
(清乾隆鎏金马头金刚局部 网络参考图)
(上图为 吉祥天母唐卡 网络参考图)
(左为马头金刚唐卡,右为澳宝马头金刚“宝石唐卡”)
简单也可以理解为“因人施教”,忿怒身的佛像都是佛菩萨故意变化成那种凶恶的模样来吓唬邪魔、教化那些顽固不化、魔障缠身的众生,使之醒悟,摧破烦恼,降伏恶魔,也就是所谓的以善劝善,以恶治恶。
正瀚说石之前推送了一篇: 《藏传佛像凶恶恐怖的“真相”》 欢迎翻阅。
-
藏传密宗的“双身佛”
相信一提到藏传佛像,很多人第一印象都是“双身佛” ,很多人也存在疑惑,甚至误解。
“双身佛”的男身代表慈悲,称佛父;女身代表智慧,称佛母,慈悲和智慧是佛法的两条根本,因此这种双修造像也有人叫“父母佛”。
藏传佛教中把宇宙和生命、实体和空间、物质和精神、本质和现象、精血和气脉、有形和无形等等分成了阴阳两极对立的存在。双方相依相合,不可分离,这种规律称做“双合”。
(上图为首都博物馆 铜镀金喜金刚像)
(左为金刚萨埵唐卡,右为金刚萨埵“宝石唐卡”)
(左为绿财神唐卡,右为绿财神“宝石唐卡”)
是藏传密宗佛像,是密宗六度修身法中最后的两个阶段,只有定慧兼备,才能即身成佛。所以我们不应该以世俗的观念去误解“双身佛”的。
正如前文说的“忿怒身”,如果用 “面目狰狞”“凶神恶煞”来形容忿怒身的佛像,是对佛像的不敬,忿怒身都是佛菩萨为了利益众生的化身,不管什么示相的佛,只要具足佛的圆满智慧,都应至诚皈依和恭敬顶礼,不可心生邪见。
-
藏传女佛数量多
在藏传佛教里,度母是“三世诸佛之母”和“一切众生之母”, 为女性菩萨,度母为了不同根器的众生,又化现了二十一度母、五百度母等等,度母在西藏僧俗大众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二十一度母壁画 网络参考图)
(左为白度母唐卡,右为白度母“宝石唐卡”)
据《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言,度母一般为二十一相,但在藏传佛教艺术中所出现的度母至少有30余种。虽然汉传有三十三观音,却是观音菩萨本身不同形貌,而且不是密宗式变化形相,只是以姿态、场景与所持法器来区别。
(上图为首都博物馆 藏传铜普贤菩萨像)
(左为汉传普贤菩萨瓷塑,右为藏传普贤菩萨“宝石唐卡”)
同时藏传佛像中也有观音、文殊、普贤等菩萨等,但形象和汉传佛像体系不完全相同。从上图可以对比,藏传的普贤菩萨头戴五佛宝冠,百千种璎珞,珠鬘及天衣,袒胸露腹,身材苗条,溜肩蜂腰;汉传的普贤菩萨体型圆润丰满,服饰完整,衣裾自然流畅而优美,两者同样坐骑白象代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智。
-
独有的“唐卡”艺术
藏族文化中,唐卡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独特的艺术风格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藏传佛像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汉地看到的佛画不太一样,藏族人将虔诚注入呈现的细节,在象征义的表现形式下,唐卡在宗教、文化、艺术、历史等领域的贡献中,都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财富。
(上师正在绘制唐卡 网络参考图)
佛经造像艺术有严格的规则,但又不乏想象的因素,这种严格限制的自由,使佛经造像具有独特而永恒的魅力。
(藏传唐卡局部细节展示 网络参考图)
(唐卡均采用天然宝石、植物为颜料,以示神圣)
而且藏传佛教信徒相信通过装藏、唐卡佛像画像与真佛无二,将其供奉和修持,同样能得到佛的加持 。
(地中海澳宝制作的 大日如来“宝石唐卡”)
随着时代变化,唐卡已经不局限于绘画的形式,可以雕刻在木材宝石玉石上,很多唐卡画师融合地中海澳宝,硬度高,颜色古朴,高瓷细腻的特点,严格遵循量度比例,转换质材,推陈出新,实现了平面唐卡的立体化表达,也方便了藏传佛教信仰人士随身携带与供奉。
正瀚说石之前也推送了一篇: 《唐卡艺术在当代的传承》 欢迎翻阅。
(左为弥勒佛唐卡,右为弥勒佛“宝石唐卡”)
(上图为 弥勒佛菩萨 唐卡)
从上面图片可看到,藏传佛教对于密宗弥勒佛像的原始风貌保持的很好,可以接近其本身应有的形态,一般为金黄色身相,绀青色螺髻和肉髻,袒露右臂,双手结说法印于胸前,结跏趺坐在莲花上,也有头戴五叶天冠的菩萨相;而汉传基本上弥勒佛都演变成笑口常开,大肚的造像。
上一期《怎么分辨藏传佛像与汉传佛像(1)》中展示了汉传弥勒佛的造像,欢迎翻阅
-
总结
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不仅有独自发祥孕育 发展演绎 成形定性 的清晰脉络和事物迹象 并以其自成体系的精湛技艺及其造型经典理论 。
其实无论汉传藏传佛像都各有特色,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佛教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佛像更是佛教文玩重要的载体,也从侧面构建着中华民族艺术、尤其是东方艺术的典型实体。
(部分佛像唐卡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