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哪个区最好发展(昆明最有前景的置业区域是哪里)
在昆明哪个区最好发展(昆明最有前景的置业区域是哪里)而诸如宜良县、禄劝县、东川区、石林县等四县/区在10年间出现不同程度的人口负增长。特别是宜良县,10年间常住人口减少3.4525万人,人口降幅达8.23%,是昆明市人口减少最多的县。昆明楼市/制表昆明市的数据与此前云南省发布的数据保持一致。我们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公布的数据对比发现,10年间仅有呈贡区、官渡区、嵩明县、安宁市、五华区等五个县/市/区,常住人口增幅大于昆明全市的增幅。其中,呈贡区常住人口10年间增长了33.8658万人,增幅达108.95%,增长量位居昆明市各区第一。
昆明市各区的人口普查数据发布,哪个区人口最多?哪个区的人口增长最快?哪个区置业的前景最值得看好?
我们从公布的数据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一)10年间呈贡常住人口增长108.95%
昆明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昆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846.0088万人,相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643.2212万人)的数据增加202.7876万人,增长31.53%,年平均增长2.78%。
昆明市的数据与此前云南省发布的数据保持一致。
我们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公布的数据对比发现,10年间仅有呈贡区、官渡区、嵩明县、安宁市、五华区等五个县/市/区,常住人口增幅大于昆明全市的增幅。
其中,呈贡区常住人口10年间增长了33.8658万人,增幅达108.95%,增长量位居昆明市各区第一。
昆明楼市/制表
而诸如宜良县、禄劝县、东川区、石林县等四县/区在10年间出现不同程度的人口负增长。特别是宜良县,10年间常住人口减少3.4525万人,人口降幅达8.23%,是昆明市人口减少最多的县。
而从昆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10年间官渡区超越五华区成为昆明市常住人口数量最多的第一大区。
昆明楼市/制表
此外,从10年间常住人口数量的排名变化中可以看出,呈贡区超越寻甸县晋升昆明市人口第五多的区;而安宁市则超越宜良县位列昆明市常住人口第六多的县市;同样,嵩明县超越禄劝县跻身昆明市常住人口第八多的县。
从常住人口增长较快的郊县/市/区来看,除了宜良县之外,其他各县/市/区在地缘上大多与昆明主城五区相连,受主城区效应的助推明显。
而单就宜良县而言,虽然有部分区域与官渡区和呈贡区接壤,但就发展而言,在昆明长期向南发展的进程中,官渡区的崛起,以及呈贡和晋宁实现撤县设区等,多少对于人口流入东南方向的宜良形成了截留作用,或是造成宜良常住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
(二)昆明打起了“老年人”的主意
从昆明市人口年龄构成来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昆明市15-59岁的人口为597.4188万人,占总人口的70.62%,是昆明市数量最大的群体。
而相对于10年前的数据,0-59岁的人口数量的下降,及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的增长,也从侧面说明,昆明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昆明楼市/制图
而这样的现状,在公报也有一组数据详述:在60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中,昆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相比10年前上升2.12个百分点。
也就意味着,昆明65岁以上人口数量的增长,是导致60岁及以上群体人口增长的重要推手。
对应到昆明老龄化的现状,结合《昆明市优化完善各县(市)区功能定位的报告》的规划发展来看,以晋宁、富民、宜良等为代表,城市功能定位偏向康养、休闲、健康产业的县/区,在相应的城市功能提升、配套设施完善的情况下,在承接养生养老等方面,或许会有一定的前景。
昆明楼市/制表
事实上,不久前昆明市印发的《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修订版)》中明确了“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是昆明市的三个城市品牌。
其中可以看到,对此前提得比较多的“世界春城花都”和“中国健康之城”的提法做了相应的调整,在与养生养老相关的“国际大健康名城”这个城市品牌中,要求全面提升“国际大健康名城”的国际影响力,强调夯实健康城市基础,着力推动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强化健康品牌的营销推广。
而此前发布的《昆明市大健康发展规划(2016-2025)》中,昆明更是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放到了“重塑昆明竞争新优势”的地位。
昆明健康春城“六中心”定位示意图
由此可见,作为涵盖养生养老等服务老龄化群体的这张“国际大健康名城”牌中,似乎昆明已先人一步。
后续发展,关键要看如何落到实处,并依靠“国际大健康名城”的打造能吸引来多少人了。
(三)昆明的置业前景在哪里?
在昆明市的人口普查公报中,其实还透露出一组重要数据——昆明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1人。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相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73人)的数据,昆明平均每户家庭的人口减少了0.32人。
昆明市家庭户的人口数减少,甚至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住房消费需求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换种说法举例,就三口之家而言(父母 子/女) 当子/女长大成年,或到达适婚年龄,子/女买房独居或结婚,自然而然就成了非常刚性的需求。
这种需求伴随而来的是住房消费的增长。
而户均人口的降低,反过来可以看做是很多原生家庭,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子/女通过购房单独立户,稀释了户均人口数量。
在不婚不育观念的影响,以及新生儿增长达不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新的各类消费需求(包括住房需求)会受到迟滞,甚至会出现城市发展中人口红利渐失的情况。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要实施开放全面三胎政策了。
说到底,一切活动的基础是人。
因此,从置业角度看,其实也是围绕人在进行。纵观昆明市,主城五区当前拥有的人口数量,决定了其置业的吸附能力所在。
围绕人的需求而丰富起来的市政配套、公共配套以及生活配套等带来的居住与生活便捷度,使得主城区仍旧是昆明无可取代的置业热点。
当然,这里所说的主城区,并非是地理的区位的概念,而是行政区的范畴(特指昆明主城五区),其包括当前常住人口最多的官渡区,也包括10年间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呈贡区。
虽然从昆明当前房价来看,有高房价挤压出现的置业外溢的情况,但整体上,无论是置业前景,还是实际的溢价能力,主城区仍然是能力之内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