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著名的状元之乡(疑武城状元之乡)

著名的状元之乡(疑武城状元之乡)例如,“四·二九”惨案: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冀南大扫荡时,在武城县运西霍庄(今河北故城县建国镇霍庄)一带制造的屠杀大批我八路军官兵的惨案。 例如,董伦,明恩县董家堂村(今武城县武城镇蒋王庄)人。 四、以往《武城县志》里的记述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例如,把关庙村存在过的子游祠、弦歌台遗迹记载于县志里是对的,而把子游为本“武城县宰”和澹台灭明为本武城县人的观点强加于《武城县志》是错误的。把武城县历史上的状元记载于《武城县志》是对的,而把聊城和博陵的崔氏状元也记载到《武城县志》里就是错误的了。历史上县志的编纂者们,多是些秀才、举人、进士之类,他们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知识肯定有限,所记内容及观点有误在所难免,不足为怪。在信息化的今天,对它的内容只要稍加注意,就可明辨是非。千万不要生搬硬套,犯教条主义错误。否则,不但误事,有时还会闹笑话。 五、怎样介绍已非今武城县的“武城县历史名

著名的状元之乡(疑武城状元之乡)(1)

一、武城县的境域,历史上曾经多次变迁,今武城县与1965年以前任何时期的武城县疆域相比变动都大,只有杨庄乡(今属老城镇)、甲马营乡和老城镇是原武城县辖区,仅约占原武城县境域的五分之一。故只要这些状元的故里不在此两乡一镇之中,就可以肯定今武城县的“状元之乡”名不副实。

二、《武城县志》里记述的内容,记载的都是在编纂县志的时候的武城县境域内的东西,是特定时期、特定领域上的历史、地理、人文、风俗、政治、经济等实情。哪部《武城县志》都不会记载编纂县志时已不属于武城县而曾经属于过武城县的东西。否则就破坏了编纂县志的“规矩”。不同时期的《武城县志》的内容是随着武城县疆域的变化而变化,《武城县志》的有些内容绝不会随着武城县治地的迁移而随之迁移。也就是说,如果十六名状元的故里不在今武城县的杨庄乡、甲马营乡、老城镇,只是因为“武城县”治地迁移到了此地,那十六名状元的故里也是不会迁到新治地的武城县来的。就凭武城县几个领导同志之权威,要把这些名人的户籍从今河北迁到山东来,恐怕还真有点力不从心吧!

三、历史上的多部《武城县志》上的内容,是曾经隶属过武城县的那些地方人民的共同财富,而不管他们今天还隶属不隶属于武城县。其内容绝不是某个时期的武城县的私有财富和遗产。把多部《武城县志》据为今武城县己有的意识是错误的,把多部《武城县志》里的一切内容也据为今武城县一家所有的创意更是毫无道理的。 例如,子游祠、弦歌台、庆林塔等古迹已不在今武城县辖区,给它们硬贴上“武城县”的标签,纳入今武城县的旅游资源已倍感不妥,再把已非今武城县辖区的“武城县历史名人”如子游、澹台灭明、王道、节振国及崔氏状元们纳入今武城县的户籍管理恐怕更是强人所难吧!

假设有一天武城县的编制被撤销,其境域划归德州市或聊城市,难道武城县的历史就不存在了吗?非也。凡是历史上曾经隶属过武城县的地方,都可以从各个时期的《武城县志》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四、以往《武城县志》里的记述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例如,把关庙村存在过的子游祠、弦歌台遗迹记载于县志里是对的,而把子游为本“武城县宰”和澹台灭明为本武城县人的观点强加于《武城县志》是错误的。把武城县历史上的状元记载于《武城县志》是对的,而把聊城和博陵的崔氏状元也记载到《武城县志》里就是错误的了。历史上县志的编纂者们,多是些秀才、举人、进士之类,他们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知识肯定有限,所记内容及观点有误在所难免,不足为怪。在信息化的今天,对它的内容只要稍加注意,就可明辨是非。千万不要生搬硬套,犯教条主义错误。否则,不但误事,有时还会闹笑话。

五、怎样介绍已非今武城县的“武城县历史名人和事件”呢?很简单: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例如,王道,明武城人(今河北故城县人),正德进士。

例如,董伦,明恩县董家堂村(今武城县武城镇蒋王庄)人。

例如,“四·二九”惨案: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冀南大扫荡时,在武城县运西霍庄(今河北故城县建国镇霍庄)一带制造的屠杀大批我八路军官兵的惨案。

六、有些人只是以“《武城县志》上有记载”为名,不顾十六名状元已非今武城县人的事实,诳来了个“中国状元之乡”的名号,已语惊四座,再要在武城县城动用巨资,大兴土木,建造“状元一条街”、“状元广场”等建筑物,寓意何为?武城县历史上那些事儿,中国人知道的不在少数,千万不要把众人当猴儿耍!

七、声明:在没有确定众状元是杨庄乡(今属老城镇)、甲马营乡和老城镇人士以前,在下不敢认同武城县为“中国状元之乡”之封号。等你们确认众状元为今武城县人士后,吾定当摇旗呐喊,鼎力拥护。

以上观点不知对否,愿与有关人士商榷。(凡夫遗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