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计农村儿童(变形计请放过农村孩子)
变形计农村儿童(变形计请放过农村孩子)小孩相对成年人来说还是单纯的,他们更多是对成年人、对媒体人的信任。如果为了自己需要,把他们的信任利用来当道具,尤其还冠冕堂皇的说是在帮人家,是做公益的话,实际上是在拿人家一生的命运来做赌注。这是在辜负他们对自己的信任!!! 另外,也的确在每一期节目里看到摄制人员没事就撕孩子的苦痛和伤疤。 金鹰网:“《爸爸》团队再造《变形计》 看穷娃阔少换人生” “城市和乡下的孩子互换生活,势必会将两种人生的苦痛和伤疤全部撕开,逼着你去面对沉重的现实做更多的思考。” 很难让人相信,能以这样歧视性语言(穷娃阔少)进行宣传的团队,真的不会拿孩子当道具来消费,真的懂得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灵成长不受伤害?
湖南卫视的《变形计》第七季《山路弯弯》在昨天(2014年1月6日)晚上开播,看完这期的上集,现在也跟大家说明下自己为什么强烈抵制这个节目。也请支持《变形计》节目的朋友能先看完我的分析,认真思考一下后再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自主创新的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播出,它是中国第一档生活角色互换类节目。节目号称“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采取一对一互换的形式,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7天,体验对方的生活。
从第五季变形计开始,定位于大型青春励志生活类角色互换纪实节目,结合当下青少年最典型最突出问题,聚焦都市子女“现代病”:如网瘾、厌学、脆弱、暴力、物质、冷漠等,让节目影响更多电视机前的青少年,凸显节目的教育意义。
以上内容节选自《变形计》百度百科内容,现在就来谈谈我为什么要抵制这个节目。
金鹰网:“《爸爸》团队再造《变形计》 看穷娃阔少换人生”
“城市和乡下的孩子互换生活,势必会将两种人生的苦痛和伤疤全部撕开,逼着你去面对沉重的现实做更多的思考。”
很难让人相信,能以这样歧视性语言(穷娃阔少)进行宣传的团队,真的不会拿孩子当道具来消费,真的懂得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灵成长不受伤害?
另外,也的确在每一期节目里看到摄制人员没事就撕孩子的苦痛和伤疤。
小孩相对成年人来说还是单纯的,他们更多是对成年人、对媒体人的信任。如果为了自己需要,把他们的信任利用来当道具,尤其还冠冕堂皇的说是在帮人家,是做公益的话,实际上是在拿人家一生的命运来做赌注。这是在辜负他们对自己的信任!!!
以上是我抵制此节目的主要原因,接下来顺带解释一下其他的相关内容。
四、观众的辨别能力
自从本人在微博( weibo/1403191384/AmBYAtUAN?type=repost )上发布提醒公益同行不要配合参与这个对农村孩子成长造成伤害的《变形计》节目后,除了大量的支持转发外,也不断的有支持节目的网友前来跟我理论。
很奇怪节目播了这么多期了,摄制人员没事就撕孩子苦痛和伤疤的事情每期都在发生。大量的观众不去讨论这些问题,而是谈论看了节目如何感动。还并且反过来质疑我抵制节目的动机。针对那些漫骂的不做考虑,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相对理性观众对节目的评价和我的回复:
观众1:“让孩子们感受到世界美好无可厚非,但是社会就是那么存在着。即便是现在那些孩子保持纯真,但是社会在将来依旧会出现。”
我的回答:很想知道即便这样是对的,那请问为什么非要让一个农村品质优秀的孩子选择到一个培养出“坏”孩子的家庭去体验?
观众2:不管变形计有多少不足,但并不能完全否定变形计的价值,那就是对农村孩子的社会关注度。
我回答:将来面对什么样的环境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不用现在去强加一个孩子来做出判断,尤其是在那么多镜头下。不要总拿这个当作利用他们的理由。而提高社会对促进农村孩子成长关注度的方式多的是,为什么非得选择这种对当事人成长形成伤害的方式?我们始终反对这种虚假方式来提高社会关注度。
栏目制作参与人员:其实穷苦孩子感受一下富裕家庭的情感缺位也未见得是坏事。我们的农村主人公就不止一次地提出想回家 尽管家没这么多物质享受。
我回答:这已说明农村孩子不适合参与这种变形体验了 为什么还要继续伤害他们?难道就非得在各种个摄像机下,以暴露在全国观众面前的方式来面对吗?
还有很多人提出在节目播出后农村主人公和学校得到了很多帮助,甚至还考上了大学。以此强调节目如何正确。
我的说法:要知道节目选的农村孩子本身就是品学兼优的,难道不参加节目他们就考不上大学了?同时现在各种社会力量都在帮助农村教育,难道不参加这个节目孩子和学校就得不到帮助了?如果都得参加这样的节目才能获得帮助?那全中国的电视台都来做这类节目,那也帮不过来吧。
也还有学生观众跟我说节目让自己和同学获得了感动,对他们很有帮助。
我的说法:难道为了这种感动就一定要牺牲农村孩子的成长为代价?农村孩子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家庭把自己未知的7天生活暴露在全国的观众面前,城市的小魔头一到农村就把对方家里和校园搞的鸡犬不宁。用这样的方式来让自己获得感动,是不是太残忍了点?
转述一位影视业内人士对《变形计》表达了一个观点:个人觉得这是最垃圾的创意,却成为很有影响力的节目,中国电视观众是多么让人失望!
不过在我看来,被假象蒙蔽的观众还不应该算在这个范围之内。
五、芒果V基金在这里面的角色
在我的新浪微博( weibo/1403191384/AmBYAtUAN?type=repost )发出提醒广大公益人不要配合《变形计》推荐农村孩子,并提出各种质疑的时候。一直没有得到《变形计》官方微博发出的正面回复。但最后等来了湖南广播电视台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全国性公募基金“芒果V基金”的官方微博代替发出的声音:
部分截选,全文点击图片
看到这个内容,我也做出了相应的回答。除了本文开头的疑问外,还针对对方的几条说明继续提出自己的疑问。
疑问1: 对主人公和支线人物的“变形励志帮扶金” 对农村学校的改善和其他农村孩子的关爱(三个大纸箱) 这些算不算眼前物质利益?如果没有这些 当地村民、学校、家长、公益机构会不会接受你们这种大队人马进村的扰民制作节目方式。另外 他们如果不配合做这个节目 是不是就不给这种帮扶了?
疑问2: 如你所说#变形计#节目已播出6季 也得到不俗的收视效果 但为什么没有其他台制作同类节目?是他们没本事?在当前的中国各种行业还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所以在我看来是其他台还有点良知 也可说是有些内容让他们“不敢”,因为节目所牵扯的青少年成长伦理道德问题,尤其是把农村孩子带到城市家庭优越的“坏”孩子家里的情节备受观众的质疑。不知湖南卫视为何在各种争议下还能坚持这样的敢为人先?
疑问3: 我也好奇“为什么收视从来不拿第一的节目 能在湖南卫视这样注重收视的频道存活这么长时间?”难道你们只保留第1 第2、3的就砍掉吗?借用你们业内人士观点:个人觉得这是最垃圾的创意 却成为很有影响力的节目 中国电视观众是多么让人失望!可能这就是你们的底气吧
另外,以一种帮助别人诉苦的方式就能表明做的事情一定是对的吗?
还有,如果芒果V基金是非公募基金,我无话可说。但是好奇的是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公募基金,按道理是应该服务大众的公益项目。首先拿大众的捐款,来支持着自办节目里的关联群体这合理吗?要知道《变形计》这节目是有商业冠名的,要帮助他们也应该是先从商业冠名的广告费里支出一下才对吧。
还是很奇怪,这本该由《变形计》栏目说明的事情,为什么一个全国性的公募基金来使劲做说明。
六、栏目组遭到拒绝的合作方为什么越来越多?
为什么栏目组在寻找我们这些民间公益组织推荐农村孩子的时候,得到的拒绝越来越多?而就算合作过的也拒绝再次合作,甚至连城市里曾经提供过“坏”孩子的机构也拒绝再次合作。
难道这些公益组织都那么傻,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和学校在参加节目后得到更大的支持?这是因为我们长期扎根在农村,我们的志愿者跟农村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更明白农村孩子的需要,明白这种互换体验对农村孩子的伤害远大于眼前得到的一些实惠。大量拒绝合作的民间公益机构也提出了这种问题,而这一切拦目组都选择性忽视。
七、再搭上一个质疑对象
2014年春节很快要到了,估计另一家《变形计》的兄弟节目,湖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公益栏目“心得乐超市”的“穷娃盼过年”又要开张了。
说起这个节目对孩子的伤害,那就更离谱了。这个节目就是通过各种渠道,从贫困地区搜集到一些困难家庭孩子信息,为他们拍摄制作相关的求助视频进行电视节目播放。然后每月将他们的基本求助信息集中在某一天,放在一个特定场所,进行图片现场展示,再由爱心观众及其他热心人士以认捐的方式进行资助。这个节目一直很受观众认同,求助的孩子们也不断收到大量社会捐赠。
到了2013年春节期前,节目发展到将这些受资助的孩子直接带到活动现场,由爱心人士进行面对面资助。第一期现场面对面资助活动就筹集到了140多万的现金捐赠。
节目视频:心得乐第十二场“穷娃盼过年”捐助活动现场
参与现场活动的受助孩子们,通过这种现场捐赠环节,多的可以得到十几万,少的也能有两三万的现金捐赠。
无论从电视节目制作方,还是到场参与的观众及其他爱心人士,都觉得这种活动很好。认为面对面资助既帮助了受助对象,又解决了捐助过程中不透明的问题。
但是事情最后的真实结果又是怎样呢? 我们的 支教 志愿者事后找个别当事人调查,而当事受助学生却说出了让人痛心的话:其实当时当着大家的面把钱撕了的心都有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让这些受助孩子胸前贴着带自己名字的号牌,靠着一堵印刷着自己相片、个人家庭信息、求助期望的墙面,坐在那里等待爱心人士的资助,这本身就严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当这个活动在网络上引起争论的时候( weibo/1403191384/zhA7OshaF?type=repost ),很多网友纷纷留言讲述自己类似的受助经历。其中有网友就提到自己在读中学时,开学被安排在大会主席台前接受资助金发放,而第二天她就退学了。原因是当时她觉得当着全校那么多学生和老师的面接受资助,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当前这种资助行为依然广泛存在。
如果我们总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无疑是对孩子自尊心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伤害,最后直到他们麻木。
从上面这个事例来看,农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不是什么物质和金钱,而最需要的是给与他们足够的尊重以维护他们的尊严。
感悟:只有当大众都能明白不管做任何事都要维护彼此的尊严 并高于一切物质利益的时候,这个民族才有真正的希望。
后记:当大家在网上就此活动伤害尊严的话题争论不休时,又从参与争论并之前多次参与现场活动的志愿者那里了解到另一件事。在他们事后回访一些受助学生时,发现一些当事学生接受完资助后已经对学习没了兴趣,甚至经常不去上课。也不把老师和同学放在眼里了。为什么这样?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比周围的人有钱了。
可以想象 就算是一个成年人,不劳而获的多了自然就会形成依赖习惯,何况是一个没有任何行为控制能力的孩子。而一个孩子,在没有任何劳动付出时,就突然得到一大笔财富,这将对他们往后的生活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八、为什么坚持抵制这类节目?
最近有些人怀疑我是不是湖南卫视竞争对手招来的托,为什么老找湖南卫视的麻烦。其实我跟其他电视台没任何关系,也不是跟湖南卫视有仇,甚至我们的乡村支教还要感谢湖南电视台相关频道的早期合作支持。也有人说我是想博眼球,获得存在感。也请放心,我还没有低级到这种地步。
现在质疑湖南卫视的相关节目,是因为我们的办公地点正好在长沙,节目相关内容自然就了解的多些。其实我也更希望湖南卫视能把节目真正办好,所以相关栏目在之前找我们合作的时候,我们也提出过中肯的改进建议。但最终改进意见不被采纳,我们也只能明确拒绝了合作。在看到他们依然在制作这些让孩子成长受到伤害的节目时,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乡村教育支持的公益人,这时就不得不站出来公开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欢迎广大网友推荐觉得有违教育和公益其他电视节目,我会跟大家一起来分析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
另外,国人历来有个少管闲事的习惯,所以也有志愿者问我:这样质疑他们对我们自己有什么好处?我的答复就是:少了这样对孩子成长的破坏,我们的教育公益道路将会少一份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