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慢特病现场挂号(看好疑难杂症不必跑远门)
门诊慢特病现场挂号(看好疑难杂症不必跑远门)在此模式下,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可以获得师从名医的机会,对感兴趣的专科进行长期钻研学习,达到“博专相济”。经过4年的学习,培养出了王丽、顾超等10多名医术精湛的年轻医生。他们熟悉基层患者的病况,又拥有上级医院的医疗资源,能够及时帮患者寻找或匹配最合适的医疗资源、救治方法。2020年新增了脑卒中、慢阻肺2个专科。2021年继续新增心律失常、颈肩腰腿疼、中医妇科、更年期4个专病门诊。定期出诊的专家包括: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呼吸科专家余苏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付金荣 、龙华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许金海、龙华医院副主任医师田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严志敏等。采访中,朱顺其骄傲地说起中医科王丽医生、心脏超声的张夷医生、口腔科的谷晓松医生……“别看是咱们基层的社区医生,个个都特别厉害。”赋能基层医生为提升社区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2020年起七宝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推进
患病十几年的朱顺其,曾经遍访市内三甲医院和专科医院的专家教授,然而最近他发现,好医生就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
8月10日,得知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三下午有心律失常专家门诊,他专程前去看病。闵行区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宗小娟、社区医院医生郑晓英一同把他的病历卡和心脏彩超报告仔细看了一遍,花了将近15分钟详细解释准备采取的治疗策略。“我看过近百位医生,像这样耐心的好医生,真的不多。”
2012年的一天,朱顺其出现呼吸困难、发冷战栗,确诊为左心房微大导致的慢性房颤。之后,他长期服用一种价格昂贵、只能在网上自费购买的药品,3个月疗程需要花费将近2000块钱。“当天宗医生给我开了另一种替代药,比我以前吃的药便宜至少40%,配药也更方便,我已经吃了一个星期,效果可以的。”
真正让朱顺其感到信任的,是医术。今年年初,他的双眼开始不断流泪,视力模糊,某三甲医院医生建议住院手术治疗,考虑到自己70多岁的高龄,他再次前往一家市级专科医院治疗寻求保守治疗,但效果甚微。3月5日,他来到社区医院,门诊大夫傅炯医生用针法轻轻疏通眼道洞口,流泪立即止住,至今再没复发。
采访中,朱顺其骄傲地说起中医科王丽医生、心脏超声的张夷医生、口腔科的谷晓松医生……“别看是咱们基层的社区医生,个个都特别厉害。”
赋能基层医生
为提升社区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2020年起七宝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推进“全专结合”的医疗服务模式。依托华山-五院-闵行医联体、中山-闵行医联体、复旦大学儿科等医联体平台,邀请知名专家下沉社区,每月定期坐诊,让七宝镇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同质化的诊疗服务。
2020年新增了脑卒中、慢阻肺2个专科。2021年继续新增心律失常、颈肩腰腿疼、中医妇科、更年期4个专病门诊。定期出诊的专家包括: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呼吸科专家余苏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付金荣 、龙华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许金海、龙华医院副主任医师田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严志敏等。
在此模式下,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可以获得师从名医的机会,对感兴趣的专科进行长期钻研学习,达到“博专相济”。经过4年的学习,培养出了王丽、顾超等10多名医术精湛的年轻医生。他们熟悉基层患者的病况,又拥有上级医院的医疗资源,能够及时帮患者寻找或匹配最合适的医疗资源、救治方法。
两年前,75岁的张强生饱受腰腿疼折磨,通过家庭医生预约了颈肩腰腿痛的专科门诊,中山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余勇为他进行了详细诊疗,和社区医院医生一同规划了对患者最方便的双向诊疗方式——首先,在闵中心住院4天完成了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然后,回到家门口的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房住院6天,出院后定期到社区医院进行康复训练。术后,张强生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基层医生的合理治疗规划,患者真正享受到了便捷、有效、精准的医疗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妇科”专科也打响了口碑。师从付金荣的年轻医生王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妇科诊疗品牌。王丽擅长通过中药饮片、针灸、艾灸等多元治疗方法调整卵巢功能,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效果。很多妇科疾病患者会专程来到社区医院找她看诊。
“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早,原本就有外科、妇科、皮肤科等比较全面的科室设计,在这先天优势之上,我们的医生付出了很多努力,就是想让居民知道,基层社区医院不只是个开药的地方,我们能看病,而且能看好病。”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张蕾说。
供稿:七宝镇融媒体分中心 宋诗清
编辑:宋诗清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