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免费全集(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冰心在玉壶免费全集(一片冰心在玉壶)金冬心画柳独辟蹊径,笔墨酣畅,生动有趣。他的另外一幅《柳荫图》也是写昔日水上游之景,两岸柳树枝条画得尤为生动鲜活,其线条笔触为金农所特有。此图题款云:“迥汀曲渚暖生烟,风柳风浦绿涨天。我是钓师人识否,白鸥前导在春船。此予二十年前汎萧家湖之作,今追想昔游风景漫画小幅,并录前诗,曲江外史记。”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创造出了一种醇厚雅逸的艺术范式。金冬心的书画风格,开拓了中国传统书画的新境界,近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张大千、刘海粟、潘天寿等都对其有极高的评价。册页中有一帧《柳荫图》,画中一夫子放舟于水上,风柳翻动,悠闲自在。右上角题款云“写楚州昔游水乡诗中风景,昔耶居士记
处暑过后,天气凉快许多,几位道友相约来到无锡博物院观看“纪念周培源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特展”。
无锡为江南胜地,钟灵毓秀,自古人才辈出。其中有不少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家、科学家等。周培源先生(1902~1993)是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书画鉴赏家。在其科研和政务工作之余,历尽四十余年披沙拣金,收藏了一大批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珍品。
1988年周先生挑选百余件珍贵藏品无偿捐赠给家乡无锡博物院。这次特展从中挑选了四十七件藏品与观众见面。观之,使人大饱眼福。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金冬心的十二开册页画(73岁画,乾隆乙卯六月),极其雅致,趣味横生。虽然先前曾经看过,但每一次观赏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金农(1687~1763)宇寿门,号冬心,别号昔耶居士,稽留山民,曲江外史,龙俊仙客,金吉金,金二十六郎,苏伐罗吉苏伐罗,心出家庵粥饭僧,百二砚田富翁等。
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创造出了一种醇厚雅逸的艺术范式。
金冬心的书画风格,开拓了中国传统书画的新境界,近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张大千、刘海粟、潘天寿等都对其有极高的评价。
册页中有一帧《柳荫图》,画中一夫子放舟于水上,风柳翻动,悠闲自在。右上角题款云“写楚州昔游水乡诗中风景,昔耶居士记。”
他的另外一幅《柳荫图》也是写昔日水上游之景,两岸柳树枝条画得尤为生动鲜活,其线条笔触为金农所特有。此图题款云:“迥汀曲渚暖生烟,风柳风浦绿涨天。我是钓师人识否,白鸥前导在春船。此予二十年前汎萧家湖之作,今追想昔游风景漫画小幅,并录前诗,曲江外史记。”
金冬心画柳独辟蹊径,笔墨酣畅,生动有趣。
再看一帧《蕉荫煮茶》图,几棵宽叶芭蕉树下,夫子手持芭蕉扇全神关注在煮茶,左边树干旁有一茶童。画面清雅安静,似清气扑鼻而来。
曾记得金冬心另外有一幅《香茅盖屋图》轴,图中的茅屋中一人伏几而睡,屋外芭蕉数株,青草簇簇,题曰:“香盖屋,蕉阴满庭,先生隐几而卧,不梦长安公卿,而梦绿萍池上之客,殆将赋《秋水》一篇乎?世间同梦,唯有蒙庄。昔耶居士画记。”文字不长蛮有趣味,图文并茂,极耐诵读。两幅芭蕉图一静一动,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一帧《斜阳叩门》图,画面为秋天里院门外有过客敲门,门前有一家童在清扫落叶。作者左上方一段文字写得颇有意味,云“风吹满地落叶,有客斜阳叩门,门外青山不改,门前旧额无存。”
旧时人家大门一般新年要贴上门联和门额,“门额”也就是与门联相配的横批,风吹雨淋门额旧了就称之为“旧额”。此图表现岁月如梭,韶光易逝。一年一度秋风又起,客舍院落门前不仅树叶飘落,连“门额”也被秋风吹走了。
传统院落空间是古代“天地人”空间的人文组合。不仅在金冬心的画里可以找到,就是历代古诗词中,也不难发现“曲径通幽处”的院落文化。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似一卷横幅画轴徐徐展开,或信步闲庭,或层层进深,或寂寞梧桐,或星落如雨。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全词格调苍凉沉郁,明白晓畅,充分表达了词人触景生情的心态和感受。在文人的笔下,一座院子的意境特别叫人回味。
金冬心画这幅图并题写“门外青山不改,门前旧额无存”,表达了画家对岁月无情的感叹。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唐白居易《宴散》)“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唐韦应物《燕居即事诗》)。
元·倪瓒晚年精品《容膝斋图》,倪瓒题款其二云:“屋角春风多杏花,小斋容膝度年华。金梭跃水池鱼戏,彩凤栖林涧竹斜。”居所极小,戏称“容膝斋”,虽然人生无常,但仍不失有一方心仪的院落空间。
再如一帧《二老图》,画中几棵树下有二老相对而立,画得极其质朴自然,其中一位靠着树干只露出半张脸,虽然没有画眼睛鼻子等,但完全可以从画面感受其笃定神闲的风貌,可谓是不着一笔而神采熠熠。作者在画面左侧题诗云“风扫踈林雨洗尘,山中面目本来真。夕阳影里各无语,二老居然世外人”。读来宛如童话般的世界,让人浮想联翩。
冬心先生晚年有一幅《梅花图》,画中只有一株梅树,树旁静立一才子,似在细数花须,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花光迷离,恍如月夜映在纸窗上的花影。作为诗人,冬心先生是单纯的,他仰着头,数着一朵两朵梅花无数,“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此刻闭门忙不了,酸香咽罢数花须。”金冬心先生用笔十分单纯,笔墨极不求形似,古朴稚拙,别有风韵,自成一家。此图也有其神妙也!
这十二开册页图,作者漫画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天上人间,故友新朋,岁月静好,流光易逝。可以说张张精彩,神完气足。应该是他晚年作品了,从中可以看到画家自己的影子,联想金冬心的一生,从杭州到扬州,坎坷曲折,终身布衣,筚路蓝缕,读来更觉人生不易。
金农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看惯秋月春风,历尽坎坷,人情世故,但他的作品丝毫没有世俗沉闷之气。其书画以奇致胜,天趣自成,展现出诗人画家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读金冬心的画可谓诗情画意,情状意简。其一:情状多样,必须从“意简”而来,否则写意成为了失神,或成为铺陈,写意之快感荡然无存矣。其二:对于繁复满构图的作品,“意简”更是显得重要,否则显得杂乱而压抑,写意极可能沦为铺陈。一句话,就是以自然为师,求内心感悟。无论竹藤荷菊,还是瓜果菜蔬,古人画过不少,而风格也多面,而金冬心能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究其原因,无非是写意的情状不同。
画为心声,只有对传统文人作画时的情状有所洞察了解,进一步理解他们的“心源”,这才能为真正的文人画,尤其是笔墨情趣,为写意的精髓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意趣具于笔先”、“不求工巧而自得妙处”。只有挥毫者以忘我之心,写自我之意,才能让渺小的一花一鸟领会到天地的消息、宇宙的美妙与心灵的清静。这大概就是金冬心的画出奇制胜,在扬州八怪里面高人一筹的况味吧!
“一片冰心在玉壶”,观周培源先生捐画藏品展受益良多,感恩前辈,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读金冬心十二开册页奇人奇画,有感而发,草草不恭,为方家一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