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万千种玫瑰(世界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有刺)
世界上有万千种玫瑰(世界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有刺)要么是孤独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
世界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有刺
如果因为怕扎手
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
玫瑰的芬芳。
生命是一团欲望
欲望不满足便痛苦
满足便无聊
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要么是孤独
要么是庸俗
具有伟大心灵的人
相对于她的心灵来说
永远是王
从愿望满足再到新愿望
这一持续不断的过程
要是循环的快
就是幸福
慢
就是痛苦
而陷于停顿之中
就成了僵化生命中的空虚无聊
成了毫无对象模糊无力的妄想
成了致命的苦闷
无聊和欲望
恰是人生的两极
由于时间的缘故
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手中立刻化为虚无
其真正价值也全部消逝了
人生最大的智慧
就是享受当前的时刻
并使它成为生命里永恒的目标
因为只有当前这一刻
才是唯一且真实的
其余的一切只是我们的想法和思绪罢了
生存的根本特征就是运动不止
这样的世界
幸福无从谈起
存在即失足
生活即幻灭
只有将每一个真实的知识进行比较,并把我们所知的东西从每个角度和方面去融会贯通以后,才算是我们彻底掌握了这些知识,它们也才能完全地为我们所用。我们需要深思自己所知的东西,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一些道理,也就是说,唯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才是我们的真知。
历史既与现在相连接,也是形成现在的理由所在。人类也只有经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明白现在本身,甚至是推论将来。
历史是人类理性或反省意识。
在与财富结伴时,无知才会显得丢人现眼。
倘若一个人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大量的阅读,空闲的时候只是稍作不动脑筋的娱乐消遣,长此以往会慢慢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总是骑马的人最后很可能会丧失走路的能力一样。
重温和回想,我们阅读过的东西才会被吸收,才会在脑海里扎根。
期望读者记住他们阅读过的所有东西,就相当于期望他的肚子里可以留住他们吃过的全部食物。食物、书籍分别是读者在身体上和精神上赖以生存的东西,他们决定了二者当下的存在状态。就像人的身体只吸收与之同类的食物,同样,每个人也只记得那些让她感兴趣的事,也就是记住与他的总体思想或利益目标相符或相关的东西。
因此,如果人们对所有的事情没有客观的兴趣,他们读的东西就不会结出果实:因为他们留不住读过的任何东西。
所有的重要书籍,都必须一口气连续读上两遍才行。第二遍我们能更好的更充分的理解书中内容之间的整体关联,而且只有理解了书的结尾才能清楚书的开头。
每个人的优点都与缺点相关联。
在处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时,人们会自然地提高警惕,谨慎地控制自己,而对于小事情,他们就会疏于防范,只是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
即便孤身一人,也比被背叛自己的人围着要好。
健康才是人类成就幸福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最愚蠢的人才会为了其他的幸福而不惜牺牲健康,不管着其他幸福是功名利禄,还是学识以及转瞬即逝的感官享受。
人类幸福的两个敌人是痛苦和厌倦。
人们想要躲避灾祸的最好方式就是增长自己的心灵财富,心灵财富越多,厌倦所占据的地位就越小。
聪明的人最初要努力的争取的就是避免痛苦与烦恼的自由以求得安静和闲暇,减少和他人的接触,享受平静、节俭的生活。
一个人内在具备的越多,求之于他人的会越小,他人带给自己的也就越少。
想要获得独立自主和闲暇,人必须甘愿节制欲望,随时修身养性。更要有不受世俗喜好和外界的束缚影响的定力,只有这样,人才不至于为了功名利禄,或者为了博取人们的喜爱和欢呼而牺牲自己,让自己屈就于世俗低下的趣味和欲望。
人类天生就有与周围困难作斗争的力量,如果困难消失了,搏斗也就随之停止,这些力量无用武之地反而成为生命的一种负担。
出自爱情的婚姻一般来说都会导致不幸福的结局,因为这样的婚姻就是为了将来的后代而付出了现在的代价。
我们现在从这最后思考的角度审视熙攘混乱的人生,我们就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在穷于应付生活中的困苦和折磨,竭尽全力去满足没完没了的需求和躲避花样繁多的苦难。
如果你的贫穷大于你的才气,你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之后,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
――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