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从正面到反面学习(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论语中从正面到反面学习(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我不是一个复古主义者,既然称得上是一项教学改革,就要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就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但是这种突破和创新不是全盘照搬,而是在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将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发扬广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启发式教学优于任何一个西方教育教学流派,每位教师如果真的能把它研究好、运用好,中小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素质教育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何为传统?“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沉淀”(美国爱德华·希尔斯著,《论传统》,译序)。因此,传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传统常常成为我们依恋的对象。为此,希尔斯甚至提出这样一个命题:现在、未来“总处在过去的掌心之中”。译文:子张问:“今后十代的礼制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代继承
《论语》感悟: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论语》感悟(三十五)
王营
原文: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子张问:“今后十代的礼制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代继承夏代的礼制,所减少、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代继承商代的礼制,所减少、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或许有继承周代礼制的,(其基本内容)即使百代以后,也是可以知道的。”
感悟:孔子在这一章里回答了政治体制变革中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意在表明任何一个时代的政治体制都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结合时代特征有所增减,但总的来说任何时代的变革、创新都不能割断历史,如果另起炉灶,全盘否定历史,常常会适得其反,得到历史的惩罚。
政治体制改革是这样,教育领域的改革同样也是如此。我国有优秀的教育传统,比如启发式教学,从孔子时代就已经提倡,这比西方的教学法不知要早多少千年,但是在当今的教学改革中,有人却有意无意地否定启发式教学,将西方的已经证明失败的理论全盘移植到中国,把自己标榜成什么流派,结果西方的理论在我国遭遇水土不服,旧的“破”了,新的反而没有“立”起来,导致教学质量下滑。
何为传统?“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沉淀”(美国爱德华·希尔斯著,《论传统》,译序)。因此,传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传统常常成为我们依恋的对象。为此,希尔斯甚至提出这样一个命题:现在、未来“总处在过去的掌心之中”。
我不是一个复古主义者,既然称得上是一项教学改革,就要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就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但是这种突破和创新不是全盘照搬,而是在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将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发扬广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启发式教学优于任何一个西方教育教学流派,每位教师如果真的能把它研究好、运用好,中小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素质教育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具体到一个学校也是这样,有的校长整天喊转变观念、创新理念,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认为创新就是喊几句时髦的口号,学校文化就是把学校的墙壁、楼道搞得花花绿绿,其实这是对创新的极大误解。
学校办学理念创新和文化建设绝不能隔断学校的办学传统,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积淀的结果,一个校长要想在这方面进行创新,必须首先静下心来研究学校的办学传统,思考时代要求,厘清学校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才能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建设目标。如何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本来就是优秀的,已经被广大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接受,作为新任校长宁可不提新口号,只需把原来的坚持下来,并把它们发扬广大就行了。
新建学校是否可以随心所欲地搞创新?新建学校也尊重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在认真研究本地区经济、文化特点,老百姓的需求以及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学校的办学理念,绝不能靠校长一时头脑发热,随便想出一个什么空洞的理念,将学校引向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