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常年亏损为什么(爱奇艺困境连年亏损)
爱奇艺常年亏损为什么(爱奇艺困境连年亏损)除此之外,股价也是连续下跌。广告收入也在下滑,2021年三季度,爱奇艺广告收入为16.6亿元,上一年同期为18.4亿元,同比下降9.8%。爱奇艺连年亏损,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爱奇艺仍未盈利,其总营收为75.89亿元(人民币),净亏损为17.34亿元,较2020年同期亏损扩大42%。自2019一季度开始,爱奇艺的营收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且在2020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爱奇艺营收出现负增长。在2019年二季度,爱奇艺付费会员达到1亿人,之后增速明显放缓;从2020年三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付费会员呈负增长,2021年三季度,爱奇艺付费会员数为1.036亿,同比减少1.1%。
“最喜欢爱奇艺,但买了其他视频平台会员。”
本文约3500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01 爱奇艺现况
连续亏损、股价大跌、大幅裁员
爱奇艺连年亏损,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爱奇艺仍未盈利,其总营收为75.89亿元(人民币),净亏损为17.34亿元,较2020年同期亏损扩大42%。
自2019一季度开始,爱奇艺的营收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且在2020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爱奇艺营收出现负增长。
在2019年二季度,爱奇艺付费会员达到1亿人,之后增速明显放缓;从2020年三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付费会员呈负增长,2021年三季度,爱奇艺付费会员数为1.036亿,同比减少1.1%。
广告收入也在下滑,2021年三季度,爱奇艺广告收入为16.6亿元,上一年同期为18.4亿元,同比下降9.8%。
除此之外,股价也是连续下跌。
去年年底,《财经》记者获悉,爱奇艺正在大幅裁员,裁员比例在30%-40%。裁员涉及几乎所有业务线,目前仅有VR业务未有裁员计划。
去年12月15日,爱奇艺宣布涨价。涨价过后,爱奇艺也成功超越腾讯视频,成为国内收费最高的视频平台。
爱奇艺陷入了一系列困境,连年亏损、用户流失、一部分内容受影响不得上架等等,近期还宣布了会员费涨价。
会员费涨价能“救”爱奇艺吗?
02 Hulu的商业模式画布
Hulu是如何盈利的?
说到爱奇艺,少不了提Hulu模式。
有说爱奇艺对标奈飞(Netflix),又说爱奇艺走的是Hulu模式。
Hulu是一家美国的视频网站。Hulu网创办于2007年3月,在2008年3月12日正式上线,股东包括全国广播环球公司(NBC Universal)、新闻集团(News Corp.)等。
Hulu现已跻身美国主流视频网站之一,甚至被业界认为是迄今为止传统电视、电影工业向互联网接轨最成功的案例。
会员计划包括:
- 新用户APP注册后,有免费体验期
- 小部分内容在PC端免费
- 付费订阅,可以在多个用户端使用
- 付费订阅,细分为多种付费计划及附加定制付费(如下图)
早期价格,最新价格有上调
Hulu如何盈利?(Hulu商业模式画布图如下图)
- 付费订阅:54%的收益,来自于付费订阅
- 附加价值:可以付费获取其他内容,包括HBO CINEMAX 等等
- 广告收益:超一半用户选了含广告的付费订阅,且人数在增加
可以看出,Hulu的成功要素有:
- 细分非常明确:付费订阅计划,按照是否有广告,是否包括附加衍生内容,对于不同需求的用户细分也很明确
- 内容质量:不仅影视内容质量高,就连广告内容都很高质量
- 用户体验佳:含有广告的付费订阅价格更优惠,而非侵入式广告给用户也带来了较好的广告体验,(含广告)付费用户也非常支持,用户数量增加,广告盈利增加也不意外
相比之下,爱奇艺基本按照月/季/年的计划来付费,还有按照黄金会员和星钻会员(电视端也能看)区分,付费订阅计划不够细分明确。
除此之外,在购买会员的情况下,一部分内容还需要额外付费,导致用户体验不佳,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可能需要更明显的说明。
内容本身质量不错,但用户明显感觉到内容更新速度、高质量内容的数量跟不上。
很明显,爱奇艺不是“成功的Hulu”。
03 爱奇艺的竞争力
用户会为会员费涨价买单吗?
“最喜欢爱奇艺,但买了其他视频会员。”
虽是我个人的体验,相信也能代表一部分用户。
无论是爱奇艺、芒果、优酷、腾讯视频,都买过会员。
相比于短视频,有长期深度体验。
为什么最喜欢爱奇艺?UI界面,高质量视觉体验。
为什么买了别家会员?太多原因。
Q1:短视频火爆,长视频吸引力不再?
爱奇艺的困境,是因为短视频火爆,用户对于长视频的需求度下降?
用户选择了刷抖音、小红书、视频号、快手等等,看长视频的需求变少了吗?
的确有一部分原因,但对比优酷,优酷现在有大量的“又土又上头”的短剧。
短到什么程度,2-3分钟一集,一季30集,好几部有2季。内容源于一些网络小说。
排版上,连竖版的都有,完全就像典型的短视频。把长视频,分割成了短视频。
即使演技尴尬、演员颜值也没有很高、演员也没有什么知名度、制作一般的情况下,还是吸引了一批用户。真的是“又土又上头”。
视频的长短可能并不是很重要。毕竟对于好的电影、电视剧、综艺等内容的需求一直都在。
与其说视频长或短,不如问,和过去相比,爱奇艺的内容吸引用户的总时长,是否变短了?
尤其是爱奇艺的会员付费订阅模式,更多的是按照时长(年/季/月),会员界面也是把高价的年费放在最前端展示。
按照时长的付费订阅模式,用户首先考虑的就是使用时长,是不是一直用爱奇艺。就像百度云盘,用户如果天天用,自然会每年续费。
会员费的涨价,和内容吸引用户的时长下滑一对比,用户似乎很难为年费、季费买单。因为,不需要包年、包季,可以“要看”的时候再买。
什么是“要看的时候”?独播的好内容。
除非有独播的好内容,用户也可以选择其他视频平台。
Q2:爱奇艺独有的内容优势是什么?
说起芒果,就能联想各大综艺,比如之前大火的《披荆斩棘的哥哥》等。
说起优酷,就能联想到大量独播的TVB港剧,和近期热播的“又土又上头”的短剧。
说起腾讯,就能联想到去年大火的脱口秀大会第4季,搭配微信视频号输出。
想看这些内容,自然会去这些平台上付费观看。
说起爱奇艺,只能想到早期《太阳的后裔》、《老九门》等相关独播的热门剧。后来因为限韩令、版权等等各种原因,很多韩剧、美剧都下架了。
爱奇艺有过一段时间,院线电影上线的速度比以往快很多。
如果能做到大量院线电影上线的速度快,也能吸引一部分用户持续消费。
热门影视内容的更新速度、内容量,是用户的基本需求。
爱奇艺独有的内容优势是什么?
是热映的电影最快上新?还是新推的迷雾剧场?还是其他?
爱奇艺里其实还有大量的动漫、小说改编的漫画资源,搭配其高质量的视觉体验,相比其他平台更吸引人。
这类型作品吸引的用户相对来说更年轻一点。
较年轻用户是否是消费主力群体,是否会为这些内容的涨价买单,又是另一个问题。
爱奇艺独有优势吸引的目标用户群体,是否是主力付费用户?
除此之外,像爱奇艺等视频平台,都一直有和其他APP出联合会员,还有一些积分兑换活动、银行信用卡权益活动等等。
会员费涨价也会容易发生薅羊毛事件。
比如,会直接导致一部分价格敏感用户,在这些权益活动上力争。
相信那些没有抢到权益活动的用户,会直接考虑兑换其他视频平台的会员。一部分用户可能流失到了其他平台,优先体验其他视频平台的独有内容。
Q3:用户会为会员费涨价买单吗?
就个人的体验来说,早期一直是爱奇艺会员,也不喜欢安装多个视频软件,想要续费视频平台会员的话,一定会先选爱奇艺。
且在爱奇艺上逗留的时间很长,加上爱奇艺的商城也很丰富,有各种会员可以体验的产品。
电影的视觉体验远胜于其他平台。爱奇艺在视觉体验上,一直很花心思。最近APP启动还加了个高清色彩“爱奇艺绿”的界面。
电影的色彩饱和度、清晰度,爱奇艺都更胜一筹。加上个人偏好,比较重视字幕视觉。
爱奇艺就连字幕的视觉都很用心,相比其他平台,阴影字体的字幕更凸显立体感。个人感觉,整体视觉更佳。
现在为何不再为爱奇艺买单了?
个人来说还是,在爱奇艺上没有特别想看的内容(尤其是电影占用的时长本来就不高,大多也是看一次),总使用时长下滑。
以内容为导向,想看什么独播内容,就选择购买什么平台的会员。
就像刚刚说的,会员费涨价对用户来说,并不只是价格问题。
会员费涨价和其他方方面面加起来是一套组合拳。
使用时长降低,加上会员费涨价;内容质量和更新速度下滑,加上会员费涨价;平台体验不佳,加上会员费涨价;其他平台的优惠权益,加上会员费涨价......组合起来,会让爱奇艺的劣势放大。
一定有用户是愿意为涨价买单的,但内容和体验要跟得上。
爱奇艺最近也做了很多积极调整,除了改APP启动界面,加强了启动APP的视觉体验,首页推荐的独播内容展示也很到位,会员商城和积分兑换的界面更明显了,联名会员的选择也多了。
爱奇艺一直有自己独有的优势,比如一些独播资源、UI界面、视觉体验、高质量的动画漫画、丰富的会员商城。
同时,爱奇艺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输出的内容增加,海外用户也逐步增长。
就连网络用语都是“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可见爱奇艺的地位。(指买平板电脑最开始是作为提高工作效率的生产力工具,买到手之后只用于追剧。)
无论是优化独有的高质量内容,更了解细分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还是建立更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在积极调整下,爱奇艺能熬过困境,顺利发展,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内容、更棒的体验。
爱奇艺,爱你。
欢迎关注,收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