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盘州刺梨农产品发展(刺梨飘香引客来--走进娘娘山看盘县)

盘州刺梨农产品发展(刺梨飘香引客来--走进娘娘山看盘县)娘娘山的“刺梨经”近日,记者一行来到盘县普古乡,走进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目睹“农旅一体化”带来的山乡巨变。 近些年来,这里因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旅游业而名声远扬。以刺梨为代表的特色种植绿了山头、美了山乡、富了村民,以国家湿地公园、农业科技大棚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和农业生态旅游吸引了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在位于娘娘山的舍烹村,村民们用自己的土地和资金入股,获取了长期或短期的现实收益。土地流转出去后,通过在园区打工,还可以领“工资”。原生态的村庄被小心保护起来,成为园区一道独特风景。 “农”和“旅”融合在一起,互为支撑、共同发展。

日期:2015-11-07 来源:中国六盘水网—六盘水日报浏览次数: 字号:[ 大中小] 视力保护色:

盘州刺梨农产品发展(刺梨飘香引客来--走进娘娘山看盘县)(1)

工作人员在帮游客采摘“金刺梨”。

□本报记者 宋迪 实习记者 许振溪

娘娘山,一如其名,美丽而充满神秘韵味。

近些年来,这里因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旅游业而名声远扬。以刺梨为代表的特色种植绿了山头、美了山乡、富了村民,以国家湿地公园、农业科技大棚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和农业生态旅游吸引了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在位于娘娘山的舍烹村,村民们用自己的土地和资金入股,获取了长期或短期的现实收益。土地流转出去后,通过在园区打工,还可以领“工资”。原生态的村庄被小心保护起来,成为园区一道独特风景。

“农”和“旅”融合在一起,互为支撑、共同发展。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盘县普古乡,走进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目睹“农旅一体化”带来的山乡巨变。

娘娘山的“刺梨经”

刚进娘娘山,满山黄灿灿的刺梨就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正当我们眺望园区入口连绵不绝的刺梨基地时,园区工作人员王光厚将一串奇特的水果递到面前,笑道:“尝尝看,这是我们新种的‘金刺梨’。”

金刺梨?看着眼前带刺的金黄色果子,让人不禁有些好奇。

将果实的一头连蒂除去,剥开,还未入口,一股清香便扑鼻而来。轻轻咬上一口,甜中略带些刺梨的涩味,涩中又有几分酸,顿时舌底生津,一股惬意直透心脾。

“好吃!”大家动手“抢”起来,一会儿就将不多的金刺梨“消灭”干净。

王光厚说,“金刺梨”因为没有籽,又叫“无籽刺梨”,是刺梨家族的“新晋成员”,颇受市场“宠爱”。附近乡镇的居民、远道而来的游客,常来这里采摘。10元/斤的采摘价格,给园区增添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除了少量供采摘的金刺梨,娘娘山主要种的是“贵农5号”,价格虽然没有金刺梨高,但胜在种植易、产量大,且有贵州天刺力公司定向收购,未来将是娘娘山稳定的收入来源。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发展农业,产业支撑是关键,‘天刺力’为我们解决了销售的后顾之忧。”王光厚说,贵州天刺力与园区签订了长期协议,以不低于市场价为基准收购刺梨。

如今,娘娘山刺梨种植面积已达万余亩,2012年开始种植的600亩开始挂果,产值达到每亩3500元至6000元不等,实现收益数十万元。

科技大棚瓜果多

领略了刺梨采摘魅力,记者来到科技大棚。

这是一间颇具现代气息的玻璃大棚,大棚里小桥流水、景物相依,各类奇花异草、特色农作物让人目不暇接,虽在“屋中”,却给人以身处大自然的奇妙感受。而古色古香的农耕文化展示、根雕桌椅,更让人体验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吃”,大棚里种植的蔬果,可以采摘、品尝。

大棚外,刺梨、猕猴桃、蓝莓等特色水果,一路皆是。“到了刺梨花开季节,才漂亮呢,满山遍野都是。”王光厚打开手机,将储存的图片展示给我们,说:“那是娘娘山最美的时候。”

除了刺梨美景,娘娘山还有更多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很“近”,也很“远”。站在山脚,举目可见,但要开车而上,却要行很长的路程。百丈山头,丰润的湿地水源浸润着娘娘山,数道“天山飞瀑”垂落而下,蔚为奇观。有人戏称,这是悬在“天上”的湿地公园。

以湿地为“轴心”,银湖、出水洞,水爬坡、天生桥,六车河大峡谷等众多秀美的自然景观,在娘娘山脚下交相辉映,构成了园区壮丽的山水画卷。

“三变”引得凤归来

在娘娘山,记者偶遇园区打工的村民——从沿海返乡的小两口。

徐小财、刘美芬夫妇是舍烹村村民,前些年一直在浙江一带打工,虽然每月工资加起来也有4000来块,但城市消费高,扒掉各种生活开支外,所剩无几,而且长期在外,不能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

听说家乡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正在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旅游业时,小两口动了心。一问之下,园区正缺人手,于是双双回到舍烹村。

小两口毫不犹豫地将家中的3余亩地和4000块钱“入股”普古银湖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合作社一名“股东”。现在,小两口就在合作社“上班”、打零工,每月的收入加起来,和当初在沿海打工相差不远。

像徐小财、刘美芬这样从外地回来的村民,还有不少,通过土地、资金入股,成为合作社股东、参与合作社工作,获得了一份稳定收入。而日渐兴旺的旅游业,为古老山乡增添了更多现代气息,吸引着年轻人回归,让逐渐“空心化”的农村变得“年轻”起来。

“农旅一体化”进程中的娘娘山,正在焕发出越来越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