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频oc的注意事项(超频起源于发展历程)
关于超频oc的注意事项(超频起源于发展历程)OO7带大家先从CPU和内存部分了解,尤其介绍了一些经典精品。在这期间到底有哪些让人振奋和有趣的事情呢?首先,对于大部分玩家而言,超频是为了让原本的工作应用、游戏娱乐可以更高效率更流畅地运行。譬如在执行一项渲染任务时,图形工作者原本需要3个小时的工作,通过对CPU/内存/显卡进行超频后可以缩短至两个小时内,效率大大的提高。或是原本在打网游对战时总会在有一些卡顿情况出现,通过超频优化可以减少这类卡顿情况提高画质。另一个层面的理解:超频如同体育项目一样,也是一项运动。日常锻炼可强身健体,在超频的专业领域里也有极限超频赛事。无论是个人兴趣超频还是职业超频选手,都离不开人类天生的一种本质——挑战极限。超频从过去发展至今已经有20年
本期《无双带你玩OC》中,007超频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超频起源以及发展历程等精彩内容。希望大家通过本期节目都能对超频有初步了解哦。笔芯!
超频(源自英文Overclocking,简称OC),那么什么是超频呢?相信这是任何一位新玩家都会咨询的问题。
世界上大多数电子芯片的性能高低取决于其工作频率的高低。而大部分电子芯片在设计之初,其工作频率都会预留一定的频率余量,这样可以保障产品在不同环境下都可以稳定工作。所以电脑超频就是通过提升CPU、内存、显卡等电脑配件的频率来获得性能提升。
那为什么要超频呢?这个问题我们得分成两个层面来解答。
首先,对于大部分玩家而言,超频是为了让原本的工作应用、游戏娱乐可以更高效率更流畅地运行。譬如在执行一项渲染任务时,图形工作者原本需要3个小时的工作,通过对CPU/内存/显卡进行超频后可以缩短至两个小时内,效率大大的提高。或是原本在打网游对战时总会在有一些卡顿情况出现,通过超频优化可以减少这类卡顿情况提高画质。
另一个层面的理解:超频如同体育项目一样,也是一项运动。日常锻炼可强身健体,在超频的专业领域里也有极限超频赛事。无论是个人兴趣超频还是职业超频选手,都离不开人类天生的一种本质——挑战极限。
超频从过去发展至今已经有20年
在这期间到底有哪些让人振奋和有趣的事情呢?
OO7带大家先从CPU和内存部分了解,尤其介绍了一些经典精品。
CPU篇
1. Celeron 300A
这是第一颗民用级最容易超频的CPU,这颗CPU默认主频为300MHz,只需将前端总线从66MHz提升到100MHz,主频就可以从300提升到450,轻轻松松实现超频50%。并且是每一颗都能这么做哦!
2. AMDK7时代 雷鸟/毒龙CPU
玩家使用铅笔或者导电胶修改CPU上的金桥连接方式,就可以破解提高倍频从而提升主频。
最多可以接近1G左右,就可以将一颗500元左右的CPU性能,提高到接近2500元左右的速龙1G性能。
Barton 2500
而Barton是K7架构最后一款产品。默认1.83G,大部分也可超频到2.2或者2.4G,甚至有一些可以到2.7G。
3. Intel 奔腾4时代
到了奔4时代有多款经典超频CPU,包括P4 1.6A/1.8A,2.4B,P4-670,也有赛扬D 331、352,这一代的特性的频率很容易提升。
在风冷超频上常见可超频至3-4G,液氮极限超频下P6-670曾经创造了7.47G的世界记录,赛扬D 331有8.1G的记录,赛扬352有8.54G记录
4. AMD K8时代,速龙64/闪龙/皓龙
K8架构CPU是AMD鼎峰时期产品,其中最让人关注的是皓龙系列产品,比如皓龙144默认主频1.8,可超频至接近3G长期使用,提升幅度巨大。
5. Intel 酷睿奔腾E2000系列 E6000系列、E8000系列(45nm)
市场总是需要竞争的,面对AMD K8的强势,Intel推出更为强大酷睿系列处理器,并且超频性能都非常优秀。
奔腾E2140默认1.6G轻松超频100%提升到3.2G以上稳定运行,极限超频可达到4.5G;
酷睿E6550 默认2.33G,风冷轻松3.5G以上,在液氮超频下也创造了FSB678MHz;
酷睿E8400 默认3G大部分可风冷4.5G提升50%,
6. AMD K10 开核
随后AMD推出了K10架构处理器,这一代的CPU主打一个口号“全民开核、全民超频”
最为经典的是速龙5000 双核,是玩老家想起来都美滋滋的产品,它可以先开个L3 6MB缓存,双核开成4核,默认2.2G再超频到3.3G以上,这颗价值400元的CPU就从山鸡变成真凤凰了,性价比极高
这代产品主频之最是后来推出的FX系列8350,在极限超频更是达到了接近8.8G(8794.33MHz)
7. Intel i7-920/980X(32nm)
Intel之后推出更新的Nehalem架构处理器,最为经典的是i7-920,这颗CPU是4核8线程产品,首次支持三通道内存,默认主频2.66G风冷可在4G长期使用,液氮极限超频可提升至5G以上。
而980X至尊版是第一颗民用级6核12线程,在技嘉GOOC2010,超频所使用的便是使用这颗处理器,在液氮极限超频下将主频拉升至6G以上
8. Intel I7-2600K(32nm)/3770K(22nm)/4790K(22nm)
再接再厉,之后还有更新的i7-2600K/3770K/4790K新款处理器,这几款CPU超频性能也是非常优秀的,CPU体质好的都可以风冷超频5G长期使用,液氮极限超频7G以上也是经常看到的事。
但从3770K开始由于22nm物理极限设计核心面积小,Intel使用硅脂填充核心与铜盖接触,导致散热不佳温度过高问题,所以超频玩家开始兴起开盖换液态金属风,更换液态金属后普遍在高负载下降温15-30°C
在4790K开始内存超频持续兴起,比如DDR3内存里的三星金条(HCKO颗粒),HY MFR颗粒,风冷超频可达3000MHz稳定,极限超频一路突破4000MHz以上
9. Intel 6700K、7700K、8700K
Intel步入14nm制程时代至今,推出了6700K/7700K/8700K处理器,默认频率也一路走高(8700K可睿频单核至4.7G),但是在风冷超频如果下不开盖难是以压制5G的发热量的。这几款CPU体质好的风冷容易超频到5G,极限超频可达到7G以上。
在这个时期DDR4内存频率一路从上限4000推到5000MHz,可以说都是三星的B-DIE颗粒的功劳,在6700K时的可风冷稳定4000频率一路到8700K的5000频率,同时BI-DIE在极限超频时的超紧时序表现也十分优秀(譬如C12-11-11-11时序下依旧可以保持在4000-4300MHz),是全球内存极限超频玩家最爱。
10. AMD ryzen(14nm)
AMD苦熬10年终于在2017年推出了锐龙架构处理器,这代处理器最大特点是在IPC效能上大幅提升,达到对手Intel的90%左右,并在民用级CPU上普及8核16线程,其价格也相对合理,之后还有大核心的1950X处理器,该款继续提升规格,从双通道内存提升到4通道,CPU提到16核心32线程。
11. Intel i9-7980XE
在对手新产品竞争之下,Intel终于把牙膏挤多了,大跃进推出民用级18核36线程的i9-7980XE,同时频率上也保持睿频4.4G。不过就是价格贵了点,达到1999美金,约人民币13000元左右
GPU篇
CPU/内存超那么厉害我们用来做什么?其实绝大多数一定是游戏应用,70%取决于显卡性能,剩下的30%就靠CPU内存。因此显卡在游戏中的体验比重最为重要。
那么显卡性能的发展历程又有哪些厉害的事呢?显卡的发展历史更为悠久,我们这里把显卡分成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多卡技术的普及。
面对游戏对显卡性能越来越高和显示器分辨率的提升,NVIDIA和ATI脑洞大开推出了多卡互联技术,简单说就是一张不够打上两张,两张不够打上3张4张,成倍数提高显卡性能来满足游戏需求。
英伟达6600GT是普及SLI多卡时代的开始,它需要同宽GPU显卡才可以组Sli,之后最多时候可支持到4路SLI,而ATI的交叉火力则不需要型号一致的ATI显卡,但整体来说ATI的交叉火力的多卡效率会更高
第二个时期是通过对显卡软件修改或硬件改造,越级提升显卡3D性能。
比如说G92核心的9600SO,通过刷BIOS就有机会把流处理器从96个全开到128个,显存识别出完整的512M/256Bit,达到当时高端的8800GTS级别显卡性能
而ATI的9800SE则是一代经典,默认4条像素渲染管线通过修改开启8条,破解成9800XT显卡,甚至可以改成专业卡。
之后还有HD4830,默认为640流处理器,通过刷BIOS修改成4850就可以打开被隐藏的流处理器。
在这些时期,中国玩家也开始兴起显卡超频研究。
影驰&NVIDIA首届GPU玩家party也是迎合这个时期的玩家需求,当时的比赛规则就是以全平台默认跑分对比超频状态后的提升幅度比例,还记得冠军选手使用的是8500GT显卡核心超频至800MHz,CPU使用赛扬E2160超频至4G,3DMARK Vantage 提升幅度达到103%
第三个时期是显卡的鼎峰极限超频时代。
英伟达在Fermi架构下的GPU有许多款,而其中的GTX460、GTX560 Ti是GPU超频热潮的鼎盛时期产品,在当时的影驰Fermi极限超频大师比赛中GTX460 GPU频率达到了1.32G,而在赛后更是有玩家使用名人堂GTX460一举将GPU频率超频1400MHz GPU频率提升100%
之后的GTX680一路将核心频率超频至1.8G以上,GTX780 TI HOF V20更是将GPU频率推到了2G以上。
最后是现在007超频老师作为玩家一员,留意到从2016年英伟达推出GTX Titan X显卡开始,NVIDIA就有意将最高规格产品以公版形式发售。往下型号对AIC厂商和玩家也越来越不开放超频,在一些限制上也不开放解除。同时英伟达对GPU BOOST技术已发展到了3.0。该技术是GPU温度、电压、频率实时动态调整,充分挖掘显卡超频余量,使得玩家只能在降低GPU工作温度和破解电压功耗限制上钻研,超频乐趣大大降低。
而AMD显卡在这几年推出的RX480/580和最新的Vega 64显卡,由于架构设计上的特性,其超频提升性能并不如英伟达显卡。无论是在常规超频或者是极限超频,其提升幅度并不理想,自然而然Ocer对AMD显卡越来越缺乏超频的兴趣。
经过如此详尽的介绍,大家对超频是不是会有更全面和清晰的了解呢?下一期究竟有哪些精彩看点呢?敬请期待,我们下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