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症状原因(切勿忽视出口梗阻性便秘)
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症状原因(切勿忽视出口梗阻性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表现为:3.肠外梗阻型:如子宫后倾、炎症、盆底疝。临床分型:1.盆底松弛综合征(直肠无力型或称弛缓型):包括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内套叠、会阴下降、肠疝、骶直分离、内脏下垂等;2.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也称痉挛型):包括、盆底痉挛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征等;
近日, 沈阳市肛肠医院"线上健康大讲堂"活动与苏家屯雪松路邮局及苏家屯陈相邮局对接。该院专家王志刚、张欣以"切勿忽视出口梗阻性便秘所带来的危害"为题为屏幕对面的居民朋友们普及健康知识 。
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日常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加之工作压力巨大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便秘——这一老的话题又重新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例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就是因便秘诱发心血管疾病而与世长辞的。因此社会上应运而生了一大批通便润肠的保健品,孰优孰劣我们不妄加评论。那么今天我跟大家谈谈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原因以及预防治疗方面的事情。
医学上将便秘分为三种类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二者兼具)。出口梗阻型便秘又称直肠型便秘或盆底肌功能不良,是指排便出口附近组织、器官的改变,导致排便困难或羁留性便秘的一种综合征。出口梗阻型便秘占慢性便秘的60%左右。临床分为三型:直肠无力型或称弛缓型、痉挛型、肠外梗阻型。三种类型可单独发病,也可同时发病。常见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同时发生者。本病以青壮年女性为多见,直肠无力型便秘多见于老年人。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可能由于盆底肌功能紊乱,排便时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不仅不能舒张,反而收缩,张力更高,以致肛门口不松弛,则大便不能排出。盆底异常多见于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会阴下降、肠疝、骶直分离、内脏下垂、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等,且上述症候群可以互相影响。
临床分型:
1.盆底松弛综合征(直肠无力型或称弛缓型):包括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内套叠、会阴下降、肠疝、骶直分离、内脏下垂等;
2.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也称痉挛型):包括、盆底痉挛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征等;
3.肠外梗阻型:如子宫后倾、炎症、盆底疝。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表现为:
1.排便费力,有不尽感或下坠感,排便量少,有便意或便意缺乏。
2.肛门直肠指检时肠内可存有泥样粪便,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呈矛盾性收缩。
3.结肠传输试验中,72小时多数标志物滞留在直肠内。
4.肛门直肠测压时显示: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呈矛盾性收缩或直肠壁的感觉阈值异常。
特殊检查包括:
排粪造影、肛管直肠测压、结肠传输试验、球囊逼出试验等等。
治疗
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和恢复规律性排便。
1.一般性治疗:包括高纤维素饮食、适当增加体育活动,对增进肠道功能、促进通畅排便均有一定作用。
2.药物治疗:服用缓泻剂、灌肠、水疗治疗等方法也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但对于严重的顽固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治疗效果有限。肛内局部使用药物治疗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和栓剂肛塞治疗在国内外报道中被提到,对治疗该病有一定疗效。
3.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主要用于治疗肛门括约肌失协调和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排便时矛盾性收缩导致的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经过正规的生物反馈治疗,有效率可达70%以上。
4.外科治疗:经系统的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无效且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患者,可以选择外科手术干预治疗,有时并不局限于单一术式的选择,而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治疗。
预防
1.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晨起和早饭后排便,可以增加腹压,帮助粪便顺利排出。
2.避免过久蹲厕
克服久蹲看书、看手机、看报或吸烟的不良习惯。
3.健康饮食
每天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类的食物,比如新鲜水果和蔬菜、粗粮等。可以适量食用蜂蜜、黑芝麻等有润燥作用的食物;多饮水,非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每日清晨可空腹喝蜂蜜水1杯(250ml左右)。有肛门疾病的患者尤其要忌酒和辛辣食品。
4.温水坐浴
每天可以将臀部泡在温水中约15分钟,有助于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
5.肛门保健操
肛门保健操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医疗保健操,常做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做操时注意排除杂念,注意力集中于肛门,保持呼吸均匀,操作速度也应均匀有节律。 1.早晚操:清晨起床和晚上睡觉之前,先仰卧,双腿伸直,双手交叉放置于脐上,然后均匀用力收缩肛门30次,每次收缩1秒钟。 2.便后操: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以右手食指向上轻揉肛门60次,然后收腹做深吸气,同时用力收缩肛门30次。若患者有脱肛、肛门松弛或因肛门瘢痕等原因引起不完全失禁时,可在操作后再以食指压长强穴(肛门至尾骨尖的中点),由弱到强顺时针按摩60次,然后以中指及食指沿肛门至会阴部位顺时针按摩60次。 3.内养功:取右侧卧位,略前俯,右臂屈曲在身旁,手放在离头6cm处的枕头上,掌心朝上。左臂自然舒展,手放在髋上,掌心朝下。两腿自然屈曲。两眼轻轻闭合,口唇合拢,上下牙齿轻轻接触,舌自然放平。要求全身放松,姿势自然。然后闭口行腹式呼吸。先缓慢而细深地吸气,接着呼气,然后停顿暂不呼吸,但不使劲闭气,将意念守在小腹的丹田。同时将舌头轻轻抬起并默默念字,然后将舌落下,又开始第二次吸气。整个过程即:吸气-呼气-停顿(抬舌、默念)-落舌-吸气,如此往复循环进行。停顿时间为3~7秒。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4.导引功:这是一种以肢体运动、呼吸运动的自我按摩相结合的综合性锻炼方法,具体做法是,左下肢足部踏地,右下肢屈膝,两手抱住膝关节下方窦鼻至足三里部位,然后两手及双上肢用力使右腿膝部尽量向身躯牵拉,稍停片刻后进行调换,右下肢足部踏地,左下肢屈膝。同上方法连续操作28次,每日1~2遍。
6.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使用药物治疗,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应注意:
(1)避免单品种药物长期服用,应间断服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调整用药种类。
(2)注意慎用或避免长时间使用含酚酞、蒽醌类的刺激性泻药,如含大黄的泻药。动物实验显示,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肠神经损害,而加重便秘。
专家简介
王志刚:男,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沈阳市肛肠医院肛门病五病区主任。2000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医疗专业,2009年在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科。从事肛肠专业十余年,发表过有影响的相关专业论文数篇,精通各种肛门良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痔、瘘的微创治疗,对于排便障碍性疾病有较深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对于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研究。
张欣:女,主任医师,沈阳市肛肠医院七病区主任 毕业于沈阳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医疗专业小儿肛门病科主任 和平区政协委员,沈阳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沈阳市职工技术创新能手,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学术委员会理事,沈阳市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供稿单位:沈阳市肛肠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