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已播30年(编辑部的故事播出29年)
编辑部的故事已播30年(编辑部的故事播出29年)《顽主》葛优01 李冬宝——葛优如今,距离《编剧部的故事》的播出已经过了29年了,作为国产系列喜剧的鼻祖,捧红了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等人,成为了我国喜剧不得不说的高分神剧。《编辑部的故事》究竟有何魅力,让冯小刚如此想要参与其中,并且能够在播出29年后还如此受追捧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昔日的主演们的近况来回忆一下这部经典的作品
1991年,郑晓龙筹拍《编辑部的故事》,还是小美工的冯小刚跟他打电话:“晓龙,我也想当编剧。”
众人强烈反对:“你别做梦了,你不过就是个小美工!”
关键时刻,王朔站了出来。
就这样冯小刚加入了这个剧组,而这个剧组就是日后红遍大江南北的《编辑部的故事》的剧组。
如今,距离《编剧部的故事》的播出已经过了29年了,作为国产系列喜剧的鼻祖,捧红了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等人,成为了我国喜剧不得不说的高分神剧。
《编辑部的故事》究竟有何魅力,让冯小刚如此想要参与其中,并且能够在播出29年后还如此受追捧呢?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昔日的主演们的近况来回忆一下这部经典的作品
01 李冬宝——葛优
《顽主》葛优
据说,当时冯小刚在写剧本的时候,因为看过葛优在《顽主》中扮演的杨重,让他印象深刻,所以李冬宝这个角色一开始就是冯小刚以葛优为原型创作的。
于是,在剧集拍摄之前,冯小刚就拉上王朔去葛优家拜访,希望葛优能够出演李冬宝一角,彼时的冯小刚心里非常有信心。
毕竟王朔当编剧的剧,随便一部都是“顶流”的存在。
冒着大雨两人来到葛优家,却不想葛优不在家。这让王朔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好在有冯小刚拉着他到周边的车棚避雨,一面好生劝着,一面给他点着烟,终于等到葛优到家。
冯小刚立马表明来意,本以为胸有成竹的事情,没想到却被葛优一句:
“我接了张小敏的《大冲撞》,怕是没法抽身了。”给拒绝了。
眼下王朔本就因为淋成了“落汤鸡”,还在雨中等了好一会儿葛优而恼,这会儿又被拒绝,眼看着就要火山爆发了。
冯小刚立马接上话茬:
“在《大冲撞》里只能演配角,但是来《编辑部的故事》你是妥妥的男一号。”
让葛优好好考虑,之后冯小刚和王朔,又发挥了三顾茅庐的功夫,权衡再三的葛优,最后终于是答应接演《编辑部的故事》。
事实证明,葛优的决定是明智的,这部电视剧一上映,一直籍籍无名的葛优总算是熬出了头,一直演配角的他,也凭借“李冬宝”一角拿下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
这之后的葛优终于尝到了爆红的滋味,资源不断找上门来,成为了冯小刚的御用男主角,奉献了许多类似于《甲方乙方》、《非诚勿扰》、《大腕儿》的经典好剧。
事业上终于有所成就的葛优,一直非常珍惜从微末时就陪伴在身边的妻子贺聪,成名之后为了怕妻子吃醋,也一直和女明星保持距离,不接吻戏。
如今,葛优已经渐渐减少了拍戏的频率,不过这几年他的热度却一直只增不减,前几年靠着“葛优瘫”还在网络上小火了一把。
在前不久第30届华鼎奖中,还获得全国优秀电影男演员的殊荣,还被媒体拍到带着一个神似自己的小男孩,不过具体是不是葛大爷的孩子,目前也没有回应。
但是,是与不是我们都祝福葛大爷,拥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艺术的有很高的成就,还拥有着如今小鲜肉所没有的艺德,孝顺父母、尊敬朋友、爱护妻子,仗义为傅彪养小孩,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最爱的演艺事业。
影坛中的“老大哥”,家庭里的“大丈夫”,这似乎是葛优人生最美好的愿景。
02 戈玲——吕丽萍
“东宝干嘛呢?”
“想戈玲呢!”
《编辑部的故事》里若要说经典角色,那么吕丽萍扮演的戈玲肯定是有着一席之地的。
当初吕丽萍凭借《遭遇激情》这部电影,和张丰毅两人一起红遍大江南北,已经是影后级别的人物了。
如此惹人注目的吕丽萍也被正在找《编辑部的故事》的女主角的冯小刚给惦记上了。
但是彼时的冯小刚心里是没有底的,毕竟吕丽萍已经是个“大腕儿”了,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找了吕丽萍。
没想到瞎猫碰上死耗子,吕丽萍被剧本吸引,在很多年后,她还表示,她从来没有见过可以把自己笑到揉肚子的剧本,而《编辑部的故事》却做到了。
于是吕丽萍就这么接演了这个角色,接演以后却又遇到了一些波折。
领导小组认为吕丽萍演的戈玲的风格不是特别讨喜,想要在中途换角,并且态度特别坚决。
最后还是在侯耀华的斡旋下,吕丽萍才最终没有被换掉。
也多亏了侯耀华的坚持,才让观众看到吕丽萍的演技,她把戈玲演绎得活灵活现,性格十分鲜明,也让离婚后的吕丽萍凭借着这一部戏,一举夺得了飞天奖最佳女主角。
或许是吕丽萍在事业上太过于顺风顺水,所在她的感情经历可以说是有些坎坷,因为生活琐事和张丰毅离婚,与运动员陶伟短暂的2年婚姻后,终于遇见了同是离异的孙海英。
终于找到了终生的伴侣,相爱至今,还把吕丽萍的孩子宇视如己出,一起参与综艺《带着爸妈去旅行》
宇也如同父母一般开始在演艺圈里发展起来,在《新编辑部的故事》和一些高分剧中演一些小角色。
如今的吕丽萍已经不咋活跃在大荧幕前了,身材也渐渐走样,头发也不复之前的乌黑亮丽,和孙海英两人过着悠闲的晚年生活。
年轻的时候太过于追名逐利,老了反而释然洒脱起来,有疼爱自己的丈夫,有曾经辉煌过的事业,人生至此也算是大圆满了。
终于活成了像“戈玲”一样正直善良、机敏果敢的“大女人”。
03 余德利——侯耀华
冯小刚看过侯耀华演的《大马路小胡同》和《顽主》认为侯耀华对角色的诠释与《编辑部的故事》里的余德利非常相像。
于是,冯小刚就去找到侯耀华说:
“我是王朔的朋友,想请你演电视剧。”
彼时的侯耀华非常想向父亲侯宝林证明自己的能力,再加上又有着王朔在其中,想也没想的就答应下来出演。
直到拿到剧本的那一刻,他才知道自己到底要演的是啥,同时他也一下子被余德利这个角色吸引住了。
但是事实上,侯耀华本人和余德利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为了挑战自己,他也花了不少心血研究这个角色,还想出了余德利的金句: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么短短的一句话,把角色的聪明圆滑,市侩江湖演活了。谁也没想到从相声演员半路出家的侯耀华就因为这一角色,走红了。
各种晚会和片约应接不暇。
甚至还有派出所的民警专门找到侯耀华,让它没事儿就别乱出门溜达,免得引起人们的围观,造成交通堵塞。
或许是成名之后诱惑变多了,侯耀华渐渐失去了自我。这几年频频爆出一些不好的言论,与侄女争侯耀文的遗产,再三代言伪劣商品、送女徒弟假包,深陷河南捐款疑云。
这与最初只是想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的侯耀华,越行越偏了。
如今75岁的他,再也不复当年做演员时的灵性,剩下的全是油腻。
满身的丑闻,作为一名娱乐圈的老前辈却没有给后辈带一个好头,仍然不听劝告我行我素,着实让人遗憾,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找回初心,再续“余德利”的辉煌。
04 牛大姐——童正维
拍摄《编辑部的故事》的“牛大姐”童正维是话剧演员出身,在不少剧团都有精彩的表现,无论什么样的角色,她都一丝不苟的对待。
正值《编辑部的故事》在筹划一个“反派人物”,在单位随处可见的中等职位的员工,教育起晚辈来头头是道,看不上年轻员工的行为但又在紧要关头却又负不起来太多责任。
于是整日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却又严于待人,宽于律己,身上或多或少带着小市民心理的“牛大姐”应运而生。
而名不见经传的童正维因为自身的业务能力被郑晓龙选中饰演了这样一个“讨人嫌”的牛大姐。
因为影片主创人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在演艺圈中身份地位也不同,所以在戏外他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在长时间的拍戏过程中难免会有些摩擦。
因为是话剧演员,童正维总会习惯性地记住演对手戏的演员的台词,但是其他演员都是在银幕前演出的角,一般只记得自己所要说的台词不会再管其它。
在一场戏的拍摄中,吕丽萍正在和童正维搭戏,在童正维表演时吕丽萍刚好走神,没注意戏的进度,因此吕丽萍表现不佳,突然接不上戏,念不出台词。
来回几次后,个性直爽的童正维就下意识地提醒她下面该说什么词。
于是那场戏导演决定又来一遍,这回不再走神的吕丽萍顺利接上了台词,一直在注意吕丽萍说话的童正维却把自己的台词忘记了。
这时吕丽萍无意间开玩笑说了一句:“牛大姐把别人的台词都记住了啊。”
突如其来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变了脸色,明眼人都听出了吕丽萍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童正维听完也是一怔。
所以在那场戏之后童正维的脸色也已经完全不对劲。
休息时童正维说:“导演,我想出去歇一会儿。”
导演关心地看了一眼,回答:“好的,你先去吧,好好休息,拍戏的事情不要太在意了。”
于是童正维就抽了两张纸巾跑到摄影棚外偷偷地擦拭眼泪。
感性的童正维越想越难受,便小声地哭了起来,没曾想还是被剧组演员发现了,摄影棚内大家面面相觑。
但谁也不敢说话唯有神经大条的吕丽萍说了句:“哎?牛大姐这是怎么了,怎么哭了,谁欺负她了?”
大家也不知道怎么开口,还没发觉原因的吕丽萍立刻站起来说:“这不行啊,牛大姐哭的那么伤心,我得出去瞧瞧劝劝。”
说罢,吕丽萍快速地走到了摄影棚外问:“牛大姐你这是跟谁啊?”
一向直来直去的童正维,听了这话就气不打一处来,抹干眼泪跺了跺脚:“就跟你!”
吕丽萍这才恍然大悟,连忙摆手说道:“哎哟喂,那是和您开玩笑呢,你怎么这么放在心上,我这就道歉,牛大姐你别伤心了。”
虽然在剧中“牛大姐”是快人快语爱上纲上线的“反面人物”,但现实生活中的她却是性格直率豁达,且谦逊的人,此事一过两人又变回有说有笑的关系。
童正维用最真实的演技征服了观众,大受欢迎。
后来又出演了各种影视剧中的“婆婆”和“妈妈”类型的角色让人印象深刻。
2012年再次出演了《新编辑部的故事》的“牛大姐”,之后就马上淡出了演艺圈。
如今“牛大姐”童正维已经步入高龄,脸上爬满了皱纹,但依旧可见当年“牛大姐”的神态。
不喜娱乐圈喧嚣的她在大众视野之中消失多年,我们只能从一些碎片化的消息得知她与丈夫相守五十多年,依旧恩爱如初,并且膝下儿孙满堂,在家坐享天伦之乐。
在此也祝愿童正维老师能够永远幸福安康。
05 刘书友——张瞳
在《编辑部的故事》中饰演谨小慎微、随波逐流的“刘书友”的张瞳,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生,从小就聪明好学。
因为在家旁边有一家戏园子所以张瞳就常常会到那里看戏,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看戏的习惯。
加之戏园的老板是张瞳的远房亲戚,张瞳也因此可以随时不用买票去蹭戏。
因为童年这些经历让小小的他产生了对表演的向往。
从事演艺事业已经长达六十余年,在编辑部中他的谄媚的模样让人印象深刻。
他将巴结领导的员工形象扮演得入木三分,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小人物”,让不少观众感同身受,咬牙切齿。
在剧中他总是爱通过降低姿态讨好取悦他人。他试图通过巴结老陈的“内部推举”来获得主编位置。
但老陈对此总是一笑了之,轻描淡写地写了一句话:“我们早晚都得退下来。”
言外之意就是暗示刘书友经验不足,难担大任而推脱。
而在现实生活中 张瞳却与剧中角色截然相反,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在话剧、电视剧和电影中都有精彩的表现,还曾出演过《三国演义》中的陶谦。
但遗憾的是张瞳老师在2007年因肺心病与世长辞。
在他的演艺生涯中饰演过无数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能看到他为此付出的心血,宛若矗立在时间长河中的一座座艺术之碑,为中国的戏剧电影电视事业的繁荣,作出了应有贡献。
让人不由得对他致敬。
06 陈主编——吕齐
说起吕齐人们总会浮现出他在《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师傅戏园班主的模样。
多年的演艺经历他为观众也塑造了不胜枚举的经典角色,当年正在筹拍《编辑部的故事》的导演郑晓龙也是看中了他一身的气质而邀请他来参演“陈主编”一角。
在剧中话剧演员出身的吕齐将“陈主编”的世故圆滑饰演得惟妙惟肖,他能辗转于各色的人群之中,察言观色的能力让人叹服。
吕齐曾说:“演员的每一场演出,都应当是一次认真的体验,而不应当是一次简单的重复。只有真正生活在舞台上人物的规定情境里,像一个活人那样适应着一切,才有可能让角色永远冒出耀眼的火花儿来。”
确实,吕齐真的做到了,他的每一场戏都在进步,在创造。
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艺术家,深受演艺圈中演员的尊敬。
连何冰都说:
“他在我心里是最棒的演员,而且是不可复制的那种。”
他善于塑造各种类型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真实、质朴、热情、内涵,形神兼备,耐人寻味。
现今,吕齐已经步入高龄,早已在圈中隐退,自得其乐地过起了安稳的退休生活。
07
如今距离《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已过去29年,一间平平常常的屋,几位忙忙碌碌的人,几颗实实在在的心,一幕欢欢喜喜的剧。
成就了二十九年经久不衰的神剧。
李东宝再也不是那个默默无名的小角,已然成为了一名影坛贺岁档的顶梁柱,
戈玲也收敛了心性,历经了失败的婚姻以后嫁给了孙海英,现在已然是一个幸福的小女人。
只剩下余德利还活在金钱的欲望中,一直沉浸在权欲社会里不可自拨,迷失了自我。
有人说,我们再也拍不出这样的剧集,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好还是坏,是思想的进步还是退步。
但是我坚信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它又先于时代的智慧,无论放在那个年代,它都永远不会过时。
同时我也相信,我们依然要有信心,一定会有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出现,需要时间,需要沉淀。
伴随着一众演员逐渐老去、离开,但在那个电视剧还不曾普及的年代,它给观众带来的欢笑与泪水却成为了观众心中无法磨灭的永恒。
在无意间的时候总是会想到在那个小小的编辑部中传来的声音,让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