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龚晓衡(作家看扶贫梅洁)
扶贫故事龚晓衡(作家看扶贫梅洁)青龙泉社区和配套建设的香菇产业园这是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十堰地区移民28.7万人的境况下,将再度动迁18.2万人。这个数字对备受创伤的十堰市是惊人的,有许多乡镇、村庄都是在半个世纪里,经历了二次、三次淹没后,搬迁后靠上山的。30余万亩世代耕耘的滨江肥田沃地早已全部沉入江底。几十年来十堰人在荒沙滩、黄石岗上一块一块地捡石头、一担一担地挑河泥再造土地。然而,为了汉水北上,解困北方水危机,2010年至2012年,十堰移民再次走在了大迁徙的路上,水位线下的土地、村镇、道路、房屋、码头、桥梁、电信线路再度开始沉没……
梅洁,湖北郧阳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已出版发表《生存的悖论》、《一只苹果的忧伤》、《飘逝的风景》、《西部的倾诉》、《大江北去》、《梅洁文学作品典藏》(七部集)等诗歌、散文、中长篇纪实文学33部集700余万字。曾获全国“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三届、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及优秀奖,2017全国首届“孙犁散文奖”等,《童年旧事》、《谛听水声》、《楼兰的忧郁》、《白发上津城》、《山苍苍,水茫茫》等多篇散文、纪实文学入选全国大、中、小学语文读本、课本和教材。
梅洁个人照片
01
2008年11月,南水北调中线二期移民工程在湖北十堰市全面启动。
这是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十堰地区移民28.7万人的境况下,将再度动迁18.2万人。
这个数字对备受创伤的十堰市是惊人的,有许多乡镇、村庄都是在半个世纪里,经历了二次、三次淹没后,搬迁后靠上山的。30余万亩世代耕耘的滨江肥田沃地早已全部沉入江底。几十年来十堰人在荒沙滩、黄石岗上一块一块地捡石头、一担一担地挑河泥再造土地。
然而,为了汉水北上,解困北方水危机,2010年至2012年,十堰移民再次走在了大迁徙的路上,水位线下的土地、村镇、道路、房屋、码头、桥梁、电信线路再度开始沉没……
青龙泉社区和配套建设的香菇产业园
十堰下属的郧阳区,前后两次迁徙18万人。在大迁徙、大沉没之后,面临着更加深度的贫困。而为了保护北方亿万人的核心水源区水质,他们又全面关停有污染企业,57 家企业迁建,80余家被关停。
2015 年,为进一步保证进京水质,十堰被列入国家限制性功能开发区,郧阳区首当其冲,再度取缔河汊网箱、治理畜禽养殖,拆除 2.47万亩围网拦网,2.68万只网箱,关停转迁 111 家养殖场……
郧阳人重新站起来的支点在哪儿?
2014 年,接连重创后的郧阳,在全区建档立卡识别出的贫困人口多达 16.3 4余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 35.63%,超出湖北省平均水平 20.82 个百分点。其中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需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多达2.1万户 、6.3 万人,全省排名第三。这么多人易迁,其难度一点不亚于南水北调中线大移民!
而这一年的 12 月 12 日 ,清波荡漾的汉水已穿越中原大地,沿太行山脉东麓,三千里迢迢一路向北,流进豫、冀、京、津亿万人家。
02
从来与命运的抗争都充满了悲壮!从来向命运挑战时绝对潜隐着机遇!
在郧阳区艰辛工作了13年、亲历了郧阳大牺牲、大奉献的区委书记孙道军说:郧阳的贫困不是郧阳人懒,是我们伤了元气呀……
就在此刻,中央发出“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2020年如期脱贫的”重大决议。半个多世纪都走在迁徙之路上的郧阳人民,赶上了国家大政、国家行动。天赋机遇于牺姓奉献了家园和土地的人们,在郧阳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反贫困战役。不服输、不认命、敢于拼的郧阳人开始了改变命运的征程。
“贵在精准,贵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孙道军们耳旁、心中萦绕,这声音刹时响遍中国。中央政府严格要求:必须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精准”两字以千钧之力压在郧阳决策者的肩上。孙道军说,为了落实“精准”,他们开始了一个庞大而艰辛的行动:全区组织341支扶贫工作队、1.2万名区乡村三级党员干部走进全区7.4万家农户,每人包保3至5户,开展彻底的劳动力摸底调查,坚决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然后分层分类建立信息档案:多少人需要就业培训,多少人可以自主创业,多少人可以进企业做工,多少人可以劳务输出到外地打工,多少人可以从事公益性就业。
十几万贫困人口的信息建档,使他们站在了一个致高点,清晰地把握了战役的方略和战术的进攻要点:必须为每一个家庭找到稳定就业的岗位,有收入,方可持续、真正脱贫。
胡家营镇贫困户陈琴在香菇小镇产业而基地采摘香菇
鉴于此,他们又开始了百名干部走百家企业大行动,了解所有企业、项目、超市、商场用工需求;为给贫困农民找工作,他们深入珠三角,北上广,根据企业订单由政府免费培训各类农工技术,高质量输出8万余人就业。
2019年初夏,当我们走进郧阳青曲镇蓝莓基地,看到一垄垄低矮的树枝上,挂满了累累的紫色果实,蓝莓丰收在望。承包基地的老总指着眼前逶迄的山梁,兴奋地告诉我们,劳动在蓝莓果园里的农民都有了可观的收入。再过一两天,就要在这里举办蓝莓采摘节。我们很快了解到郧阳政府这几年倾力帮助盘活困难企业,从而进军资本市场,带动发展产业基地桑葚、蓝莓、木瓜、花椒等20余万亩,蔬菜、中药材基地50余万亩,直接间接提供就业岗位3.2万个。
傍晚,我们来到柳陂镇辽瓦幸福院,这里住着300多孤寡残疾老人。我们到达时他们正在吃晚饭,在就餐的桌椅前,我问老人:“能吃饱吗?”老人笑着说:“两菜一汤,米饭、烙饼、面条,都是管饱吃,每星期还包一顿饺子。”又说:“搁在往年,我们没儿没女,早饿死了……”望着眼前这些原本没有任何生活指望的弱者,如今衣食无忧,我感慨万千。随行的区委常委陈茹女士告诉我们:郧阳区已在20个乡镇全部建立了这样的医疗文化设施配套、食宿干净舒适的高标准养老院,兜底安置了5223位农村孤寡老人、残疾智障等特殊群体。
“为了每一个家庭摆脱贫困,我们想尽办法,可谓呕心沥血。我们的干部吃大苦、耐大劳,有三位扶贫队长已牺牲在岗位上。这场全国性的精准脱贫是一个历史的大节点,我们必须坚定地守初心、担大责、迊国考。再苦再难,也要为63万人谋划好家业,一起奔小康!”在郧阳滨江书屋,孙道军居然一口水没喝,倾心与我们交谈了整整三个小时……。
03
郧阳反贫困战役最精彩最令世人震撼的是大规模易地搬迁,以搬迁促产业转型而创造出的郧阳模式,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典范。
精准扶贫工作一开始,郧阳区委、区政府就决定从6万人易地搬迁破局,搬迁和产业一步到位,产业和脱贫一举实现。全区各乡镇坚决执行对贫困户“选最好的地方安置,以最优的产业帮扶”的承诺,在环郧阳湖中心城区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在国道、省道沿线城镇经济带,统筹规划了372个集中安置点,全部进行高标准建设,而香菇、袜业两大扶贫产业,使郧阳插上了精准脱贫强劲的双翅。
“其实,我们是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充满风险的路,这也是被逼出来的一条路。你知道,几十年的南水北调土地淹没,郧阳已经没有一块成片的地方可以安置贫困农民。不集中易迁、没有稳定产业,他们是脱不了贫的。但把数万文化不高的农民从深山老林迁出来,集聚成一个现代化社区,从事现代化产业的生产,这条路是否走得通,是否能成功?当初,我们心里没底,手里是揑着满满一把汗的。但有一个信念支撑:不能只是小打小闹。为贫困户就地盖间房、改改水、修修路,这些我们必须做,但若没有真正的产业保障,他们会很快返贫。那样做,我们省力但贫困农户脱贫没有指望。我们必须为他们找到稳定的好产业,脱贫致富才能持续。对贫困农民而言,这也是一场改变命运的决战。对我们来说,是把脱贫致富当作百年工程来做,必须远远送他们一程,才算打赢这场战役。”
郧阳区区长胡先平一番真诚的心音,令我异常感动。我想,郧阳人有这样一班忠诚于他们的当家人,这是郧阳人民的福祉。
青龙泉社区贫困户朱芳家的香菇引来一片赞誉,左一为作家梅洁 高永伟摄
迎着汉水朝阳,我们走进杨溪镇青龙泉社区,看到经两年拼搏、鏖战,投资10亿元的香菇小镇已经在原本一无所有的荒山上滨江而屹,165栋、41万平方米、4千1百多套易地搬迁移民楼房在阳光下高高矗立,在绕山依坡而建的12万平米、2000个香菇大棚里,一千万棒菇花应时应季盛开着农人收获的喜悦。
2018年底从胡家营镇搬迁到香菇小镇的朱芳和丈夫,全家4口人住上了100平方米的房子。夫妻俩承包3个香菇大棚,一年能挣3万多元。朱芳告诉我们这些时脸上呈现着灿烂的笑容,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她的幸福。
如今,在这片原本3000亩的荒山野坡上,集中安置了来自郧阳全区18个乡镇、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4169户、15021位贫困人口,配套建设1000万棒香菇产业基地,创建了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单体项目。
眼下,郧阳依托湖北十堰昌欣香菇产业公司,在全区建设自动化制棒车间28个,发展香菇3500万棒,实现种植收益30亿元,带动3万贫困户脱贫、致富。
南化塘镇村民在袜业扶贫车间内工作
与此同时,与郧阳签约的上海东北亚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在香菇小镇总投资11亿元,建设亚新针织产业扶贫项目。两栋、三层,总面积约4.2万平方米的厂房、1万平方米的食堂及职工宿舍都已在山坡矗立。袜业扶贫车间设计安装织袜机两千台,是中国内地最大的袜业扶贫车间。
走进安放着640台意大利进口织袜机的车间里,我们看到原本在广东、深圳、安徽打工的男女青年回到了家乡,他们专注地、熟练地一人守十台、八台织袜机。如今,担任袜厂领班的熊彦珍,几个月前与郧阳技校34名同学赴上海培训结业,现在他们已是郧阳袜业的第一代技师。这些农家儿女,已成为郧阳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袜业产业工人”。
望着熊彦珍与她的伙伴在长长的机车道上走着,巡视着,时而熟练而快速地安装、接线,我倏忽一阵感动:一个原本一片荒芜的山坡,如今已彻底变成现代化工业产区;一个集贫集弱的新农村在这里“一步跨百年”!郧阳,真的是在甩掉贫困,大踏步迈向幸福了!
两年来,郧阳区先后从上海、浙江等地引进19家袜业企业,在柳陂镇建起了袜业扶贫产业园,在18个乡镇建设了袜业扶贫车间,全区配置袜机7500台,年可织各种出口棉袜达10亿双,产值达20亿元,带动1.5万名青年农民在家门口务工创业。
袜业产业的迅速壮大,正推动郧阳成为一座快速崛起的“中国新袜都”。曾经的秦巴山地,曾经大面积沉没的贫困库区,如今因香菇、袜业两大支柱产业,使这片土地到处呈现出蓬蓬勃勃建设的热潮,新生活也在这片土地上蓬蓬勃勃热闹了起来。
我们满怀着对这片土地的感恩与敬意,从一个村镇走到另一个村镇,从一个种植基地走到另一个种植基地,从一个车间、作坊走到另一个车间、作坊……
从 2014 年到 2019年底,郧阳区贫困发生率从35.63% 下降到 0.21%,五年累计减贫16.09万余人,这对背负着“一江清水永续北送”使命的郧阳,实在是一个艰苦卓绝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