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宅命宫什么意思(什么是在天成象)
八宅命宫什么意思(什么是在天成象)“运乾”中的“乾”应该是阴阳属性的阳性代表,又表达为当乾卦为运时的状态,光的变化状态,明的变化状态。坤舆,坤是阴性的代表,也有坤就是舆的涵义。舆是车,舆是承载的人和物的工具,承载什么呢,这里当然不只是指承载人和万物,更重要的是承载天光,承载太阳的光辐射能,承载月亮、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引力场。运乾坤舆,垂光乾纪,运乾是说日、月、星、辰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坤舆是地接受到的地外天体日月星辰辐射的能量的变化规律。而“运”的表达形式是通过时间段的划分来体现,而时间在中国古代最初的表达是十二地支。后来为了纪年、月、日,有了天干的配合,天干地支纪年60年一个轮回。乾尊坤卑,父母阴阳之道,生生之谓易巽高震低,兑动艮静,长幼有序,继之者善也。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坎为类聚得数,离为群分有失,成之者性也 。
寥廓的太虚是一片广袤的空间,而初始的基点在于五运阴阳化生的太和元气,这个元气是天地万物得以化生的根本,而五气运行的规律就是天道的变化规律,同时五运之气将辐射能、引力场散布于天地之中各种有形体的物质之上,就产生了生命。而生命为有形之物,其彰的程度,总归于坤元地的物质供给能力所统辖。九星悬于天空,七曜按周天之度旋转,于是万物有阴阳的不断变化,有柔刚的不同性质,幽暗和显明按一定的位次出现,寒冷和暑热,按一定的季节往来,这些生生不息之机,变化无穷之道。“七曜”是将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政”,又称:“七曜”。
日出日落,分一日之白天黑夜;春、夏、秋、冬,分一年为四季而寒暑易节,草木荣枯;十二辰次,月缺月圆,分黄道一周。不同的时和节,有不同的星象和气候,对万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四時之流行,其象顯萬物化育之所由。北斗七星的位置可推日躔與二十八宿之宿度,故由斗建而推宿度,由宿度而知宮辰,辨時而察氣,所以觀星斗以識天纪也。
人们只要知道了天上日月星辰运转的法则与地上山川草木成形和变化的对应原理,那么对于过去未来的物的变化情形便自然而然地都知道了。
《周易 · 系辞》: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乾尊坤卑,父母阴阳之道,生生之谓易
巽高震低,兑动艮静,长幼有序,继之者善也。
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坎为类聚得数,离为群分有失,成之者性也 。
运乾坤舆,垂光乾纪,运乾是说日、月、星、辰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坤舆是地接受到的地外天体日月星辰辐射的能量的变化规律。而“运”的表达形式是通过时间段的划分来体现,而时间在中国古代最初的表达是十二地支。后来为了纪年、月、日,有了天干的配合,天干地支纪年60年一个轮回。
“运乾”中的“乾”应该是阴阳属性的阳性代表,又表达为当乾卦为运时的状态,光的变化状态,明的变化状态。坤舆,坤是阴性的代表,也有坤就是舆的涵义。舆是车,舆是承载的人和物的工具,承载什么呢,这里当然不只是指承载人和万物,更重要的是承载天光,承载太阳的光辐射能,承载月亮、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引力场。
承载“乾运”的涵义,舆是车,又是堪舆的舆,也就是地的意思,但这个地不是不变的地,是变动的,因为其是车。变动的地,自然有不固定的属性,不固定的地也就是名符其实的“位”。因此这句话应该是在某一运的范围内寻找承载运的地之 “位”的涵义。“位”是指东南西北中的位置,不同位置的地位“乾运”所垂光的不同,君火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位置的地位水分、矿物质、有机物的含量不一样,光合作用的结果,合成的有机物--“相火”必然不同,所以造就东南西北各个地方的物产有很大的差别。中药材有道地药材之说。
垂光乾纪,垂是下降的意思,光是光照,太阳的辐射能;光荫,时光,也就是时间的意思,这里指 “运”。光是天,是先有的前提,也是光明的开始。垂光也就是光明的开始时间或运。乾纪,前面说了乾是运的属性代表,纪是周纪,是纪年,是纪月,也就是轮流,乾纪是乾的时间流动。乾的光的明亮程度周期变化,及其空间位置的周期变化,合起来垂光是乾纪的光明,开始时间在乾的轮流起点上。引起能量的周期变化, “气”的周期变化。
综合起来垂光与承载是一组阴阳组合。垂光是以乾为代表的运,承载是以坤为代表的地,影射为位。天体所垂之光对地之“位”而言是阴之动,是君火。并且以乾和坤为代表的八卦来组合。这种组合就是易经中重的卦的组合。
垂光乾纪明显地说出了从乾代表开始,也就是 “运”的开始,动的开始。同时说明 “运”是雄, “位”是舆是雌。从天地合一讲,天之运是阳,地之位是阴,天尊地卑。这个阴阳指“运”是永恒的阳,是地载万物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原动力。“运”对地之 “位”来说是阴,是少阴,也就是当二运时,二还是阳,位还是阴,可以说,当坤为运时,作为运来说坤是阳,作为八卦来说坤是阴。也就是说阴八卦当运时, “位”为阳八卦,但对运来说“位”是阴的阴阳属性。这是二对不同参考点的阴阳定义的界定。
植物的生长化收藏,是与太阳一年四季的寒暑变化产生关联。四季的变迁就是时间的循环,适应时间是生气的一个必然条件。即植物种子的生发,植物叶的光合作用的发生都是在合适的时间里产生的。而时间是根据太阳与地球运行的空间变化关联在一起,是自然地向前而属天。植物是有形体的物,植物的成实是物质的精华代表,因此又是质即有机物的表达。这种质是生命的质,是含有生殖遗传信息、生长发育信息的有机物,与普通的质有区别。因而又必然出自普通的质,那么这种质的存在,必然有母体的质,这个母体的质就是地,地的水分、矿物质、有机物等,或是宇宙中所有有形体的质,即地外天体的陨落物质。而质的存在方式必然有其形状,因而占有了空间。
这样来说,生气就是时、空、质的对立统一。时、空、质的演化,就生成了模型世界第一模形--先天八卦。八卦中不仅含有空间,并且有足够的空间,还有质,这个质就是日、月、星、辰的能量所产生的生命--有机物,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植物本体秸秆,生气的动态形式;也产生了含有遗传信息的有机物,植物的成实亦即种子,即生气的静态形式。日、月、星、辰的周期运行循环,就有了变化的时间和生命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那么时间是如何产生的?实际上就是根据阴阳的变化产生的。如果阴阳没有变化,植物的种子就不会生发,万物就是静止的,时间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时间的出现,就是因为世界万物在阴阳往复中不断的变化。
生命的最高级形式是智慧生命,这就是人。人为了更好地适应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而生生不息延续下去,就得寻求好的天地--位,风水宝地来相适应。天地位焉,万物化焉;幽显既位 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会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杀、生之实。
一年四季有寒暑变化,各地的气候,因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而不同。为了寻求这个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不同的条件下,生存得更好,古人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地气升降的规律,寒暑变化的规律,抽象归纳出了八卦的应用模拟规律。最初的目的是遮风避雨和生活的方便为条件,慢慢地演化成了根据山脉和河流的规律给居住的人带来的更好适应为条件。
“运”就是山水象四季循环衰旺的样子,旺者可用,也就是发动。孔子曰:“吾述而不作”。天何曾言?但春夏秋冬,寒暑交替,四时顺序自然而行,动植飞潜,胎卵湿化,万物皆随性而生。天地以不言之教,妙化万物而无穷,善养万物而不弃,贯入万物而无间。不行而至,不疾而速,不动而信,不劳而成。不见其生长之功,不显其变化之能,各遂其生成之理,各得其造化之妙。
候鸟迁徙,是鸟类遵循大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鸟类得以始终生活在最适的气候里,并有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动物、人“逐水草而居”。这些是动物趋利避害的本能,也是圣人作八卦教人趋吉避凶的初衷。圣人仰观天垂光所对应之象,俯察不同坤地所出之物,悟出人类生存立足得有土,有土才能有位。
土涵水,水生木,木生于水土合德,木长因火土合德,木成实于金,藏种子于寒水,由中央土枢而构成五行,理论基础在河图洛书。它告诉人类,土,有水有木才会有生命,所以要“逐水草而居”。水草丰茂,动物成群的地方,是能够生生化化的地方,是品物咸彰的地方,是地势坤的地方,是天光垂青的地方,也就是得天独厚的地方,是人理想的家园。古人生活的智慧就是逐水草丰茂,动物成群之地而居,择天时而动。在宜居环境的选择中,“相其阴阳”是重要的考察选项之一。现代人不仅可以相地之阴阳,还可以相时之阴阳为我所用,去海南过冬的北方候鸟老人就是践行者。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弱者之所以为道所用者,全在“冲气一和”,物就阳道而阳德顺昌。
道贯天地万象主,德是人间富贵根。大道无形,因德而显;大道无名,因德而彰;大道空灵,因德致用。天地混沌,其中却有实物。自然恍恍惚惚难以捉摸,其中却有物,有物即有形象。道为理物之体性,德为事物之体相;欲求明道,必先格物致知,践行修身,累功积德;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积善成德,积德成道;道盛德善,民不能忘;合为道德,亘古常青。德,是物之道有形有象的显化。
对植物来说是根、茎、叶、花、果、实或种子等生长阶段的具化形象的变化显现,是祖德、天德、地德合成的阳德顺昌。天地泛生万类,宇宙呈现万有。“德”是道的显现和作用,它由道决定,以“有”的方式显现。古人以慧为贵。圣人格物致知,慧而识道、行道,是有德者,百姓敬仰,心向往之;“乘时势,因民欲,而天下服”, 因民之欲乘民之力,故同利相死,同情相成,同欲相助。顺道而动,天下为向,成就富有大业。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王天下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