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预习笔记(七下预习5黄河颂)
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预习笔记(七下预习5黄河颂)读准字音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祖国雄奇壮丽的山川和战士们英勇抗敌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写下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属襄阳)人。现代作家、评论家。1935年创作了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著有长诗《屈原》,诗集《江汉行》,论文集《风雨文谈》等。写作背景
教学目标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3.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属襄阳)人。现代作家、评论家。1935年创作了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著有长诗《屈原》,诗集《江汉行》,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祖国雄奇壮丽的山川和战士们英勇抗敌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写下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读准字音
山巅(diān) 澎湃(pénɡ) 狂澜(lán) 浊流(zhuó)
宛转(wǎn) 筑(zhù) 屏障(pínɡ) 哺育(bǔ)
滋长(zī)
辨清字形
障(zhànɡ)屏障 澜(lán)狂澜
嶂(zhànɡ)重峦叠嶂 斓(lán)斑斓
理解词语
气魄:气势,魄力。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文中指前者。
浩浩荡荡:水势大。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新课展开
感知诗歌内容,揣摩诗歌的情感。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歌词部分,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描绘黄河的句子是“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3.诗歌描写了黄河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感悟精彩句子】
1.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把黄河比作摇篮,形象生动地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把黄河比作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势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成为激励我们民族前进的伟大精神和信念。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了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把握文章主旨】
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巧用修辞,气势磅礴。
诗人在诗中综合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于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美了“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流露出深沉的民族自豪感和战胜敌人的必胜信念。
2.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朗读起来,铿锵有力。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3.感情强烈,风格豪迈。
这首歌词的显著特点,是发自内心的强烈感情和民族责任感的抒写。在民族存亡的时刻,一个心系祖国命运的诗人,面对黄河,感慨不已,于是以奔放的热情、恢弘的气势、昂扬向上的激情来直接抒情,歌颂伟大的黄河、伟大的中华民族,风格豪迈,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号召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