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供应商质量管理五大手段(供应商质量管理)

供应商质量管理五大手段(供应商质量管理)(2)新产品导入周期缩短25%(1)财务收益:200 W RMB二.明确质量前移总体项目目标和阶段里程碑:1.项目目标:质量安全事故/生产批量问题为0起;LAR稳定在98.8%以上;【示例】2.监控指标:【示例】

近期有小伙伴问我:我们的《供应商驻厂检验管理办法》这份文件有没有必要修订?我们便聊起了这个事情的原委

因原材料来料质量问题较多,老板提出我们要实行源头管理,确保供应商送过来的物料就是好的,于是乎我们就把我们的进料检验员给外派到供应商那里了,负责供应商的出厂检验,这样供应商送过来的物料就不用检了。熟悉的感觉似曾相识,几年前公司领导也提出类似的想法,要我安排IQC去供应商端驻厂,当时我提了几个条件:1.要相关部门拿出详细的供应商帮扶计划;2.驻厂检验要有期限且对供应商要有明确的目标考核要求,该要求要被包含在供应商提升目标里……

当然,不是说去供应商端驻厂检验不好,特殊时期有特殊的管控办法;相比于检验前移,我更倾向于质量(管控)前移。接下来详述质量前移:

供应商质量管理五大手段(供应商质量管理)(1)

一.选择需要质量前移的供应商:质量前移是需要成本的,因此一定是要对供应商进行筛选的,选择那些关键的少数的战略供应商【笔者曾见过某公司S级供应商(也即战略供应商)有近300家,占供应商总数80%以上,其中不乏一些打包带、扎带等供应商】

二.明确质量前移总体项目目标和阶段里程碑:

1.项目目标:质量安全事故/生产批量问题为0起;LAR稳定在98.8%以上;【示例】

2.监控指标:【示例】

(1)财务收益:200 W RMB

(2)新产品导入周期缩短25%

3.阶段性里程碑:……

供应商质量管理五大手段(供应商质量管理)(2)

三.具体任务

1. 标准前移

  • 产品设计、工艺、包装等规范的拉通(对齐&优化)(DFX、QCP、DFMEA);
  • 开发阶段进行FMEA分析识别CTQ,并落入供应商QCP管控输出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
  • 外观检验标准对齐和优化,对齐试点类别编码的检验标准;
  • 性能测试标准(产品能效、高低温循环测试)梳理并落入测试规范;
  • 可靠性测试标准对齐(倍率测试、高温加速、DOD循环等);
  • 规格书审视及刷新(规范嵌套/冲突/不清晰/特殊要求等),规格显性化管理;
  • SIP(检验项目、标准、检测方法、判定标准)审视对齐;

供应商质量管理五大手段(供应商质量管理)(3)

2.装备前移

  • 制定测试装备基线(含工装),识别差异,特别是关键工序;
  • 根据CTQ识别出的供应商QCP管控项规划,
  • 建立测试装备验收、日常使用、维护管理规则;
  • 不符合测试装备基线要求的进行整改;
  • 建立质量前移样板线,设定样板线质量及生产目标,按装备/工装检具/自动化/IT化基线落实;
  • 样板线实施效果定期跟踪,并进行优化总结及经验推广;


3.组织和管理方法前移

  • 同供应商召开项目启动会议,匹配质量组织,识别供应商缺失的组织或角色并补齐;供应商成立对接质量前移的组织;
  • 结合KPI要求,匹配刷新供应商KPI,并分解到各管理者和部门,合理牵引;
  • 优化生产设备自动化基线,识别优先自动化工序并推广使用(包括SOP/SIP制作标准化);
  • 优化管理IT化基线,识别优先IT化管理模块并开发和推广试用,尤其包括不良品自动记录,开发数据分析和预警模块;
  • 基于人员专业化和关键人员稳定基线,识别差距并补齐,包括优化关键岗位人员管理和备份制度;
  • 建立关键二级物料检验标准及要求,结合严进基线识别差距,补齐缺失的严进检验设备和仪器;将严进严出前移到供应商关键工序和来料检验;
  • 组建驻厂团队联合驻厂,建立驻厂机制,明确团队分工与职责,驻厂计划及目标等,协助供应商进行质量改进;
  • 深度介入供应商内部质量管理,协助供应商识别质量短板并制定改进计划,使用6Sigma&QCC&TOPN等质量工具方法协助其改进;
  • 针对TOP10编码,导入PFMEA,识别关键风险点CTQ并纳入供应商制程QCP管控;
  • 审视供应商制程SOP,识别制程管控缺失点并进行优化;
  • 按生产设备自动化基线进行重新认证,严格监控前制程及组装生产的直通率,并对产线、设备及工艺参数严格管控;
  • 建立失效率验证方法;

4.IQC检验能力前移

  • 建立“理论 实操”的认证考核机制,对供应商OQC主管/检验人员进行MSA技能认证(检验员自身一致性、检验员与标准一致性、不合格NG项判定合格项)。
  • 建立检验能力持续管理,从员工上岗(培训体系、技能鉴定测评、理论实操考核、技能持续提升)和部门及员工KPI考核(员工违规操作、质量问题有效拦截、违规处理方案)等方面与供应商对齐。
  • 制定SIP, 从技术标准(标准层级梳理、项目对齐、技术规格对齐、测试方法)和质量管控标准(抽样允收标准)与供应商对齐。
  • 建立员工变动PCN和工作量与人员配置柔性管理机制;
  • 建立员工考核结果与待遇联动的正/逆向激励管理机制;
  • 检验能力认证纳入新供应商(QPA/三化一稳定/严进严出)管理。

供应商质量管理五大手段(供应商质量管理)(4)

5.交付和内控管理前移

  • 完善交付管理流程,提高交付准确率;
  • 信息有效传递,做好管理对接

话外篇:方法是好的,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应用。供应商自身的管理水平、自我提升意愿,SQE自身的能力和管理水平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完---

本文系转载,原创 QSW 胡说质量 2022-10-30 20:30 发表于安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