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电影解说比釜山行还可怕(僵尸丧尸本不同)
僵尸电影解说比釜山行还可怕(僵尸丧尸本不同)当然,国产片与韩国电影的差距就摆在那里,骨朵不否认,但是对于一些神化《釜山行》、一言不合就提倡学习《釜山行》的论调,骨朵和骨朵的林正英老师,都有一些不成熟的小异议。经典的“别人家孩子”的套路哇。中国电影眼高手低,韩国电影领先我们许多年,中国电影从中能学到什么……
文 / 十六、偶尔
编辑 / 二零七
最近,一部韩国丧尸电影《釜山行》火遍微博、刷爆朋友圈。精细的工业化制作与韩国人最擅长的煽情于无形,令这部片子在普通观众与各大影评人中都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豆瓣评价人数超过14万,评分达8.3。
自媒体同仁也是一拥而上——
中国电影眼高手低,
韩国电影领先我们许多年,
中国电影从中能学到什么……
经典的“别人家孩子”的套路哇。
当然,国产片与韩国电影的差距就摆在那里,骨朵不否认,但是对于一些神化《釜山行》、一言不合就提倡学习《釜山行》的论调,骨朵和骨朵的林正英老师,都有一些不成熟的小异议。
僵尸丧尸本不同,何必强向釜山行?
《釜山行》,韩风煽情为皮,美式灾难作骨?
我们先来看看这部神作讲了些什么。
细观《釜山行》,故事结构并不复杂。主人公单亲爸爸石宇与女儿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车前往釜山,悲剧的是,列车上有一名带有丧尸病毒的少女,病毒肆虐,不断扩散,倾刻间列车陷入灾难,一幕幕善良与丑恶也正式上演。
逃亡的列车上极其拥挤,爸爸为女儿占到座位,女儿却坚持为老人让座,未被社会污染的纯净心灵让观众看到了人性本善的一面;面对穿越丧尸群过来的同伴,门内的人锁死车厢门,只怕有人感染,殃及自身,又让观众深感人心之险恶。
诶?怎么有点耳熟?犹记得《泰坦尼克号》否,巨轮沉没,一千五百多人落海,仅仅六人获救,不同阶层的人遭遇到同样的危机,做出不同的选择,令人唏嘘不已。
而《釜山行》中——爸爸为爱牺牲,与女决绝;尚华舍己为人,命丧途中;流浪汉有情有义,扑向丧尸……一部恐怖片看得男默女泪,每个人都被激发出了对人性的思考。其实这也正是美式灾难大片的经典手法嘛。
作家马伯庸在看完电影后评论,“是部好片,但还未到名作。若你是僵尸片粉丝,可以看出大部分桥段和人设都是美国僵尸片的标配预制件,由韩国人组装而成。”
这绝非一句戏言。韩国电影,除了审查开明、人才辈出,能够很好地吸收转化舶来品,也是其一大亮点,不管是辉煌一时的港片,还是成熟的好莱坞类型片,当代韩影中都能找到其痕迹。而你也不得不承认,在学习好莱坞类型片这堂课上,韩国绝对是条件最好、态度最积极、成绩最突出的那个亚洲学生。
而随着其成本与工业水准的提高,在玩转了犯罪片之后,韩国电影界开始尝试灾难片,从《汉江怪物》到《海云台》,从《铁线虫入侵》到《流感》,其摸索成长的路线十分清晰,直至《釜山行》与丧尸元素顺利接轨,在中国互联网上取得了意外的火爆的效果。
毕竟,经过了《生化危机》、《行尸走肉》,甚至《植物大战僵尸》的洗礼,对于中国新一代观众来说,丧尸听起来反而比怪兽、海啸、病毒更亲切,也更酷炫。
但你可知丧尸文化在欧美已发展了近一个世纪之久?其精神内核可不是简单的拔枪爆头打僵尸,或者在互坑或者团灭中拷问人性。
欧美丧尸片,从“来啊,互相伤害啊”到“来啊,快活啊”
丧尸题材被首次搬上银幕是在1932 年的美国,《苍白丧尸》(White Zombie)描述了一个巫师以巫术唤醒大群丧尸,让他们不分昼夜的在工厂里操作机器的故事。但是,这里出现的丧尸只可怜,不可怖。影片想传递的也并不是丧尸吃人的惊悚,而是把人变成丧尸在心理上的恐惧。
真正让丧尸片走向辉煌的是“现代恐怖电影之父”乔治·A·罗梅罗,他的《活死人之夜》(1968)使丧尸成为全新形象的怪物,成为了现代恐怖电影的新宠儿。
也许在今天看来,《活死人之夜》的场景与造型并不打眼,但经典就胜在有哲思、有深度,能吸引人们不断重温。有网友评论道:“震撼的不是他的恐怖,而是大难临头下的人性。”整部电影正是那个时代社会的写照。黑白胶片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情绪与写实的感觉,一切对观众来说就像个真实的梦魇。
1979年,乔治·A·罗梅罗又推出了《活死人黎明》,此后,世界各地犹如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大量出现了类似的作品。1985年,乔治·罗梅罗拍摄了《丧尸出笼》,与前两部影片共同构成了乔治·A·罗梅罗的丧尸三部曲。
乔治·A·罗梅罗的丧尸三部曲不但成为了丧尸电影的一座里程碑,还为当代丧尸电影下定了准确的定义:
1 因为不明原因让丧尸死而复生,而丧尸本身没有任何的意识和思考能力,完全是靠本能在活动;
2 丧尸喜欢吃人肉,为了找寻活生生的人肉而袭击人类;
3 丧尸会感染,被僵尸咬到的人死后也会变僵尸攻击原本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
4 丧尸不会死亡,因为早已是死人了,所以不管如何去伤害他的肉体,僵尸还是会继续活动下去;
5 成群结队缓慢前进的丧尸集团,然后追杀活人所产生的恐慌,造成观众的心理压迫。
此后,国外的僵尸电影无不按此作为刻画僵尸的准则,就连游戏巨作《生化危机》系列中的所有游戏设定故事、场景发展都是依照乔治·A·罗梅罗《死亡三部曲》系列的丧尸模式策划的。
僵尸电影不断发展,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科幻主旋律《我是传奇》,
打起温情牌的《僵尸管家》,
宅男也疯狂的《僵尸肖恩》,
甚至“丧尸版《暮光之城》”,《温暖的尸体》。
但不管怎么变,有些东西是不变的。生与死的取舍,人性的挣扎与拷问,再往大里说,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嘲弄。不管科技多么发达,城市多么繁华,丧尸病毒一爆发,最终不免沦为一片荒芜,人们只有靠枪支棍棒和本能来维持生存,不知文明为何物。
外在的荒芜,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创作者与追捧者内心的恐慌与孤独。社会越来越发达,个体却在进步中麻木与异化,可以说,末日情结在各种好莱坞丧尸片与科幻片中大行其道,是西方人独有的矫情与浪漫。
那么很明显的,鉴于大家发展程度、文化根基都不同,在儒家文化背景、社会日新月异的中国,这一情怀尚没有土壤,也不太现实。
不过还好,我们的土壤上虽然不盛产丧尸,但也曾掀起过一阵同类型电影热潮,就是由林正英带领的香港僵尸电影。
僵尸片,港式动作喜剧的一支奇葩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区分一下丧尸和僵尸了。
通常来说,丧尸是源自西方的概念,而僵尸来自于东方。“僵尸”的说法起源于中国明清时期的民间传说故事,据说是因为“死不瞑目而怨气聚喉,能吸收月亮阴气”,所以僵尸只在夜里出没。经过了几百年的发酵,僵尸的故事变得有模有样,最终成为上个世纪香港电影中极为流行的一个题材。
二者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丧尸是活人经过变异感染而成的,僵尸则是死人变的。丧尸需要吞食新鲜血肉,所以会无差别、无理智地攻击活人,而僵尸需要的只是血液,并且这种欲望是可以被控制的。
这也就造成了丧尸片跟僵尸片的套路完全不同。丧尸被咬之后的不可逆转,导致丧尸片常常涉及到道德的抉择,末日危机感也更强。而东方的僵尸,以香港僵尸片为代表,剧情大多是清朝的死尸诈尸,吸食活人的鲜血并传播尸毒,而道士有专门抵御僵尸的法术。所以在香港僵尸片里,道士通常都是主角,而剧情就靠他们大展神威、解决一个个僵尸来推进。
分清了僵尸和丧尸以后我们会发现,《僵尸肖恩》等国外影片讲的其实都是丧尸,但因为翻译问题,容易与国内的僵尸混淆。
而香港僵尸片的发展,也经过了几个阶段。
1970年左右,惊悚鬼怪题材在港片中数量极少,那时最为流行的绝对要数喜剧片与武侠功夫片。1974年邵氏虽拍摄了融合了西方吸血鬼和“湘西赶尸”传说的《七金尸》,但由于影片票房失败,直接造成之后数年几乎都没有再出现僵尸片。直到八十年代,洪金宝将鬼怪元素与功夫喜剧融合,通过《鬼打鬼》、《人吓人》等影片逐渐带起了这股潮流。
当时他们并未采用民间传说中的僵尸,而是试图借鉴欧美的吸血鬼、丧尸文化,据说在经过了仔细研究后,洪金宝、刘观伟、林正英几人发现,实在是无法将西方的这些设定跟他们惯常的拍摄方式结合,再加上当时的《追鬼七雄》等电影已经开始借鉴民俗传说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们才终于在1985年推出了僵尸片的开山之作《僵尸先生》。
林正英也就此成为僵尸片的代表人物。
在成为道长专业户之前,林正英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练家子,他曾在京剧团跟成龙、洪金宝等七小福成员一同受训,进入电影圈后很快就当起了武术指导,跟李小龙合作了《唐山大兄》、《猛龙过江》、《精武门》等多部经典影片。
在《僵尸先生》中,他饰演道士九叔,带着许冠英、钱小豪两个徒弟一起斗僵尸,为后来的其他僵尸片提供了许多基础设定。
比如,僵尸大多穿着清朝官服,低级的僵尸只要用一张符纸就可以定住。
《僵尸先生》
收拾僵尸使用的工具一般是鸡血、墨斗线、纸符、糯米、木剑等等。
“赶尸”在这里也成为一个奇观:茅山道士摇响铃铛,一排被贴了符纸的僵尸就按照他的指引蹦蹦跳跳地往前走。
之后就出现了一个僵尸片热潮,《僵尸翻生》、《僵尸怕怕》、《茅山学堂》等等影片随即上映。
很快僵尸片被跟风之作过度消费,纯正的茅山道士已经不再能吸引那么多观众,为了创新保持活力,林正英自导自演了《一眉道人》,其中道士跟僵尸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他干脆养了一只小僵尸,还常常让小僵尸帮他和徒弟阿豪办事。
不过辉煌总是暂时的,随着观众选择的增多、乃至后期港片整体的衰落,僵尸片的下坡路仍然无法逆转。
90年代中期,僵尸片几乎绝迹,但林正英还没有放弃,他开始拍摄《僵尸道长》系列剧集,收视率十分不错,可惜1997年,他因肝癌病逝,世上再无林正英,香港也基本没有了僵尸片。
2013年,麦浚龙一部《僵尸》唤起无数人的回忆,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那个时代始终是过去了。
不过有趣的是,十几年后,林正英式僵尸片在新近崛起的网络大电影中找到了一席之地。
疯狂的网大,疯狂的僵尸
2014年,爱奇艺做了一个统计,发现网友喜欢看的男明星既不是周星驰、周润发,也不是刘德华,而是林正英!
据说他的电影始终霸占着当时的播放量前几名,魅力也是十分大。
原因很简单,虽然鬼神或暴力当真不是我们常说的那种“正能量”,但观众对于强情节、快节奏、感官刺激的追求是永恒的,就算犯罪悬疑片一度在小荧幕销声匿迹,这一需求还不是默默迁移到了各种抗日神剧上?
而新生事物——网络电影中,观众对于血浆、强情节、以及光怪陆离的中式玄幻的饥渴终于得到满足。那一年,《道士出山》诞生,即便其片名略有争议,但其中的内容绝对继承自林正英。低成本粗制作造成影片的卖相并不十分好看,但《道士出山》的播放量几乎一飞冲天,以小博大的票房传说也成了日后网大崛起的开端。
而《道士出山》最有特色的,其实是长得有点像林正英的男主角——彭禺厶。
当时的海报也非常简陋
彭禺厶接连出演了《道士出山》系列、《阴阳先生》系列、《茅山道士》等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播放量成绩,且观众对于彭禺厶也有了一定的接受度,已经有人在弹幕中说,除了林正英外,僵尸电影就看彭禺厶……
从此僵尸片在网大界一发不可收……
今年四月上线的《阴阳先生之末代天师》更是把致敬做到了极致,不仅请到了当年在香港僵尸片中饰演林正英徒弟的钱小豪、楼南光,
也把林正英的遗像挂在了墙上,成了三个师兄弟的师父“九爷”——回忆杀啊!
就连小僵尸都在……做到这个程度,也是没谁了。
国产僵尸VS进口丧尸,哪个是网大正道?
除去继承自林正英的僵尸片外,也有部分网大从业者对丧尸片进行了尝试,毕竟网络平台嘛……
其中,《丧尸屠城》系列的拍摄意图就类似《釜山行》,讲述全城人都被毒霾感染后,仅有几位幸存者互相扶持着逃亡时发生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猜忌都是导演试图想要表达的,但受限于成本,片中的丧尸化妆极为简陋。
吓人吗?一点都不,看到简陋的造型与特效你无法不出戏,毕竟低成本的网大怎能与精良的美剧或电影相比呢?
但网大观众似乎也摸索出了一种新的观看与消费方式,那就是在弹幕里尽情吐槽,挑错,一边笑一边大呼创作者SB。
其实想想,如果有人真的能够凭借对于僵尸或丧尸片透彻的了解,做一次《僵尸肖恩》般的反讽,颠覆种种套路,或许也会是出众的,只是目前网大中的“丧尸”很多时候依然仅仅是吸引眼球的元素。
所以说啊,在成本或剧本达到一定高度之前,与其跟风去拍一些离地三尺的丧尸网大,倒不如塌下心来,回归本土的僵尸题材。毕竟,不管是麦浚龙的《僵尸》,还是网大当中对于林正英的怀念、致敬,都说明传统道士、鬼神的故事之于观众独特的吸引力。
而我们最近也观察到,近两年网大中的跟风、蹭IP现象几乎重现了当年僵尸片的覆灭过程,这并非是僵尸题材的错,而是创作者们对自己作品的不负责,即便是为了不毁掉这个传统而历久弥新的题材,网大从业者们也应该停止粗制滥造,拍好我们自己的僵尸片。
1.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2. 转载事宜请联系邮箱:jgd@jinguduo或324376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