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与孩子的回避型依恋成正比(过分顺从怕被遗弃)

与孩子的回避型依恋成正比(过分顺从怕被遗弃)这样的儿女长大后会怎样?也许像张爱玲小说《金锁记》里面所叙说,自己没有得到幸福的女主角曹七巧最后让女儿长安,儿子长白变相依赖自己,破坏了儿女的婚恋和幸福。那么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儿子很可能被迫被母亲吞没,放弃对于独立性的追求,为了维护和母亲之间的亲密感,而牺牲掉自己的自主性,放手让母亲安排设计自己的生活,变得愚孝和顺从……当母亲不能忍受孩子的日渐独立,拥有自己的朋友圈子,生活,甚至带回来一个漂亮的妻子,这位母亲伤心失落孤独到,把包子儿子一口吞下,也不让他去独立生活。这样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的生命。虽然这只是一场梦,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其实都看到过类似的人和事。有一种人格障碍问题叫做依赖性人格障碍。以过分依赖为特征,表现为缺乏独立性 ,感到自己无助 、无能和缺乏精力,深怕为人遗弃 。将自己的需求依附于别人,过分顺从于别人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当亲密关系终结时则有被毁灭和无助的体验,

由皮克斯动画首位华人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有着鲜明中国元素的动画短片《包宝宝》,喜获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与孩子的回避型依恋成正比(过分顺从怕被遗弃)(1)

故事内容是:

一位生活在加拿大唐人街的华裔女性在儿子长大搬出家以后,经历着家人各自纷飞的空巢综合征,备感忧郁。她做的中国传统点心包子非常诱人。某天她包的一个包子竟活了过来,她把它当成自己的儿子,再次找回了做母亲的感觉,她对自己的“包宝宝”极尽疼爱,带着他买菜、做饭、打太极,母子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包宝宝”却日益独立。终于有一天,这位母亲失望气愤之余,一口吞下了她的“包宝宝。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她的一场梦。当她从梦中惊醒后,她那离家出走的儿子回来了……

看到这个动画短片,我的心情是复杂的。

当母亲不能忍受孩子的日渐独立,拥有自己的朋友圈子,生活,甚至带回来一个漂亮的妻子,这位母亲伤心失落孤独到,把包子儿子一口吞下,也不让他去独立生活。这样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的生命。虽然这只是一场梦,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其实都看到过类似的人和事。

与孩子的回避型依恋成正比(过分顺从怕被遗弃)(2)

有一种人格障碍问题叫做依赖性人格障碍以过分依赖为特征,表现为缺乏独立性 ,感到自己无助 、无能和缺乏精力,深怕为人遗弃 。将自己的需求依附于别人,过分顺从于别人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当亲密关系终结时则有被毁灭和无助的体验,有一种将责任推给他人来对付逆境的倾向。

片中这个妈妈,就算不吞掉自己的孩子,也很可能在制造一个依赖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儿子。她将自己的亲密需求依附于对于儿子的养育中,干预儿子的独立,毁灭儿子的个体性,变相地帮助儿子依附自己,顺从自己,让自己能够继续安排他的生活。

那么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儿子很可能被迫被母亲吞没,放弃对于独立性的追求,为了维护和母亲之间的亲密感,而牺牲掉自己的自主性,放手让母亲安排设计自己的生活,变得愚孝和顺从……

与孩子的回避型依恋成正比(过分顺从怕被遗弃)(3)

这样的儿女长大后会怎样?也许像张爱玲小说《金锁记》里面所叙说,自己没有得到幸福的女主角曹七巧最后让女儿长安,儿子长白变相依赖自己,破坏了儿女的婚恋和幸福。

而心理学研究发现,依赖性人格的成因就是: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以致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会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做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采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

“婆媳”问题的一大根源——依赖性恋母

帅康是一个一米八三的大高个男人,今年33岁了,工作稳定,知识分子家庭,条件不错。他遇到的问题是,屡次跟女朋友订婚,但仍然还是分了手。作为他已订婚,但又被分手的前女友的小蝶,满腹伤心。小蝶倾诉道:帅康第一印象给人很帅气,情商比较高。会哄女孩子高兴,也比较敏感,浪漫有才,只是偶尔给人一种大男孩般的“长不大”的感觉。

有一次,她被邀请去了帅康家。帅康的妈妈是某学校教授,温和,慈祥,喜欢沟通,给小蝶初次印象也比较好。但慢慢相处中,她才发觉,这个妈妈,一手安排了帅康的生活。从小到大,妈妈全权辅导儿子的作业,妈妈安排他所有的课外小组活动,长大后,妈妈帮他选择读哪所大学,找什么工作。如果缺少妈妈帮助,帅康连独立面试都成问题。

现在,妈妈和帅康住在一起,每日三餐以及生活细节,都是妈妈安排。小蝶说:阿姨把儿子安排得太细了,帅康几乎什么家务都不会做,现在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她感觉自己的到来,似乎有点多余。

而且,帅康很在乎妈妈的看法,对于找女朋友,他逢人会说三大金句:

“想找个什么样的女孩?温柔一点的,对我妈好的。”

“喜欢什么样的女孩?漂亮的,我妈喜欢漂亮的小姑娘。”

“为什么和女友订婚了又分手?因为她想要我买房,可她没把我妈哄好,我妈不想给她买房。”

小蝶显然也是不善于把帅康妈妈哄好的类型,她虽然形象不错,但是其母还对儿媳妇有一些其他要求,比如,温柔贤惠,会照顾自己儿子;工作稳定,情绪稳定……作为90后的小蝶,个性风风火火,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擅长做家务,会做饭就很不容易了,跟对方所需要的贤惠,还差十万八千里……然后她嘴也不够甜,不善于陪准婆婆聊天。自然遭遇了Pass的命运。

与孩子的回避型依恋成正比(过分顺从怕被遗弃)(4)

说到这儿,你是不是感觉帅康有点依赖性人格呢?离了妈妈,他确实独立性比较差。帅康就好像妈妈的“小情人”,很多时候会形影不离。而帅康的爸爸?则常常消失在工作、娱乐等活动中。从小到大,大多数时候,都是帅康陪伴妈妈。

爸妈感情不合,在一起常常争吵。妈妈比较强势,爸爸也一样,两个人针尖对麦芒,碰撞问题比较多,妈妈转而认为儿子比较弱小,可以接受自己的控制和安排,于是对儿子倾注特别多的心血,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培养儿子。

帅康其实在青春期也叛逆过,他在学校跟人打架,还早恋,学业表现也有起伏,差点被班主任开除。但是这些都被妈妈给解围了。她找老师谈话,为他转了班,又对他学业不佳的科目请人补习,当然也干预了他的恋情,让他断掉了。妈妈的强控制暂时给他造成了一个港湾,他慢慢觉得,自己不太行,只要听妈妈的,就没错。

在妈妈的管控下,他顺利考上了一所师范大学,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承袭了母亲的职业,他成为了妈妈的教育成果。但是同时,他也丧失了独立性,事事问母亲的意思,人生长路需要妈妈持续安排。如果离开妈妈的安排,他几乎都不能想象,自己会怎样。

他的口头禅就是“去问我妈妈”“哄好我妈妈”。在帅康心目中,妈妈是绝对正确的权威,任何女性(尤其是交往的女朋友)都不能挑战妈妈。如果妈妈和女朋友有矛盾,那么肯定是女朋友不对,要跟妈妈道歉。妈妈是他全部的精神寄托。

找到这么一个男人,婆媳问题的发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而且,媳妇退出、离婚、分手的几率也是很大的。这类男人终生其实很难拥有一段和谐的两性关系。

俄狄浦斯情结固着:依赖性人格的助推器

其实孩子的依赖问题,可以追溯到3-6岁。

与孩子的回避型依恋成正比(过分顺从怕被遗弃)(5)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阐述道,3岁到6岁,儿童会产生俄狄浦斯情结。男孩投注对自己母亲的爱恋以及亲密接触,有一种完全占有其母亲的欲望,同时又对于占有母亲的父亲存在嫉妒,并且因为这一嫉妒又可能产生害怕,害怕受其拒绝或身体受到其伤害,特别是害怕因父亲的报复将其生殖器阉割,这种爱与恐惧的冲突就是“阉割焦虑”。女孩也存在着类似的模式,只是将父母的角色进行了调换。

英国精神分析大师克莱因在孩子心理发展的抑郁位置,将此时的心理状态与俄狄浦斯情结联系起来解释。她认为在抑郁位置时,孩子害怕失落好客体——好乳房,是大部分痛苦的俄狄浦斯冲突来源。当婴儿挣扎着要统合爱和恨时,婴儿的自体、好客体、坏客体——构成人生最早期的三角关系的基本俄狄浦斯结构,与抑郁焦虑一起表现出来,同时与爱恋相关的性幻想也出现试图修补原来的攻击所造成的结果。

男孩在恋母期,女孩在恋父期,对异性父母产生罗曼蒂克的幻想,爱恋上并且想独占异性父母,这种心理需求若被纵容和允许,甚至异性父母和他站在一起去排斥同性父母,两人之间就很容易形成心理情结上互相宠溺的依赖关系,且孩子会固着在俄狄浦斯期,很难走出来。久而久之,双方之间依恋和依赖会越来越深,形成孩子的依赖性人格。这类孩子建立健康的两性关系也会显得比较困难。

丝雨今年都32岁了,她从小到大就和爸爸亲。和妈妈则属于相互对立的感觉。妈妈脾气暴躁,对她屡有苛责,而爸爸则总是站出来帮助她疗伤,很为她着想,宠爱着她。她形成了“怕妈妈,爱爸爸”的心理特点。

因为在妈妈面前,她是弱小的,很难正确的,被责备的,其实内心有一个很脆弱的小孩更需要爸爸的呵护。爸爸比较温柔,又有才华学识,不由自主地担任了她的拯救者、保护者的角色。从小到大,她遇事就往爸爸怀里钻,逐渐觉得自己无法离开爸爸而独立存在,一定得依赖着像爸爸一样的人,才能胜任学业、工作等,独立性比较差。

长大之后,她谈了好几任男朋友,都属于大叔型。且有一任男友从长相,到能力,再到和她的契合程度,都像爸爸,她格外地放不下,在事业、生活等方面也逐渐依赖上了对方。但是这位大叔有家室,只是和妻子感情不大好。她心甘情愿当对方的“小三”。但是大叔还是放不下自己的婚姻,甚至还有其他要好的女朋友,被她知道了,她抑郁不已,寻求心理咨询。

后来,通过心理咨询,咨询师帮助她发现,自己的性心理,其实固着在了恋父的俄狄浦斯期,没有走出和爸爸是情感同盟的感觉。离了爸爸一样的男人,会质疑自己,感觉自己的渺小。因此只有在亲密关系里不断“找爸爸”,依赖上爸爸,才能确定自己的能力。内向深处还是一个“小女孩”。在亲密关系中,她表现出过分依顺对方,害怕被抛弃,害怕独处,难以独立做决策等。

与孩子的回避型依恋成正比(过分顺从怕被遗弃)(6)

小测试: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满足以下的三条及以上特点,就要考虑依赖性人格倾向了。

1、请求或同意让人为自己生活中大多数重要事情做决定;

2、将自己的需求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愿;

3、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

4、由于过分害怕不能照顾自己,在独处时感到不舒服或无聊;

5、沉陷于被关系密切的人所抛弃的恐惧中,害怕只剩下他一人来照顾自己。

6、在没有他人极多的建议和保证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能力做日常决定。感知到无助、无能、缺乏毅力。

你是否觉知到,你在让渡生命主权?

像我们刚才例子中提到的帅康,他各方面对母亲的依赖其实是很极致的,有点像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明成,其实也是一直依赖母亲的经济支持。

母子逐渐成为同盟,而排斥外来人,比如他新结交的女友。他会以母亲的意志为转移来看待女朋友。由于屡次接受母亲的帮助,他逐渐觉得自己独立起来无能,甚至连婚姻大事,都要唯母亲是从。

如果女朋友没把母亲哄好,他就会怪罪对方,甚至和对方分手,来讨好母亲。他就算结婚了,也避免不了婆媳问题,甚至因婆媳冲突而产生的离婚等现象。

而丝雨呢?她唯父亲是从。事事听父亲的,表现出像是离不开父亲的小女孩,总爱讨好父亲,跟父亲撒娇,但私底下,却不肯相信自己独立的内在力量,觉得自己一个人不行,缺乏能力,于是一再地退回到大叔的怀抱,导致在感情中屡次和大叔纠缠,也导致了介入他人婚姻,产生了抑郁等情绪情感问题。

文化历史学家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这本书里提到:

“中国人的成长,可以用父母作枕垫,成人之后用社会关系作枕垫,老年则用子女作枕垫。生命转折的危机不能说没有,但没有像美国那样成为泛文化性的母题。然则中国人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是将原本可以全面盛开的青春阶段这一个高峰铲低甚至铲平,去填补老年时势将面临的深堑;用“别人”作为自己“枕垫”的结果,亦可能导致对一己生命之主权的让渡。”

也就是中国人的国民性,普遍拒绝完全地盛开和独立,而欢迎彼此依赖和依靠,导致了人格发展的滞后、不成熟等问题,连带亲密关系失调等问题,怎么办?

与孩子的回避型依恋成正比(过分顺从怕被遗弃)(7)

1、对照小测验,觉察到自己的依赖性人格倾向和表现。检查一下自己的独立性发展阻滞在哪里,是童年,还是青春期,还是成人之后,觉察到这种依赖性人格,对于自己目前的生活、职业、亲密关系的影响各在哪里。

2、发现依赖的原因在哪里。是恋父(恋母)情结固着?是童年被宠爱过分?还是被过度保护,而总被阻碍着发展自我独立性?是遇到困难马上和父母结盟,养成了依赖型人格惯性,还是内心的弱小害怕受挫,不敢挑战,缺乏勇气和耐挫的意志力?

3、帮助人格的进步和意识的进化,要摆脱并人格障碍的问题,拥有健康的人格,你需要一些勇气,找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依赖性人格障碍倾向会让你举步维艰,耐挫能力差,难以拥有富有质量的生活和两性关系品质。心理咨询师会针对你心理上的阻滞和卡点进行工作,帮助你发现,修复并整合脆弱的自体,移除苛责与疏离的客体,建立更理想的自体客体关系,逐渐学习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独立决策,为自己负责,和依赖的人建立好界限感,拥有自己的生活,最终走出依赖性人格障碍的怪圈。

文/郑予禅(燕园博思资深心理咨询师)


上文的小测试,你中了几条?

你身边有这样依赖性人格的人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