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一文读懂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一文读懂诊断类风湿关节炎)02 / 血象检查体格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医生通过体格检查来找出有价值的异常体征,对确定诊断方向、判断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有重要参考意义。01 / 病史和体检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是确诊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检查,也是先决条件!医生询问病史,内容可能包括:患者发病前的健康状况、发病诱因、发病年龄、发病方式、前驱表现、首发部位、关节症状、演变过程、病变范围、伴随现象、加重或缓解因素、接受过的检查和治疗,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家族发病情况等。

对类风湿关节炎(RA)有一些了解的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原本就属于RA高发人群,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就非常担心自己“中招”!要知道,RA常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治疗不达标病情进入晚期,具有很高的致畸率和致残率,这是每个患者都不想遭遇的!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一文读懂诊断类风湿关节炎)(1)

但疑似只是疑似,仅凭疑似症状并不能确诊RA,要打消心中的担忧,患者需要去正规医院的专业科室接受检查。如果是RA,那我们要早治疗、正确治疗,尽量将关节病变控制在早中期;如果不是RA,则要进一步就诊查明原因。总之,找出真正的病因,才能有效捍卫我们的健康!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一文读懂诊断类风湿关节炎)(2)

因此,当你遭遇疑似RA的症状时,不要做“惊弓之鸟”,与其担惊受怕,不如赶紧就医,不管是不是RA,治疗疾病都是宜早不宜晚的!赵医生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医院要做哪些检查,让患者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类风湿关节炎做哪些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检查也涉及问诊、查体、血象、炎性标志物、自身抗体、影像学检查、辅助检查等多个方面,我们一一来看!

01 / 病史和体检

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是确诊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检查,也是先决条件!

医生询问病史,内容可能包括:患者发病前的健康状况、发病诱因、发病年龄、发病方式、前驱表现、首发部位、关节症状、演变过程、病变范围、伴随现象、加重或缓解因素、接受过的检查和治疗,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家族发病情况等。

体格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医生通过体格检查来找出有价值的异常体征,对确定诊断方向、判断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有重要参考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一文读懂诊断类风湿关节炎)(3)

02 / 血象检查

也就是血常规检查,RA患者的血象与普通人群相比具有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约80%的RA患者可出现正细胞低血红蛋白性贫血,多与疾病活动度有关,但并非RA特有,属于慢性病的典型变化,大多表现为轻至中度。
  • 白细胞——多数RA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类风湿因子阳性伴关节外病变者,可见病情活动期白细胞及嗜酸粒细胞轻度增加。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可能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数增加。
  • 血小板——在病情活动时,约70%的RA患者可出现血小板持续升高,增加程度与活动度有关。

RA可引起循环血中细胞数量和成分改变,血液系统改变是RA重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检查血常规是可以协助诊断RA的。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一文读懂诊断类风湿关节炎)(4)

03 / 炎性标志物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期,可引起多种急性时相蛋白升高,如血沉和C反应蛋白。检查这些炎性标志物指标,对评价疾病的活动性和评估病情的活动度有重要参考作用!

①血沉

是指红细胞沉降率,通过具体数值来表示红细胞在第一个小时沉降的数量,数值越大表示血沉速度越快,是一种常见的检查项目,广泛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检查。

血沉可视为反映RA病情活动性和治疗效果的一种指标。不过,虽然大多数RA患者在病情活动期会出现血沉增快,但仍有5%的患者在病情活动期血沉并没有明显变化,所以,要理性对待血沉增快这一检查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一文读懂诊断类风湿关节炎)(5)

②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也有助于判断RA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C反应蛋白广泛存在于血清和其他体液中,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调节免疫的作用,正常情况下为阴性,但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80%~90%。

RA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和疾病活动度相关,与骨破坏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炎症急性期,C反应蛋白迅速升高,2~3天达到高峰,随着病情改善又会迅速下降,而且一般不受其他急性指标以及贫血、妊娠等因素的影响,是观察RA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和治疗效果的首选指标之一!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一文读懂诊断类风湿关节炎)(6)

③其他

除了以上两种之外,RA患者还有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血浆铜蓝蛋白、α1-抗胰蛋白酶及抗糜蛋白酶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血沉还是C反应蛋白,二者都是一种非特异性指标,不能用来单独诊断任何疾病,要确诊RA,还要与其他检查相结合!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一文读懂诊断类风湿关节炎)(7)

04 / 自身抗体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健康人群相比,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发生了异常,错误地把自身组织和成分误认为“入侵者”,展开攻击,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对抗自身组织和成分的抗体,就是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会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引发炎症,还会与自身抗原(被冤枉的“入侵者”)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一步加重炎症。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一文读懂诊断类风湿关节炎)(8)

因此,检查自身抗体,对RA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类风湿因子(RF)——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分为IgM、IgG、IgA、IgD、IgE五种类型,约70%的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IgM,滴度一般与RA的活动性和严重性相关。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CCP抗体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好,特异性高达96%,敏感性可达76%,要高于RF,与RF一起,是RA患者常见的自身抗体检测项目。
  • 抗核周因子(APF)——RA患者中抗核周因子的阳性率为48.6%-86%,血清滴度远高于其他结缔组织病。抗核周因子的阳性率可高于类风湿因子,其特异性为72.7%~90%,可弥补类风湿因子检测的不足。
  • 抗角蛋白抗体(AKA)——在RA患者中,抗角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为60%~73%,特异性达87%~95%,可见于早期RA患者。同时检查AKA和APF可提高对RA的诊断水平。
  • 抗Sa抗体——可见于42.7%的RA患者,在关节破坏的RA患者中,其阳性率达68.4%。该抗体对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的RA患者具有诊断意义。
  • 相关核抗原抗体——在RA患者中检出率为62%~95%,有助于RA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 Ⅱ型胶原抗体——约30%~42%的RA患者血清及滑液均可测出Ⅱ型胶原抗体,该抗体检查有助于RA的诊断,也对研究RA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都有意义。
  • 其他自身抗体——RA患者的血清中还可检出RA33/36抗体、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肾皮质激素抗体及丙酮脱氢酶抗体等,这些检查对RA诊断意义相对较小。

这些自身抗体检查中,最常用的是RF和抗CCP抗体检查,RA患者最熟悉的是RF。经常有患者把类风湿因子阳性等同于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不准确的!

  • 其他疾病可导致RF阳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核病、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感染性疾病,都可导致RF阳性。
  • 正常人群中,也有5%可查出RF阳性,尤其是老年人。
  • 在RA患者中,有30%可能查出RF阴性。

所以,检查类风湿因子是确诊类风湿关节炎重要的辅助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指标,患者应该结合临床表现与其他更具特异性的检查,才能最终确诊。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一文读懂诊断类风湿关节炎)(9)

05 /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也是类风湿关节炎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对于诊断疾病、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RA,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四种:X射线、CT、MRI、超声波检查。

①X射线检查

X射线是RA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RA患者持续的滑膜炎症可造成软骨及软骨下骨损伤,从而出现相应的X线征像:

  • ①软组织肿胀——关节腔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引起。
  • ②滑膜改变——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及关节腔积液,在一定时间内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当X线片上有关节面模糊或毛糙及囊性改变,提示已有关节软骨破坏。
  • ③关节软骨侵蚀——可见关节面不规则、缺损,晚期出现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
  • ④骨质破坏——关节面的骨质破坏导致关节间隙变窄。
  • ⑤关节融合及脱位——造成关节的永久性畸形。
  • ⑥骨质疏松及增生——早期可见关节本身的骨质疏松,晚期由于关节炎症及失用导致普遍性的骨质疏松。有些患者可伴有骨质增生。

X射线检查还能用于明确关节病变的分期,RA可根据X射线检查分为四期:

  • Ⅰ期——正常或关节面下骨质疏松。
  • Ⅱ期——关节面下骨质疏松,偶有关节面囊性破坏或骨质侵蚀破坏。
  • Ⅲ期——有明显关节面破坏或骨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畸形等改变。
  • Ⅳ期——除了Ⅱ、Ⅲ期病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一文读懂诊断类风湿关节炎)(10)

RA患者的手指关节畸形的X线片表现

②CT检查

CT对于RA可排除影像重叠,提高较高分辨质量的骨、关节图像,并且对结构复杂的关节,如肩、髋、脊柱等的显像优于X线片,可多方面地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骨质破坏和关节脱位等。CT对关节间隙的分辨能力优于磁共振成像,但对软组织、积液的分辨不如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波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一文读懂诊断类风湿关节炎)(11)

RA患者肺部受累的CT表现

③MRI检查

对于RA患者来讲,MRI检查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高,可以清晰显示软骨、关节囊、关节滑液等结构,对发现RA的早期关节破坏很有帮助。一般来讲,RA发病4个月内即可通过MRI发现关节破坏的迹象,如滑膜充血、渗出、增生及血管翳形成,关节间歇变窄,关节面边缘骨侵蚀等。此外,MRI对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肌腱、韧带损伤、半月板撕裂、缺血性骨坏死及新生物等都是理想的检查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一文读懂诊断类风湿关节炎)(12)

RA患者腕关节病变的MRI表现

④超声波检查

超声成像检查也是RA检查的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对软组织的结构,如滑膜、肌腱、关节囊等的分辨率较高,但因为显示范围较小,图像的整体性不如CT、MRI,只有一部分软骨、滑膜组织和关节内韧带可被检测,有研究发现,高分辨率的超声可检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小关节骨侵蚀。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一文读懂诊断类风湿关节炎)(13)

肌骨超声检查

06 / 辅助检查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主要检查方法外,类风湿关节炎还有一些辅助检测,这里为大家主要介绍三种,分别是关节滑液、类风湿结节的活检、滑膜活检。

  • 关节滑液——正常情况下,人体关节腔内的滑液不超过3.5毫升,而为透明而黏稠的液体,一旦滑膜发炎,关节滑液就会增多,而且滑液的成分会发生改变,不再透明、失去黏性。在炎症期,可查出关节滑液明显增多,其中白细胞数可达(2~75)×10⁹个/升。
  • 类风湿结节的活体组织检查——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关节炎较为常见的关节外病变,如果活检的病理切片见到了这种典型的增值性病变,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大有帮助。
  • 滑膜活检——关节滑膜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受累组织,对滑膜进行病理评估,有助于病情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监测。

辅助检查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补充,像对原因未明的关节肿胀和(或)积液,抽取积液以及滑膜进行检查,有助于关节肿痛的鉴别。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诊断出来的(一文读懂诊断类风湿关节炎)(14)

关节镜、针刀镜即可检查也可治疗关节炎

总结

无论是初次就诊还是复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许多检查都是必不可少的,患者不要觉得医生开的检查多,正是需要综合这些检查结果,才能准确诊断疾病、评价疾病的活动性、评估病情程度、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监测不良反应。每个患者的起病方式存在差异,诊断难度也有差异,总之,应该相信正规的医院和专业的医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