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祭奠婆婆的祭文(婆婆三周年祭奠祭文)
儿媳祭奠婆婆的祭文(婆婆三周年祭奠祭文)往事历历在目,父母音容常在。尽管母亲走了三年,父亲走了十二年,但我们对他们二老坎坷人生的追忆从未间断,对他们的思念从未停止,对他们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从未减弱。今天是母亲三周年除服日,为了表达我们对父亲的思念,我们也把父亲“请”了回来,让父母到家里再“看看、再转转”。父亲的突然去世对母亲打击很大,不善言辞的母亲更是沉默寡言,我们知道,父亲走了母亲的大半个心也跟着走了。不几年母亲就病了。母亲心里苦,还要遭受病痛折磨,但对我们没有任何要求和怨言,母亲是中国传统的贤妻良母,是我们的骄傲。父亲一辈子脾气大,但在我们的记忆中,父亲和母亲几乎没有吵过架,我们家除弟兄间调皮打架外,总是风平浪静。这一切都归功于母亲对父亲的尊重,归功于母亲的善良、慈惠和温顺的性格。母亲大字不识一个,但母亲识大体顾大局。七个儿子七个儿媳,母亲不偏不向,一视同仁。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不说任何一个儿媳的不是,这需要多大的胸怀和包容啊
各位尊宾,各位亲朋好友,大家好!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回忆2017年的今天,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北风呼啸,冷气刺骨,受尽病痛折磨的母亲,就在那一天长久的合上了她那慈祥的双眼,扔下我们一大家子永远地走了。在我们举家哀痛、哭天唤地的时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给了我们最大的安慰,并帮我们安葬了母亲。今天,你们又顶着严寒,不辞辛苦前来和我们一起缅怀我们的母亲,我代表我们全家向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
松涛阵阵催人泪,翠柏飒飒诉衷肠。 1953年,17岁的母亲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走进了我们张家大门。和母亲娘家相比,我们家更是穷上加穷。爷爷奶奶背井离乡来到这个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安家落户,日子过的很是艰难。加之爷爷过早离世,奶奶度日如年,家里一贫如洗。母亲进门没有几年,奶奶就瘫痪在床,父亲又身体不好,母亲进门肩上就扛上了家庭重担。在外她忙于耕作,出工挣工分,像男人一样风里来雨里去,干重活、脏活、累活。在内她伺候奶奶,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一日三餐。
随着我们弟兄七人相继出生,家里日子更是难上加难。男孩子饭量大,费衣费鞋,难管教。别人家一月的口粮我们家半月就吃完。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时日居多。多少个夜晚,母亲坐在煤油灯下半夜三更给我们缝补衣服做鞋子;多少回,我们家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母亲和父亲揣着米口袋尴尬的去敲别人家的门借粮;多少次开学,母亲和父亲借了东家借西家为我们筹集学费。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为了我们,母亲和父亲做了多少难、流了多少泪、吃了多少苦可想而知。尽管日子黄连般的苦,尽管我们弟兄多,但他们一心一意顽强地供养着我们弟兄七个,没有一个遗弃,没有一个送人,没有一个不供读书。母亲和父亲的恩德我们终生不忘。
父亲一辈子脾气大,但在我们的记忆中,父亲和母亲几乎没有吵过架,我们家除弟兄间调皮打架外,总是风平浪静。这一切都归功于母亲对父亲的尊重,归功于母亲的善良、慈惠和温顺的性格。母亲大字不识一个,但母亲识大体顾大局。七个儿子七个儿媳,母亲不偏不向,一视同仁。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不说任何一个儿媳的不是,这需要多大的胸怀和包容啊!
身教胜于言教。尽管母亲和父亲在教育我们方面没有精言金句,但他们默默的品行一直在告诫、提醒我们:“家和万事兴”“读书起家”“勤俭持家”要立人先立德”等这些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这是他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父母身体尚好,到今天也不过八十来岁,今天,每当看见他们的同龄人从身边经过,我的心里就很难过,就会想起他们。想如果他们还健在该多好啊!特别是过了一辈子苦日子的父亲,走的太早太突然,在弟兄们日子就要变好、孩子们个个成家立业的时候他却走了,这是我们心里永远的痛和遗憾。
父亲的突然去世对母亲打击很大,不善言辞的母亲更是沉默寡言,我们知道,父亲走了母亲的大半个心也跟着走了。不几年母亲就病了。母亲心里苦,还要遭受病痛折磨,但对我们没有任何要求和怨言,母亲是中国传统的贤妻良母,是我们的骄傲。
往事历历在目,父母音容常在。尽管母亲走了三年,父亲走了十二年,但我们对他们二老坎坷人生的追忆从未间断,对他们的思念从未停止,对他们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从未减弱。今天是母亲三周年除服日,为了表达我们对父亲的思念,我们也把父亲“请”了回来,让父母到家里再“看看、再转转”。
大、妈,你们“回来了”,我们有了一种久违的团聚感和幸福感,多希望这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可你们听得见、看得见吗?你们看,今天院子这么多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他们都是来祭奠你们的,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感谢他们,招待好他们的。咱们家能回来的也都赶了回来,回来再送你们一程。但是,你们一定会问,院子里怎么没有了大哥的身影?告诉你们个不幸的消息,大哥因病于今年正月也走了。大、妈,不知你们是否碰见他?一条儿女一条心,大哥给家里出过大力,你们在世时一直牵挂他,如果碰见了他,就请告诉他,尽管他走的心不甘,尽管他有很多事未了,但请他放心,也请你们放心,我们弟兄一定会和你们二老在世时一样,照顾大哥一家的。大、妈,你们走后,大哥大儿子张盼已经结婚,而且抱上了儿子。大孙子张昊翀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了,二孙子张昊怡也抱上了儿子,三孙子张昊驰也有了两个儿子。六个曾孙按照家谱上的排序“天”字辈取名,他们个个聪明可爱,我们一大家都很喜欢。大、妈、大哥,你们放心,我们的家不散,一家人永远还会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
满腔思念无所寄,空留一片相思情。大、妈,我们想你们,无时无刻,您和父亲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早已经深深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里。每当我们上到咱们曾经的老家,虽然现在窑洞破旧了,院子荒凉了,但我们还是倍感亲切。因为那里到处都有咱们一家子曾经生活的痕迹,到处都是我们成长的故事。还有桃花山上的苹果园,也都是满满的回忆。
顺便告诉您和父亲,为了使您的后辈儿孙不让您二老失望,为了振兴家业,传承家声,也为了您和父亲以及祖先们历经几代早已形成的家风、家习、家规不被遗失、遗忘,我们请了国家著名的书画家、文史专家郑少白先生总结了《张氏家训》一篇,书写并家家悬挂,让《家训》代代相传,也算是对您二老在天之灵的一种告慰。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论孩子年龄大小,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头顶上的那一片天。您二老走了,我们头顶上的那片天就塌了。大、妈,回忆小时候,我们日子虽苦,但我们有大有妈,有你们的疼爱,有你们给我们撑建的那个温暖的穷家,日子虽苦犹甜。如今,你们走了,我们这辈子儿子做结束了,我们成了没有爹娘的儿子,即使有再大的孝心,也只能在您二老坟头上烧纸祭奠了。
不孝子孙跪灵前,父母在天若有灵,请把我们看一眼。大、妈,尽管你们走了,但您二老的生日我们不会忘记,您二老的忌日我们更不会忘记。生命不止我们对您二老的思念也决不会终止。我们永远怀念你们,想你们。如果你们想我们了,就给我们托梦吧,让我们在梦里相见。
你们的不孝儿志涛、志敬、志峰、志耀、志辉、志远,携您七个儿媳、十个孙子、七个孙女、六个重孙再送你们一程。
大、妈,在那边照顾好自己,安息吧!
谢谢大家!
2020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