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和诗经比较(第二节诗经和楚辞)
楚辞和诗经比较(第二节诗经和楚辞)第四,歌颂对开创周王朝和发展农业有贡献的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大雅”中的《縣》记述周人的祖先古公亶父的事迹;《生民》歌颂周人的始祖后羿;《公刘》描绘后稷的后裔公刘对于周部落的兴旺发达所作出的贡献。这三篇叙事诗,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劳动热情,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其次,表现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兵役、劳役的反感和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呼声。《豳风·东山》描写一位出征多年的兵士在还乡途中对家乡的思念,想到回家后恢复平民身份的喜悦,想到家园可能荒芜,又高兴又害怕,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求贯串全诗。《唐风·鸨羽》描写了在徭役重压下的农民呼天喊地的悲愤心理。没完没了的劳役使得他们无法耕种土地、无法养活父母,于是发出“悠悠苍天!曷其有极!”的呼喊。第三,描写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以及婚姻悲剧。这在《诗经》中占有很大分量。《诗经》中的恋歌大都诚挚、健康、热烈、朴素。如《郑风·溱洧》描写溱、洧河畔士女们快乐春游,“伊其相谑
一 《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称之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学者奉为经典,这才称作《诗经》。《诗经》是由中央政府派出官员采集编辑的,它不是某一个诗人的作品,而是集体创作。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汉代学者以为《诗经》经孔子删定而成,这是不确实的。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诗三百篇的每一篇在当时都是可以歌唱的。风、雅、颂就是这三百篇的音乐体制的分类。“风”是采自十五个地方的民谣,属于地方音乐,有诗一百六十篇。这十五“国风”,除“周南”、“召南”是江汉汝水一带的歌谣之外,其余十三“国风”都是黄河流域的十三个诸侯国的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所谓“王巖”)的音乐,有诗一百零五篇。“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有诗四十篇。
《诗经》大多数篇章是人民的歌声,相当形象、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出周代社会的生活,可以称得起是奴隶制兴感和崩溃时代的一面镜子。首先,它揭露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社会矛盾。如《幽风·七月》,描绘了农业奴隶一年四季的艰苦劳动,到头来贵族们“朋酒斯绘,曰杀益羊。跻彼公堂,称彼兄能,‘万寿无疆!’”奴隶们却只能悲叹“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七月》是周代社会生活的缩影。《魏风·伐檀》,是一群伐木奴隶在劳动中发出的吼声,他们辛辣而愤怒地责问“不稼不穑”、“不狩不猎”的奴隶主为何贪婪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魏风·硕鼠》,更直接地表现出被剥削者不堪沉重的压榨,要逃奔到理想的“乐土”去的强烈愿望。这些篇章反映了被剥削者最初的觉醒。
其次,表现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兵役、劳役的反感和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呼声。《
豳风·东山》描写一位出征多年的兵士在还乡途中对家乡的思念,想到回家后恢复平民身份的喜悦,想到家园可能荒芜,又高兴又害怕,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求贯串全诗。《唐风·鸨羽》描写了在徭役重压下的农民呼天喊地的悲愤心理。没完没了的劳役使得他们无法耕种土地、无法养活父母,于是发出“悠悠苍天!曷其有极!”的呼喊。
第三,描写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以及婚姻悲剧。这在《诗经》中占有很大分量。《诗经》中的恋歌大都诚挚、健康、热烈、朴素。如《郑风·溱洧》描写溱、洧河畔士女们快乐春游,“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富有天真烂熳的色彩。《邺风·静女》描绘男女幽会的喜悦。《诗经》中有些信你也反映了婚姻的悲剧,而悲剧的主角是处于被损害、被有辱地位的妇女,最著名的作品是《卫风·氓》。它描写一位弃妇从受到对方欺骗、误入情网到最后被离弃的悲剧全过程,对妇女的痛苦表现出深切的同情。
第四,歌颂对开创周王朝和发展农业有贡献的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大雅”中的《縣》记述周人的祖先古公亶父的事迹;《生民》歌颂周人的始祖后羿;《公刘》描绘后稷的后裔公刘对于周部落的兴旺发达所作出的贡献。这三篇叙事诗,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劳动热情,有很高的认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