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教师评职称以后会不会变容易(教师职称具有神奇)

教师评职称以后会不会变容易(教师职称具有神奇)后来,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提出“淡化论文”,申报职称的教师可以拿教案或者高质量的教学总结代替论文。还有,中小学教师要申报职称,还得有论文发表。一般要求是省级期刊发表两篇,或者国家级期刊发表一篇。那时候,职称计算机证是中小学教师申报职称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教师如果没有通过当地人社部门组织的计算机考试,拿不到相关证书,那就没有申报资格。我的一位教师朋友为了拿到职称计算机考试合格证,连续考了三年,最终拿到了几张合格证。就在这位朋友准备申报时,学校接到上面来的通知,职称计算机考试合格证被取消了。

导语:一说到教师职称评审,不仅中小学教师中有不少人不怎么满意,就连大学里也有教师不满意。

教师评职称以后会不会变容易(教师职称具有神奇)(1)

职称

01

以前我主要关注教师不满意职称评审的原因。例如,我最早关注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时对“职称计算机证”和“职称论文”。

那时候,职称计算机证是中小学教师申报职称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教师如果没有通过当地人社部门组织的计算机考试,拿不到相关证书,那就没有申报资格。

我的一位教师朋友为了拿到职称计算机考试合格证,连续考了三年,最终拿到了几张合格证。

就在这位朋友准备申报时,学校接到上面来的通知,职称计算机考试合格证被取消了。

还有,中小学教师要申报职称,还得有论文发表。一般要求是省级期刊发表两篇,或者国家级期刊发表一篇。

后来,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提出“淡化论文”,申报职称的教师可以拿教案或者高质量的教学总结代替论文。

所谓“淡化”不是不要论文,教师发表论文仍然是一些地方申报职称、参加评审的必要条件。

例如,有的地方规定,教师申报高级职称,需要在省级期刊发表两篇论文,或者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一篇论文。

02

客观地说,经过不断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完善具体评审标准,现在不少地方的标准内容增多,可选择项也丰富了。

比如,教师可以在三年考核优秀、论文、课题、辅导学生获奖、教育教学竞赛获奖、教学成果获奖、省市级优秀班主任或优秀教师荣誉、专家推荐等多个项目里,选择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

有一个条件是是必须有的,那就是具有一年支教经历。如果缺这个条件,就算学校有职称晋升名额,也是无资格申报的。

学校如果没有职称名额或者说空额的话,就算有老师符合申报条件,也是没有申报机会的。

有职称晋升空额的学校,在申报职称前,还需要经过学校“推荐”这一关。具体推荐过程也就是综合打分和民主评议。

03

目前,许多教师遇到的职称申报问题,不是申报条件不够,而是学校名额不足,无法满足所有达到申报条件的教师正常申报参加评审。

比如,一所中学只有3个高级职称晋升名额,而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却有10个。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能通过打分排名的办法决定哪三个老师可以申报。

如果取消职称名额限制,所有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才会有机会正常申报参加职称晋升评审,学校内部的职称申报矛盾也就消失了。

如果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让所有教师按照教龄自然申报晋升,所有职称矛盾就会消失。

04

过去我主要关注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和评审难的问题,关注老师们对职称申报和评审不满意的原因。

现在我主要关注中小学教师职称的“神奇”作用。事实上,教师职称确实有神奇的作用。如果你不信的话,是要吃亏的。

我们还是有必要回到现有职称的制度性思维里,来看职称的神奇作用。

一个教师若评上高级职称,月工资就会增加上千元,如果能评上正高级工资就会增加更多,退休工资也就会更多。

教师职称被当作岗位和职务对待,也被当作“荣誉”看待。但是职称级别的实质是“功利所得”,是“工资待遇实惠”。

可以设想,如果把职称和工资待遇脱钩,取消其功利属性,估计没有多少教师会把职称证书当作“稀罕物件”。

客观地说,职称这一“职务”不等于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班主任工作水平,也不等于师德素养,也不等于按劳分配,其“工资实惠”的功利属性是无法否定的。

结束语:教师为了评职称写职称论文,做职称课题,积攒各种荣誉证书,不得不报名支教,这是职称评审导向的行为。

大家熟知的上海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中说,不要去读他的著作,他写的东西只是捧饭碗评职称用的。

这话既是调侃,也是实话。教师写论文、写专业著作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评职称,增加工资,而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了总结学术研究成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