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祥的老电影(林子祥的粤坛四十年)
林子祥的老电影(林子祥的粤坛四十年)香港乐坛发展的这四十年间,从许冠杰罗文到谭张争霸,从四大天王变成了陈奕迅容祖儿,不少前浪后浪很快都死在沙滩上,林子祥硬是凭着过硬的功夫,在N代后辈的围追堵截中刷出大写的存在感。3、不爱听高音不同意这一举例的朋友大概可以得出以下这些特质:1、不听粤语歌2、非粤语区八五年后出生
熟悉“消失”系列的读者大概也能总结出,歌手们加入消歌的原因无外乎就两种:自身性格和时代因素。
今天的主人公林子祥和以前的都不一样,他只是因为年龄到了,所以他的“消失”就像普通人一样到点了就要退休一样正常。
这样一看,七十二岁的林子祥沦落为“边缘歌手”似乎也说得过去,我们还可以顺便可以打个赌,就赌周杰伦在七十岁的时候会不会也变成林子祥这样不温不火鲜有人知。
拿林子祥和周杰伦比?
不同意这一举例的朋友大概可以得出以下这些特质:
1、不听粤语歌
2、非粤语区八五年后出生
3、不爱听高音
香港乐坛发展的这四十年间,从许冠杰罗文到谭张争霸,从四大天王变成了陈奕迅容祖儿,不少前浪后浪很快都死在沙滩上,林子祥硬是凭着过硬的功夫,在N代后辈的围追堵截中刷出大写的存在感。
注意,说的是“N”代后辈。
对于内地歌迷相对来讲比较了解的八十年代后九十年代四大天王时期的歌手而言,林子祥的地位同许冠杰一样是十足的前辈级别。
许冠杰对粤语流行歌的贡献奠定了他七十年代的老大地位,没他先唱后面所有人都不敢唱粤语,虽说林子祥在1976年推出首张英文专辑《Lam》并没引起多大反响,但就他之后的表现来看,把他放在第一代歌手里无可非议。
再从名人的角度来佐证,黄霑曾说香港乐坛有两个人是不用担心其唱功的,无论难度如何都能唱出来,且比你期待的更好,一个是罗文,另一个就是林子祥。
以上这些人物随便一个单拎出来都能代表港乐的辉煌时期,现如今再看,已故歌手除外,第一代歌手里似乎也只有林子祥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他的辈分也算现在香港能找到的最高一级的人物。
按照这种超长待机的状态来说林子祥也不算太小众,在粤语地区更是家喻户晓,但他的歌曲在内地传唱能力太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人能唱。
林子祥唱歌的一大特点是几乎不用假声,不管多高的音,都是真声直接冲上去,其他歌手是一首歌放一次大招,他是全程高能。
有些很具实力的歌手即使用真音拉到高音区,嗓音也会变得尖细单调,很难像林子祥那样将高音拉到极限仍是充满气势,仍旧保留有一股很阳刚的感觉。
比如他的经典代表作《成吉思汗》,将他“天生奇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首是音乐学院高音招生时,可以选唱的三首直接晋级的歌曲之一,可以想象难度之高。
在1985年劲歌金曲颁奖典礼里面,林子祥唱着《十分十二寸》先后和张国荣以及谭咏麟对唱,张国荣准备不足唱到破音,而谭咏麟则是直接跳过最高音部分没唱,歌神许冠杰和教父罗文更是极力避战,最后《酒干倘卖无》时把麦给苏芮唱了一句,苏芮有点怯,就降调唱。
港式串烧的概念就是从他这首《十分十二寸》开始,作为第一首唱片公司正式推出的粤语串烧,之后我们在每一场颁奖礼上听到的串烧歌曲,都比不过这一场堪称香港乐坛的巅峰之战。
连香港乐坛大佬都鲜敢接招,何况普通人想传唱?
三十年后,年近七十的林子祥作为帮唱嘉宾参加《我是歌手》。
《阿Lam日记》+《数字人生》,前者被认为是华语乐坛的第一首说唱歌曲,后者被称为“神曲鼻祖”,开创了数字和音乐的结合,两首经典歌曲的串烧,他先教一遍怎么唱Rap,再教一遍变态气息,然后教一遍怎么真声暴力杠highD,最后教一遍高难度歌曲怎么唱到70岁,把同台号称唱功无瑕疵的CD李克勤跟得够呛。
然后我们就会发现,粤语歌坛的魅力依然在他身上存在并炽热地燃烧着。
高音,并不是林子祥唯一的杀手锏。
谁说歌神一定要唱功爆表的,为什么就不能是创作爆表的?
所以我们应该用李宗盛的标准来对待他,而不是仅仅只靠唱功制衡歌坛没有创作表现的歌手来比较。
在香港的一线歌手中真正的唱作歌手少得可怜,即使有出品也不多,林子祥除了歌手之外,也是制作人。
1980年,他凭借自己作曲的《在水中央》和《分分钟需要你》两首歌曲在第三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获两个金曲奖而走红,后者更是奉为经典,多次被电视剧(《十月初五的月光》、《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引用。
1984年给初出茅庐的叶倩文打造了一首《零时十分》就让她在香港迅速被歌坛肯定,叶倩文还说这首歌林子祥是在上厕所的时候写的,俨然大师级水准。
当时同样初出茅庐且对唱歌毫无信心的还有刘德华,在拍摄《投奔怒海》的时候,这个天王的唱歌水准是林子祥弹吉他一个音一个音教出来的。
TVB剧集《冲上云霄2》,林子祥不仅是主题曲的演唱者,还是作曲和监制,这首歌从旋律到演绎方式可谓涵盖了他个人对《冲上云霄2》剧情的理解,内在逻辑和整部剧40集的剧情相匹配,他的气质也决定了这首歌的气质。
在日本曲泛滥的七八十年代,他尝试了很多英文歌的改编,在当时翻唱日语歌的潮流中算是比较另类,也正是音乐风格欧美化这一特殊点造就了他的作品不够普及化。
欧美化+音区属于流行男高音=传唱度低
传唱度低不代表这不是好歌,事实上你可以试试在KTV唱林子祥的歌,如果你的领导是70年代生人,好好表现,升职加薪就在眼前,当然前提是你没唱破音。
“歌隐”是刁钻的港媒给林子祥取的名号。
在所有歌手都带着偶像派长相包装成分的年代,这个小胡子一留就是四十年的男人从不需要夸张的服饰造型甚至舞美设计,只需要小胡子底下一张嘴,足可以风靡众生。
谭张争霸,梅艳芳开始被叶倩文和陈慧娴压过风头,乃至之后四大天王崛起,在八九十年代香港乐坛各路人马人才济济,天王天后扎堆出现的情况下,林子祥还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唱出《男儿当自强》和《长路漫漫伴你闯》这样霸气外露又大受欢迎的歌曲。
明明功力盖世但就是低调不争,一出来却又气势磅礴光芒万丈,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老僧或者《功夫》里的包租婆夫妇一样的存在。
这主要也是他自己没有很强烈的上位企图心,可以看出他身份一直有一半是幕后,把叶倩文推向天后宝座,让刘德华成为天王之一,无论是玩票性质的当演员,发片或者帮别人制作,都没有过度消费自己。
虽身在“江湖”,却甘当一名淡泊名利的歌坛“隐士”,不抽烟不喝酒不应酬不商演,长期保持运动及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在《我是歌手》上唱完之后呆萌地下台要去睡觉,暗示“人家作息作风优良才保证嗓子历久弥新”之余,顺带提醒全场观众——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当年轻的阿Lam变成老Lam在一次演唱会上对歌迷说:“自己一只耳朵已经听不到声音了,老花眼了,腰椎也不好了,但感谢上天给了我这把声音,让自己能继续唱下去。”
经历了港乐的黄金年代也见证了它的没落,借用林子祥《粤唱越响》里的评论来说:
“一个是七十年代的金牌词人郑国江,一个是年近七十古稀的歌者林子祥,依然在卖力地为逐渐式微、惨淡经营的粤语歌坛发声呐喊,除了希冀,更多的是心酸。”
林子祥为粤语歌坛发声的这四十年,香港曾经的一抹亮色,多么辉煌,以至于像个传说。
该原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关注: Qthe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