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汉交通体系三年攻坚(让国防建设共享)

武汉交通体系三年攻坚(让国防建设共享)“构建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长江中游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综合交通网……”日前,一份《交通强国建设武汉市试点实施方案(初稿)》甫一发布,便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贯彻军事需求从城市规划“第一公里”开始今年2月,国家交通运输部下发通知,正式批准全国34家单位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湖北省武汉市成为全国唯一获批的省会城市。这座英雄之城在立志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城市”的同时,迎来了国防交通建设提档升级的历史机遇。武汉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集水、陆、空、铁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近年来,武汉军地着眼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积极促进交通战备接轨立体交通网,不断探索国防交通建设与交通强国建设同频共振的新路径。同步规划——

武汉交通体系三年攻坚(让国防建设共享)(1)

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

军队医护人员搭乘高铁抵达武汉。

军队医护人员搭乘军机抵达武汉。

武汉新港集装箱港区之一的阳逻港。

今年2月,国家交通运输部下发通知,正式批准全国34家单位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湖北省武汉市成为全国唯一获批的省会城市。这座英雄之城在立志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城市”的同时,迎来了国防交通建设提档升级的历史机遇。

武汉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集水、陆、空、铁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近年来,武汉军地着眼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积极促进交通战备接轨立体交通网,不断探索国防交通建设与交通强国建设同频共振的新路径。

同步规划——

贯彻军事需求从城市规划“第一公里”开始

“构建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长江中游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综合交通网……”日前,一份《交通强国建设武汉市试点实施方案(初稿)》甫一发布,便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当武汉市民热议快速发展的便捷交通时,如何让国防建设共享“交通红利”,成为武汉军地领导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段时间,湖北省军区武汉警备区政委李家华辗转多地开展调研,调研的重点是城市规划中的国防交通建设。在他看来,国防交通能否搭上地方交通建设的快车,城市规划的“第一公里”至关重要。

如何规划好“第一公里”?武汉在此前建设新港过程中就进行了积极探索。

武汉新港的最初定位是“亿吨大港、千万标箱”。规划之初,据相关部门核算,如果拓展新港的国防功能,需追加数千万元的经费预算。讨论会上,武汉军地领导意见高度一致:追加预算会加大成本,但能助力部队战斗力建设,值!

这一做法,成为武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的样板。为使城市交通充分发挥国防功能,武汉军地联合出台《交通建设项目贯彻军事需求审查制度》,要求水、陆、空、铁交通项目建设,要预先征集驻军部队意见并严格审查备案,充分考量军事需求,否则一律不予立项开工。

武汉市一位领导说:“从短期看,城市交通建设贯彻军事需求意味着更多的预算。但从长远看,这种前瞻式规划,不仅节省了后期改扩建的开支,而且一体化建设带来的国防效应更是不可估量。”

在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武汉北站设计之初,武汉军地就规划建设了军用站台、铺设了到发线,以满足部队铁路输送需求。这一举措,使该站兵力投送能力大幅跃升。

在我国8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武汉天河机场扩建之初,军地双方就反复沟通,最后确定提高跑道建设标准。这种兼容式设计的重要性,在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2020年1月24日,大年除夕。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的3支医疗队450人携带医疗物资,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乘坐军用运输机出发支援武汉。这是天河机场首次承担大规模军事运输保障任务。回顾这场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天河机场一位负责人感慨地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天河机场保障各类大型军用运输机顺利起降,成为武汉重要的‘空中生命线’,这种强大的军民通用保障能力与当初的兼容式规划设计密不可分。”

同步建设——

国防交通伴随城市建设加速推进

“武汉,每天不一样!”这是武汉城市形象口号。武汉的快速发展也给国防交通带来新的考验。

过去,部队营区大多远离市区。随着城市建设加速推进,昔日的郊区乡野变身繁华闹市,这给部队机动带来直接影响。为此,武汉交通战备办公室主动协调军地双方,明确在武汉城市建设中,将城市道路与国防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一并纳入规划,同步推进。

武汉市江夏区地处“武汉1 8城市圈”南部枢纽,武广高铁、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全境,京珠、泸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大干线纵横交错,小支线能否四通八达呢?

记者驱车前往江夏区时看到,多个高速公路沿线的出口,既不临市区,又不临集镇,是专门为沿线驻军部队开设的快速机动通道。江夏区一位领导说,站在经济效益角度看,多开一个出口,要增加建设资金,但能让驻军部队随时快速机动。城市基础建设要兼顾军事需求,这是现代城市交通建设的使命与责任,也是江夏区党委、政府的共识。

近年来,江夏区先后按照国家等级公路标准专门修建了12条国防道路、5条连接部队营区的快速通道。截至目前,该区累计修建通车里程4000余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极大地提升了驻军部队和过境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

在武汉,城市建设兼容军事需求,驻军部队也大力支持当地经济建设。武汉市二环线整体拓宽时,应地方政府请求,驻军某部第一时间向上级请示报告,在不影响战备训练的前提下,主动将围墙后撤3米;洪山区政府在城市建设中提出置换某部生活区的5亩空地请求,虽然新置换的地方比较偏远,但部队各级积极支持,不提任何条件。

“在城市建设中,如果部队和地方站在各自角度看问题,有时难免会存在不同意见,但只要双方秉着‘国之大者’去考虑,事情往往都能得到很好解决。”谈及经验,武汉市交通管理局的一位领导如是说。

同步保护——

寻求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最大公约数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尽管这部法律没有直接提及国防,但对于“因水而兴、因岸而昌”的江城武汉而言,其背后的诸多举措都与国防息息相关。

“在中国的交通网络中,大自然赐予我们最长且横贯东西的交通线就是长江。长江对国家安全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武汉市一位领导说,基于这一思想共识,在长江实施大保护过程中,武汉军地努力寻求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最大公约数。

在长江某渡场,驻鄂某部一位干部说,军用码头、渡场是战时物资过江投送的重要平台,每年,部队都会到现地驻训。前些年,少数不法分子趁驻训的空档期,将军用码头改成采砂场,非法占用甚至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长江大保护力度加大,这些情况得到很好纠治。

近年来,为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武汉市按照“三个一批”(取缔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对长江岸线港口码头进行优化整合。武汉市政府相关部门联合交通战备办公室共同参加非法码头整治活动,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定期督查、联合办公等制度。

“十三五”期间,武汉市围绕长江大保护重拳频出,先后取缔非法码头167个、趸船273艘、沿江堆砂场364个。令人欣慰的是,武汉市内的战备码头全部得以保留。

在武汉水运重要枢纽沌口滚装码头,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武汉港口码头经历多次调整,沌口滚装码头不仅没有拆迁,而且国防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经济效益和国防效益实现同步提升。

交通战备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说:“地方政府在整治活动中通盘考虑,保留全部战备码头,体现了高度自觉的国防意识和大局意识。我们作为国防动员单位,应主动对战备港口、码头进行优化重组,为确保战时‘黄金水道’通畅奠定坚实基础。”

同步配套——

现代物流让国防运输更加快捷高效

翻开武汉地图,以武汉为圆心的交通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水、陆、空、铁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使武汉具备了多式联运高效中转的潜力,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交通运输大动脉”。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机场在黄陂、港口在新洲、高铁在青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又在东西湖。早些年,这些运输节点之间并无高效的转运方式,只能靠公路货运转驳。“如果把物资投送比作血液循环,物资比作氧气,负责运输的物流体系就好比红细胞 。”湖北省军区一位领导告诉记者,“没有配套的物流体系,就好比氧气少了红细胞,‘大动脉’就难以维系 。”

针对这一实际,早在多年前,武汉就在物流配套上积极探索,成立了全国首家商业企业物流应急保障动员中心,素有“交通运输大动脉”之称的武汉迎来应急投送和区位优势兼容发展的春天。

这些年,武汉市不断发展探索社会化联筹、联供、联储、联运、联修、联训的保障机制,制定“物流总部 综合物流园区 配送中心”的物流设施布局方案,着力构建“一港六园八中心”的物流体系,设立多领域军供保障平台。针对区域内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五大基础设施布局特点,武汉市还建成了一批集物资转运、装备加油、器材维修等于一体的军用保障物流中心。

“随着现代物流引入军事运输,战场物资输送更加快捷。”武汉市物流配送应急保障动员中心负责人介绍,物流中心相当于一个虚拟空港,实现了与机场、港口、高铁站等运输结点的无缝对接。

今年,武汉市提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其中之一就是物流中心。武汉警备区司令员何松利信心满满:“《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武汉定位为经济版图的‘钻石之心’,如能通过打造物流中心把武汉交通潜能释放出来,未来武汉必定能在国家国防交通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来源:解放军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