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敦煌女儿樊锦诗一生守护敦煌(深挖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敦煌女儿樊锦诗一生守护敦煌(深挖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北平到上海的小姑娘回看她的人生经历,籍贯杭州的她,1938年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她的青少年时期在上海度过。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重新在这座古城生活。大学毕业后,这位成长于江南、求学于京华的姑娘,却来到大西北的敦煌。其间,她在武汉与大学同学彭金章结下姻缘,却因为工作,两地分居19年……樊锦诗获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这是授予樊锦诗的颁奖词。

文 | 非 虫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昨晚再获殊荣,当选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被新华社记者称为“让人又怕又敬的老太太”的她,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

从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来到敦煌研究所,直到如今,樊锦诗将自己的大半生奉献给了敦煌。

敦煌女儿樊锦诗一生守护敦煌(深挖敦煌的女儿樊锦诗)(1)

樊锦诗获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这是授予樊锦诗的颁奖词。

回看她的人生经历,籍贯杭州的她,1938年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她的青少年时期在上海度过。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重新在这座古城生活。大学毕业后,这位成长于江南、求学于京华的姑娘,却来到大西北的敦煌。其间,她在武汉与大学同学彭金章结下姻缘,却因为工作,两地分居19年……

北平到上海的小姑娘

樊锦诗的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喜欢文化。樊锦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爱带她逛美术馆,看艺术展。她至今还记得当年看过的电影《出水芙蓉》,背过的《古文观止》。

樊锦诗记忆中的父亲,不善表达,但很注重言传身教。母亲文化不高,话也不多,对孩子却很严格。“我们去看电影,一毛钱一张票,除此以外,一分钱都不多给我们。”她说。

2018年,当樊锦诗的故事被搬上沪剧舞台的时候,《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过一篇报道,主标题是《是敦煌女儿,也是上海姑娘》。这句话一语双关——一方面道出了这是由沪剧形式演绎的敦煌女儿樊锦诗;另一方面,樊锦诗确实是位上海姑娘。

她出生后不久,父亲决定举家迁回江南。1952年9月至1958年7月,樊锦诗的高中时代,就读于位于虹口区溧阳路的新沪中学。

总的来说,樊锦诗的青少年时期,生活堪称优渥。由于天生体质较弱,在上海的青少年时代,樊锦诗曾经梦想自己能当医生。没想到,日后却与大西北的敦煌文物结缘一生。1958年,娇小的20岁姑娘从上海考入北京大学。她曾回忆当年高考时期的家庭情景:“我在高中时代,就非常憧憬北大。平时父母对我学习不多过问。高中毕业我没征求父母意见,就独自填报高考志愿,思忖再三,大胆在志愿表上填写了北京大学。当时是先填志愿,然后高考。”

敦煌女儿樊锦诗一生守护敦煌(深挖敦煌的女儿樊锦诗)(2)

青少年时期的樊锦诗

直到高考都结束了,父亲问起樊锦诗的学习,她回道:“我已高中毕业了。”父亲惊讶道:“你都高中毕业啦?”樊锦诗又说:“我已考大学了。”父亲又问:“你考哪所大学?”樊锦诗回答道:“填报了北京大学,但还没发榜,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父亲听说女儿报考北大,非常高兴,告诉她,自己自清华毕业后,曾经在北大当过两年讲师,还找出了当年任教的聘书。他说:“北大是一所特别好的大学,有不少著名的教授,你考北大,会感到与中学完全不同,是另一个天地,眼界会很开阔。”

北大生活带来的改变

樊锦诗果然成为新中国最早一批考古学生。可入学不久,她就闹出了一些笑话。由于在上海的时候,她的生活主要由保姆照顾,离开家以后——洗的衣服忘了收,几天之后不翼而飞;过了不久,竟连被子也找不到了——生活用品七七八八被她丢了个差不多。父亲给她写的信中,曾有这样的语句:“再丢就该把你自己给丢了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樊锦诗终于可以很好地独立生活。

敦煌女儿樊锦诗一生守护敦煌(深挖敦煌的女儿樊锦诗)(3)

樊锦诗、彭金章长城留影

大学时代的樊锦诗,最喜欢泡图书馆。而在图书馆里,她被丘比特之箭射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是考古专业的生活委员彭金章同学走近了她的生活。在图书馆,他总是会比她早到,帮她占座位。樊锦诗总习惯在手腕上系一块毛巾手绢,彭金章看在眼里,就送给她一块毛巾手绢——上面绣着红的、黄的、绿的小点点。来自河北肃宁县寨南村一户农民家庭的彭金章,并不知道其实樊锦诗不喜欢那些花花绿绿的式样——直到送出以后他都不知道。原因在于,为了接受彭金章的心意,樊锦诗没吭气,笑纳了。彭金章还把他认为最好吃的家乡吃食带给她。其实这些美食也不合江南姑娘的口味。可樊锦诗竟然开心地吃掉了。日后,这成为老两口美好的回忆。

敦煌女儿樊锦诗一生守护敦煌(深挖敦煌的女儿樊锦诗)(4)

樊锦诗与彭金章北大校园留影

敦煌,敦煌

1962年,北大毕业前的考古实习中,24岁的樊锦诗毫不犹豫地选择和另外三名男同学来到敦煌实习。第一次到达敦煌,樊锦诗就被彻底震撼了。这是尘封千年的壮阔,这是可以看到的活着的一千年前的生活!

敦煌女儿樊锦诗一生守护敦煌(深挖敦煌的女儿樊锦诗)(5)

敦煌412窟,隋代

然而,当时的这几位北大实习生,每天只能吃最简单的两餐,喝的是盐碱水,住的是破庙泥屋,没水没电,半夜还会有老鼠掉下来,也没有卫生设施,晚上想去上厕所,还得摸黑走上好一段路。

白天去洞窟,必须要爬蜈蚣梯,因为害怕,每天樊锦诗都会在身上揣几个馒头,尽量不喝水,避免要去厕所攀上爬下。

樊锦诗在敦煌没呆三个月,就病倒了。为此,只能提前结束实习。“我再也不想来这个地方了。”这是樊锦诗离开时的话。可是,没到一年,敦煌研究所来北大要人,指明要之前来敦煌的四名实习生。

敦煌女儿樊锦诗一生守护敦煌(深挖敦煌的女儿樊锦诗)(6)

“那还有啥可说的呢?一个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女大学生,碰上一个思想纯粹的年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扛起铺盖卷儿,义无返顾地上路。”樊锦诗回忆当年时曾如此说。樊锦诗再一次来到敦煌,此后一生都未曾离开。此前,有一段小插曲——樊锦诗的父亲知道后,当即写了长长一封请求信让女儿带给学校和院里的领导,他实在舍不得女儿去那么远的地方受苦,希望可以重新分配,然而这封信却被樊锦诗留了下来。

“从内心深处我真想长期留在这里,永远留在这里。真好像在茫茫的人世间奔波了六十多年,才最后找到了一个归宿。”这是季羡林在《在敦煌》里写的一段话,樊锦诗则用一生来来身体力行。

敦煌女儿樊锦诗一生守护敦煌(深挖敦煌的女儿樊锦诗)(7)

2015年,樊锦诗在敦煌研究院与雕塑《青春》合影 摄影|李天扬

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北大毕业的樊锦诗背着铺盖来敦煌报到。雕塑家孙纪元用她的形象为蓝本,创作了这尊雕像。至今,这座雕像仍在敦煌研究院。2015年的时候,《新民晚报》记者李天扬到敦煌采访,拍下了樊锦诗与这尊雕塑的合影。李天扬在报道中写道:“我们请樊锦诗跟雕像合影,满头华发的她把手搭在雕像上说:‘让我摸摸我的青春。’樊锦诗笑得很甜,灿若春天。”

珞珈山上的甜蜜

彭金章的毕业分配去向是武汉大学历史系。情侣之间,天各一方。两人商量,三年之后,她就去武汉和他会合。可直到1967年元月,樊锦诗才盼来探亲假,奔赴武汉,与彭金章在武汉大学的宿舍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敦煌女儿樊锦诗一生守护敦煌(深挖敦煌的女儿樊锦诗)(8)

樊锦诗和同事在莫高窟

1968年11月,樊锦诗与彭金章的第一个孩子在敦煌出生。敦煌条件艰苦,原本怀孕后,她一直申请到武汉待产,可是请求得不到批准。生产之前,樊锦诗还在地里参加劳动摘棉花。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她就在生着煤炉、布满烟尘的简陋病房里生下了大儿子。得到儿子出生的电报,彭金章挑着小孩衣服、鸡蛋等物资,历尽颠簸赶到敦煌,已是一周以后。樊锦诗第一眼看到风尘仆仆、挑着扁担的丈夫,感动和酸楚一齐涌上心头。彭金章看到,他们的孩子,就包在妻子的破棉袄里,一件可穿的衣服都没有。

1973年,第二个儿子出生。孩子的姑姑把老大送到武汉,把老二换到河北。

敦煌女儿樊锦诗一生守护敦煌(深挖敦煌的女儿樊锦诗)(9)

1964年7月19日,参加新敦公社割麦子

为了和丈夫团聚,樊锦诗也曾多次申请到武汉工作,可没有得到批准。她一方面惦念着丈夫和两个儿子,另一方面,又觉得研究石窟和保护石窟是自己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是在夫妻两地分居的情况下,樊锦诗先后牵头完成了莫高窟北朝、隋以及唐代早期分期断代的研究工作,这一批学术成果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敦煌石窟考古的研究领域。

敦煌女儿樊锦诗一生守护敦煌(深挖敦煌的女儿樊锦诗)(10)

彭金章与樊锦诗在敦煌大漠留影

多次到敦煌探亲的彭金章,在年过五旬以后,毅然前往敦煌,与樊锦诗会合。这时候,他本是武汉大学历史系副主任、考古教研室主任。来到敦煌的彭金章,也留下不少学术成果。2017年,81岁的彭金章先生过世了。

敦煌女儿樊锦诗一生守护敦煌(深挖敦煌的女儿樊锦诗)(11)

2016年,彭金章、樊锦诗夫妇到北大参加活动

樊锦诗后来常说,“我们家的先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人”。如果没有他的成全,就不会有后来的樊锦诗,她更不可能在敦煌坚持下来,也不可能全心全意去做敦煌的工作。他们用爱和生命实现了当初的誓言:相识未名湖,相爱珞珈山,相守莫高窟。

部分资料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央视新闻、敦煌研究院官网、新民晚报

敦煌女儿樊锦诗一生守护敦煌(深挖敦煌的女儿樊锦诗)(12)

· 军事 | 摔一架少一架,美军F-22又坠毁了,1.43亿美元呐!

· 500跳,对翼装飞行意味着什么?

· 透过火爆直播间,预见中国经济巨大潜能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

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

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