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菩提本无树坏小孩(第6封信菩提本无树)

菩提本无树坏小孩(第6封信菩提本无树)时常勤擦拭,勿使惹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是佛家慧能六祖写的一首诗,什么意思呢?了解这首诗之前,我们先看慧能师兄写的一首诗。

菩提本无树坏小孩(第6封信菩提本无树)(1)

儿子好:

今天和你们分享一首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佛家慧能六祖写的一首诗,

什么意思呢?了解这首诗之前,

我们先看慧能师兄写的一首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常勤擦拭,勿使惹尘埃。

它的意思是:

人的身体好比菩提树,

人的内心好比明亮的台镜,

时常擦拭它,勿使它惹上尘埃。

这首诗比喻人要有觉察的能力,

经常觉察,反省自己,别让自己犯错误。

写出这首诗的人,

具有一定的修为,有一定的觉察能力。

看到师兄的诗后,

慧能六祖写出了非常经典的一首诗。

菩提本无树(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镜亦非台(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无一物(本来就是虚无没有物)

何处惹尘埃(哪里会惹上什么尘埃)

十年前爸爸看到这首诗,很有感触,

感受到这首诗的境界很高,

明显感觉到慧能比他师兄的境界要高很多。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慧能师兄说的是时常觉察自己,

慧能说的是更深层次的认知和觉察。

怎么理解呢?我们来举个例子

假设:

你的同学当着很多同学的面对你说:

“你好笨呀,这个都不会”

听到这句话,你会有什么反应?

其实,听到这句话,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比如 A的反应:

他说的也对哦,虽然我人不笨,

但这个事我处理的方式很笨,

好好总结下经验,下次就学聪明了!

比如 B的反应:

你才笨咧,有本事你自己来呀,

自己不做还要评价别人!

比如 C的反应:

我真的好笨呀,连这个事都做不好,感觉有点自卑

比如 D的反应:

这同学很不礼貌呀,连个尊重也没有,

大庭广众之下,不给我留点面子。


真实的反应是百种千样的,

我们简单列举了几种,不管你是哪种反应,

如果你能觉察到自己的反应,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那么你就做到了慧能师兄所说的,

时常勤擦拭,勿使惹尘埃。

如果此时的你除了能觉察到自己的反应外,

还能察觉到自己思维模式与认知的虚无。

那你就达到慧能六祖的境界了。

怎么理解呢?

让我们把时间倒流,回到婴儿时期,

这时有个人对你说:“这婴儿好笨呀,啥都不会”

你有感受吗?没有

你有认知吗?没有

你有反应吗?没有

因为你听不懂,你肯定没感受,也没反应。

我们的认知,思维模式,知识体系,情绪反应等

是通过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

和成长经历是慢慢从无到有搭建起来的,

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

造就了每个人有不一样的认知和思维。

所以人的思维认知一开始是虚无,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表达的意思也是虚无。

认知到这点,我们可以理解:

身是菩提树,指的是我们有真实的思维认知,

菩提本无树,指的是我们的思维认知是从虚无发展起来的。

说了这么多,知道虚无对我们有什么用吗?

知道了虚无,

知道了思维和认知是从虚无发展而来的,

那么我们就可以自由选择我们想要的思维和认知。

从而摈弃一些不好的思维和认知。

学习的本质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体系,

并不断更新与优化。

有的人活一辈子,

思维和认知被固化,

自己确并不知,挺可悲的。

这首诗挺难解读说明白的,

爸爸费了好多脑细胞,

不知道说明白了没有。

我很喜欢这首诗,

希望我的解读可以提高你们的悟性与认知,

有些道理领悟到了才是自己的!

爸爸字

2021.11.30

本文首发于“爸爸写给儿子的信”公众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