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病奇难顽症特效疗法(石氏伤科治骨先识人)
骨伤科病奇难顽症特效疗法(石氏伤科治骨先识人)“了解全身,整体辨证”石印玉自幼在家庭诊所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伯父和父亲的接骨理伤技术。1956年顺利考入上海中医学院(现在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曙光医院骨伤科,自然而然地承接起石氏伤科传承发展的责任。追忆父辈,石印玉说,“他们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工作的态度,自己开诊所,每天从早忙到晚,经常有经济困难的病人看病不收费,药还免费给。当下,我仍然这样认为,人家找你来看病,能解决的问题要尽可能解决。”石印玉出生在沪上著名的中医世家“石氏伤科”,石氏伤科不仅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民众中享有盛誉,还是中医骨伤的一大流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氏伤科的起源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石印玉的曾祖石兰亭先生能武擅医,融传统武术、整骨手法与中医内治调理方法于一炉,于1880年悬壶上海,开创了石氏伤科流派。祖父石晓山于南市新新街开设诊所,诊所以治伤为主,擅长运用外敷内服、针灸手法治疗骨伤。因医
来源:【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全国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 石印玉
一个人的关节和骨骼健康与否关系到整个身体的健康状态。然而,当下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着骨质疏松症、颈腰椎病等疾病的困扰,骨关节疾病已成为现代人的高发病、多发病。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慢性劳损、年龄过大、过度肥胖以及关节先天性异常等因素导致。除了大家熟知的骨质疏松、颈腰椎病等问题,临床中,骨关节疾病常见的还有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肩周炎等,如何调养骨关节?本期,《生命时报》特邀80岁的全国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石印玉教授进行详细详解。
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
石印玉出生在沪上著名的中医世家“石氏伤科”,石氏伤科不仅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民众中享有盛誉,还是中医骨伤的一大流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氏伤科的起源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石印玉的曾祖石兰亭先生能武擅医,融传统武术、整骨手法与中医内治调理方法于一炉,于1880年悬壶上海,开创了石氏伤科流派。祖父石晓山于南市新新街开设诊所,诊所以治伤为主,擅长运用外敷内服、针灸手法治疗骨伤。因医术精湛,口口相传,闻名沪上。
石印玉的父辈有兄弟三人,大伯父石颂平除了继承家传医术,更精擅外科,是当时中医外科领域最有影响的中医师之一,可惜英年早逝。二伯父石筱山和父亲石幼山不得不从就读的“神州中医专门学校”及“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辍学,在家襄诊(“襄诊”的意思是助诊、抄方录案),助理诊务。二伯父石筱山成年时就开始临诊,中医基础扎实,更擅自家特色的手法方药,成为当时颇具影响的伤科名家。1956年上海中医学院成立,石筱山担任伤科教研组主任,同时任职龙华医院伤科主任,又兼上海市卫生局、上海第一医学院、华东医学院的伤科顾问。父亲石幼山经年累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担任上海中医学院教授、中华医学会伤科学会顾问。兄弟二人共同主持编写《中医伤科学》讲义,开创了中医骨伤学高等教育的先河。
石印玉自幼在家庭诊所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伯父和父亲的接骨理伤技术。1956年顺利考入上海中医学院(现在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曙光医院骨伤科,自然而然地承接起石氏伤科传承发展的责任。追忆父辈,石印玉说,“他们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工作的态度,自己开诊所,每天从早忙到晚,经常有经济困难的病人看病不收费,药还免费给。当下,我仍然这样认为,人家找你来看病,能解决的问题要尽可能解决。”
“了解全身,整体辨证”
石印玉认为,“石氏伤科”之所以能够从众多医家中脱颖而出形成流派,至今葆有活力,就是因为在吸纳各家之长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当年先辈如此,现在的我也是如此。”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石印玉针对现代人疾病形成、发展规律不断思考,形成新的学术观点。临床中,他重视理法方药分析,将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统称)、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或外力受伤等因素纳入考虑。
现代人生活作息、工作方式与古人不同,具有脑力活动多、生活压力大、熬夜多的特点,人群中阴虚与热证的体质突出,石印玉因此提出治疗慢性筋骨病损时需“清热活血”的观点。针对膝骨关节炎这一常见的老年退行性疾病,以往多被中医学界归为“膝痹”“骨痹”,石印玉主张其病机为“本痿标痹,痹痿并存”,提出“筋骨并重,以筋为主”的治疗原则;而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中,石印玉提出以补肾药的作用分阴阳,益肾阴与温肾阳的中药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治疗中需要有针对性地用于不同骨质疏松症,改变了以往治疗骨质疏松症一概补肾的局面。他以“脾为后天之本”为理论依据,拟定“健脾方”(用山药、陈皮等中药制成)防治骨质疏松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丰富了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石印玉认为,对于骨伤科疾病,还要“了解全身,整体辨证”,做到“筋骨痹不独关注筋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全面考虑患者的基本状态和病情后,才能得到最佳治疗方案。
全身与骨伤病兼顾。石印玉的父辈石筱山和石幼山都有治老人骨折——先理其虚、待虚损得复、始攻其瘀的经典案例,而不是按通常所说的三期治疗,先攻、继和、后补。石印玉认为,三期治法中,无虚不补,即有虚必要补。瘀既得去,虚象渐现,唯补为要,这也是全身整体观的体现。现代骨伤科诊治病种以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为主体,患病人群以中老年居多,这些人群往往有多系统疾病同时存在,全身与骨伤病兼顾,才能做到全面治疗。
治骨伤先识人。以往骨伤科就诊病人多为体力劳动者,病因多由劳动损伤、感受风寒湿邪交杂引起。因此,传统应用的活血固腰药如当归、红花、川续断、狗脊,以及相关的祛风药羌活、独活等药多属性温之品。而如今,患者久坐的多,平时运动量达标的人比较少,每天长时间保持某个体位,是缺少锻炼造成的筋骨劳损。与此同时,现在很多患者因工作紧张、压力大、费心操劳,身体一方面劳损淤阻,日久而郁,瘀郁而化热;另一方面,生活工作压力易致身体内火偏旺。相当数量的患者既表现出元气虚弱的症状,又兼有瘀热伤阴的表现。这类患者,骨关节疾病的疼痛特点不同以往:一是卧床休息后、晨间起床时疼痛最重,活动后减轻;二是临床体检时有浅表、广泛、敏锐的压痛,症状也多为阴虚内热(口干欲饮、饮而不多、尿色偏深、大便干结等,且舌质多偏红)。
拓展他科制剂治骨伤
曙光医院骨伤科曾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做过一个不完全调查,其中80.15%的患者都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他疾病,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脾胃病等。石印玉认为,骨伤科医师诊病的视野要广及全身而不仅仅局限于所谓的伤病,治疗的方案方法也可在各科的经验中借鉴,变通化裁,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施以不同之术。或以药物内服、外敷,或以手法整骨强筋,或以针刺调畅经络,或以言语疏导心理,或指导锻炼,或饮食调节。“中医药学的治疗应体现整体观,顾及全身及骨伤科本病才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石印玉说道。
就内服药而言,相当多病人愿选用成药,而伤科成药品种单调。石印玉拓展其他科制剂应用范围,如肝内科治疗慢性肝病的补肾冲剂(主要由仙灵脾、巴戟天、虎仗、黄芩、桑寄生等药物组成),具有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的作用;中医外科治疗乳房病的小金丸(主要由人工麝香、木鳖子、制草乌、枫香脂、乳香、没药、五灵脂、当归、地龙等药物组成),具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的作用。这样,既能对骨伤疾病有疗效,又能对患者的其他疾患起治疗作用,避免了患者“吃药量多于吃饭”的尴尬局面。
石氏伤科诊疗是有规范的。每个病例除了创伤局部严密周全的望、摸、被动活动外,还要仔细观察就诊者的全身气色和状态,问饮食、起居活动等全身情况,诊脉、观舌苔,也观全身及损伤局部,在全身了解的背景下诊疗局部的损伤。筋骨损伤在熟练配合的学生或助手配合下,手法拔伸捺正并疏理筋脉。针刺也是极常用的治疗手段,每个临诊医生皆备有针灸针,可随时取用。外伤复位后,外敷药膏,需要固定的用细带绑扎、夹板固定,松紧适度。一般要求3天(急性损伤初期是2天)复诊时绑扎的绑带“不走样”,以示固定恰当又不过分。内服多按伤之新陈和全身情况、诊时处方,另予粉末状“伤药”内服,以增活血止痛功效。慢性损伤则另予丸药加服。最后,还会嘱咐患者饮食起居注意事项。
石印玉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推荐一个针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折后期水肿等问题的日常代茶饮方:取黄芪15克、玫瑰花3克、红枣5枚,一起热水冲泡饮用。此方可以补气养血、调节免疫、改善血液循环。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