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有走月祭月赏月(中秋源自新罗学者)
中秋节的习俗有走月祭月赏月(中秋源自新罗学者)所谓“中秋是洋节”的言论,来自一本名为《古代人的日常生活》的书籍,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是一位短视频大V。新罗确有八月十五节“新罗确实有过八月十五的传统,但我们有更古老的传统。这位通俗历史作者把这个问题夸大强调,说中秋节是洋节,是不太符合现实的。”田兆元认为,只要详读史料,就不会得出“中秋是洋节”的结论。新罗的八月十五节本质上是一个“战争胜利纪念日”,只是刚好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而中国的中秋节是月圆日,蕴含祭月、赏月、团圆等多重含义,且都与月亮紧密相关,这一传统可以上溯至先秦两汉的“祭月”习俗,不断沿袭发展,最后成为今天的中秋节,其中悠长的历史沿袭和丰富意涵都远非新罗八月十五节可比。认为中秋节起源于韩国,并不符合现实。“中秋节的核心,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田兆元说。中秋佳节,广宁桥龙华寺举行点灯祭月活动。视觉中国 资料图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9月10日是中秋节。这个月圆之日被赋予团圆的含义,承载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悲欢离合,万千思绪。
也因此,8月时,一本书里“中秋节是洋节,起源于韩国(新罗)”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被指违背常识,引发诸多网友不满。
那么,中秋节究竟起源于何时,这个节日与韩国又有怎样的关系?在中秋节到来之际,澎湃新闻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
“新罗确实有过八月十五的传统,但我们有更古老的传统。这位通俗历史作者把这个问题夸大强调,说中秋节是洋节,是不太符合现实的。”田兆元认为,只要详读史料,就不会得出“中秋是洋节”的结论。新罗的八月十五节本质上是一个“战争胜利纪念日”,只是刚好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而中国的中秋节是月圆日,蕴含祭月、赏月、团圆等多重含义,且都与月亮紧密相关,这一传统可以上溯至先秦两汉的“祭月”习俗,不断沿袭发展,最后成为今天的中秋节,其中悠长的历史沿袭和丰富意涵都远非新罗八月十五节可比。认为中秋节起源于韩国,并不符合现实。
“中秋节的核心,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田兆元说。
中秋佳节,广宁桥龙华寺举行点灯祭月活动。视觉中国 资料图
新罗确有八月十五节
所谓“中秋是洋节”的言论,来自一本名为《古代人的日常生活》的书籍,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是一位短视频大V。
在书中,他写道:“中秋与春节、清明、端午同为当今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历史上,中秋节形成的时间最晚,而且其形成过程还受到了外国非常大的影响。这个外国不是远邦,而是近邻韩国,那时候叫做新罗。从某种角度讲,中秋节在最初诞生的时候,是不折不扣的‘洋节’。”
他进一步解释:“唐朝境内有很多新罗留学生和侨民,他们在八月十五有节庆的传统,以纪念历史上这一天曾取得过对外战争的胜利。唐王朝包容开放,唐朝人很爱过洋节,受到新罗人影响,就将赏月传统和新罗节庆相结合,形成了八月十五过节的传统。”
@讲历史的王老师在事件发酵后的致歉声明中提到,自己参考的材料,主要来自一篇2003年的学者论文《中秋节源自新罗考》。文中引用史料探讨了中秋节的起源。其中日本高僧圆仁撰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关于中秋的记载是@讲历史的王老师所述故事的主要来源。
圆仁随日本第18次“遣唐使”入唐,在中国求法巡礼,历时9年零两个月。他撰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特别注重对唐朝民风民俗的观察、记录,是研究唐朝与日本及新罗历史的重要史料。在这本书中,圆仁记录了在文登县清宁乡赤山村法花院见到寺中新罗僧人过八月十五节,遂在当天的行记中写道:“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仍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续不息。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个日便休。”此外,新罗的八月十五节在中国一些史书如《旧唐书》《隋书》中亦有记载,可与圆仁的记录相互印证。
论文作者还查找了南北朝梁人宗懔编写的《荆楚岁时记》,这是一部详细记载荆楚一带时令节日的书籍,其中并无八月十五,清人王谟说这不是宗懔缺记,也不是荆楚一带没有此节,而是唐代以前就没有这个节日。于是他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是唐朝士大夫的赏月活动与新罗侨民的节庆活动相互影响、融合而成。
祭月所祭的诸神与神物中,人们祭拜的便有玉兔。视觉中国资料图
中国祭月、赏月的传统更古老
田兆元认为,《中秋节源自新罗考》探讨了中秋节的起源,从学术上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但在题目和结论上都过度强调中秋“源自新罗”,并不符合现实,这也造成了通俗历史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引述片面错误,以至于如今网络上的话题发酵起来。
“新罗确实有过八月十五的传统,但我们有更古老的传统。这位通俗历史作者把这个问题夸大强调,说中秋节是洋节,是不太符合现实的。”田兆元说。
他首先提到《荆楚岁时记》,“这本书很早就散佚了,现存只是几千字的残卷,是到隋唐重新整理的,都是从其他书籍中引用摘录而来,是很不完整的,这本书没记载八月十五,不代表我们唐朝以前就没有中秋节。”
事实上,中国古代对月亮的崇拜由来已久。“有几个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中国的帝王有中秋祭月的传统。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是先秦两汉就有的古老传统,秋分就在仲秋八月。现在民间也有拜月的传统,在这一天大家会摆食物祭祀月亮。”
田兆元强调,这一点和新罗的八月十五节尤其不同,“他们是载歌载舞,在意的是取得胜利的这一天,而不是月亮本身,这和我们非常不一样。”换言之,新罗的八月十五节是一个“战争胜利纪念日”,和月圆毫无关系,与中国中秋节的意涵更是相去甚远。
这一点,《中秋节源自新罗考》中也有提到,“中国的中秋节,民间亦谓之‘八月十五’,这一点与新罗相同。但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的核心内容是家人团聚赏月,新罗人的八月十五日之节没有这项内容,他们的‘八月十五’是若干人的欢庆活动。”
此外,在中国很早就发展出了文人赏月的传统月圆之日,文人赏月、玩月,在诗中多有记载。南朝宋有谢庄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唐朝有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宋朝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鲍照的“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文人诗中以月喻团圆,这个意象很早以前就有了。”田兆元说,帝王祭月传统与文人雅士赏月传统交织,祭祀月亮光明之德,以月表达对人的怀念和团圆意象,这是中国古老历史下一脉相承发展出来的传统,所以中国的中秋节追求团圆祝福,“这是我们八月十五重要的意义。”
“新罗国非常小,位居朝鲜半岛东南部,在大唐其实也是在中国文化圈内。”田兆元认为,东亚国家普遍有过八月十五的传统。现在朝鲜半岛还在过中秋节,叫“秋夕”,原来战争纪念日的传统已经淡化,吸收了中国中秋节的一些传统,二者也发生了融合。“秋夕”如今可以视为东亚农历节日崇拜月亮共同传统中的一环。
“新罗的八月十五节可以视为中秋谱系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但不能说中秋节源自新罗国。”田兆元说。
其实细读《中秋节源自新罗考》,其中也详细阐述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赏月传统对中秋节日形成的影响,但其过于强调新罗八月十五节对中秋节的影响,甚至在题目中直接下结论“中秋节源于新罗”,而这一“猎奇”的结论被通俗历史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捕捉,写入书中,造成了大众的误解和情绪反弹。
@讲历史的王老师在后来的道歉中也承认,自己没能全面介绍、辨析各种观点,表述过于武断片面,特别是“洋节”一词,只追求热点词汇,却造成了歧义。
“讲节日传统为什么会错?还是因为学者讲错了,通俗著作作者自己做不到原创,大多数是借鉴,学者如果做不到精确表达,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田兆元认为,历史学者写论文,虽是做学术探讨,亦要斟酌表述,精确表达,才能不失本意。
本期资深编辑 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