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厂新发展阶段(筹建印刷厂闯出新路)
印刷厂新发展阶段(筹建印刷厂闯出新路)建印刷厂 谈何容易。首先是缺少资金。那时的报社发行和广告收人都很低 连日常开支都比较困难 办报靠财政拨款 建设投资成了大难题 何况自办发行也要资金投入。至于厂址、厂房、设备、人员、技术 更是一无所有 真可谓白手起家。在重重困难面前 报社上下怀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没有条件 创造条件也要上。从党委成员到职工 都把建厂作为最紧迫的大事 有点子出点子 有力气出力气 拧成一股劲往前冲。艰苦奋斗 全员一心扑在建厂上我到报社时 报社还处于创刊初期。虽然经同志们辛勤努力 创办了《潍坊日报》且以四开四版每周六期出版 但办报条件却仍然非常困难。办公、住宿简陋、拥挤不说 特别是报纸靠协作厂印刷 发行靠邮局征订、投递 其中的不利条件 直接影响到报纸的质量和报社的发展。就报纸编排印刷来说 当时代印的协作厂仍是铅字排版、平台印刷 设备和技术缺陷明显。铅字排版速度慢 版面字体、文图呆板 删改、撤稿、换稿都十分困难;平台印
从1989年10月开始 报社印刷厂租用潍坊新华书店的厂房印刷报纸。刘建新摄
报社印刷厂大门口的招牌。吕熙祥摄
崔乃元于1988年5月到潍坊日报社任党委书记、总编辑 和报社同仁在风雨中、阳光下一路奔波 历时十年。岁月渐远 许多往事开始模糊 但潍坊日报社印刷厂创建时期的情景却如在眼前 经久难忘。
遭遇印刷发行难题兵分两路冲出困境
我到报社时 报社还处于创刊初期。虽然经同志们辛勤努力 创办了《潍坊日报》且以四开四版每周六期出版 但办报条件却仍然非常困难。办公、住宿简陋、拥挤不说 特别是报纸靠协作厂印刷 发行靠邮局征订、投递 其中的不利条件 直接影响到报纸的质量和报社的发展。
就报纸编排印刷来说 当时代印的协作厂仍是铅字排版、平台印刷 设备和技术缺陷明显。铅字排版速度慢 版面字体、文图呆板 删改、撤稿、换稿都十分困难;平台印刷速度慢 图文也不够清晰。况且报社离代印厂远 编辑、校对人员来回奔波 非常辛苦。代印厂为印我们的报纸作了努力 但双方都有不少烦恼 因而协调编辑部和代印厂关系便成了一件棘手的事。这种状况 使报纸编排质量和出版时效都难以保证。
面对困境 报社党委反复研究冲出困境的路子 很快统一了思想取得了共识:不能等不能靠 必须闯出一条新路。于是 下决心从建印刷厂、搞自办发行着手 打好报纸翻身仗 扩大报纸影响 发展壮大报社实力 然后依靠实力建设新址 把报社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党委作出决定之后 随即在报社上下进行了发动 在继续抓好办报的同时 组织人马 兵分两路 一支筹建印刷厂 一支搞自办发行 全社掀起了创业发展的新高潮。
艰苦奋斗 全员一心扑在建厂上
建印刷厂 谈何容易。首先是缺少资金。那时的报社发行和广告收人都很低 连日常开支都比较困难 办报靠财政拨款 建设投资成了大难题 何况自办发行也要资金投入。至于厂址、厂房、设备、人员、技术 更是一无所有 真可谓白手起家。在重重困难面前 报社上下怀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没有条件 创造条件也要上。从党委成员到职工 都把建厂作为最紧迫的大事 有点子出点子 有力气出力气 拧成一股劲往前冲。
为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报社党委大报告、小汇报不断。创业的激情得到了当时市长邵桂芳、市委副书记齐乃贵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柏榴等领导同志的赞许。他们及时给我们指示 帮助协调和解决了一些重大难题。市财政部门、建设项目管理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对兄弟单位 我们不怕跑腿磨嘴 以诚心与激情赢得了他们的信任。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关心和支持 给我们建厂增强了信心 增加了动力。
办厂要有人 要有设备 这都要从零做起。首先 党委调兵遣将组成印刷厂筹建班子 副总编辑张世新靠上 从行政、后勤 甚至编辑业务部室 抽调部分同志做骨干 先后有王继平(后去抓自办发行)、李炳科、韩秀荣等参加 组成了最早的建厂筹备班子。接着抓业务技术人员的调集和培训。从新华印刷厂、市委机关印刷所等单位调来了印刷、制版等业务人员 又从山东信息工程学校(现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微机班毕业生中经培训考核挑选了徐学俊等7名微机照排人员。他们经过建厂时的锻炼和考验 逐步发展成厂里和报社的骨干。在抓职工队伍组建和培训的同时抓好进设备工作。报社派人外出考察调研 在印刷设备货源紧缺的情况下 同北京人民机器厂签订了两台JJ204轮转胶印机。厂方还优先给我们供货 保证了印刷厂的使用。潍坊华光集团作为当时全市的优秀企业 在报社同志对微机和激光照排还一窍不通的情况下 帮我们出主意 选设备 搞策划 使我们一步到位地解决了印刷制版从铅与火到光与电转变中的关键设备问题 也使我们成为全国最早使用激光照排的地市报印刷厂。
办厂人员斗志昂扬 鏖战一线的精神令人感动。设备定了 人员有了 要印出报纸 必须背水一战。要把破旧的仓库变成崭新的车间 我们的同志变成了砸墙搬砖抹水泥的建筑工;要把设备装进车间 我们的同志成了人拉肩扛众手抬的搬运工;要把先进设备调试好 我们的同志废寝忘食 精益求精。在那些日子里 大家一心一意扑在建厂上 有的受伤、生病不肯下火线 有的家里老人孩子病了顾不上回家看看;有的同志吃在工地睡在车间 一身汗水 一身疲惫……那是一场鏖战。
印刷质量创一流得到市领导表扬
经过紧张的调试和运行磨合 1989年10月1日 报社印刷厂正式投产了。大家捧着自己印出的带着墨香的报纸 欢欣鼓舞 奔走相告 比看到自己的孩子降生还高兴。我们成功了!在胜利与喜悦之际 党委和同志们都明白 印刷厂投产只是企业迈出的第一步 大家想的是更高更远的大目标。由于党委及时决策 厂领导班子指挥得力 职工积极奋斗 创建时期的印刷厂迅速跨上了新台阶。
厂里的同志抓管理不断探索创新 建章立制 高标准严要求 很快形成了一套好的管理机制。他们加强队伍建设 抓岗位练兵 培养了职工能顶硬岗、能打硬仗的本领。他们对业务精益求精 创出了一流的业绩。印刷厂建立当年 他们就在全省报纸印刷质量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 后来则是三年“三连冠”。董学群、杨莉还在全国新闻单位计算机大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秀奖。报社印刷厂取得让人瞩目的业绩 受到了报社党委的表彰 更得到了市领导的表扬。市委副书记齐乃贵、宣传部部长任柏榴 副市长李惠信多次到印刷厂给予鼓励。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等到印刷厂检查指导工作。全国有300余家兄弟报社的同志来参观考察和交流 朝鲜、韩国等一些报社的国际友人也来参观考察。
印刷厂的创建和业绩 为报社争光添彩 成为报社的骄傲 也为以后《潍坊日报》改出对开大报和创办《潍坊晚报》奠定了基础。
崔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