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是怎样的(建筑工程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是怎样的(建筑工程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1.2轴线控制网4、桩位应有有效保护措施,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长距离控制短距离”的原则。2、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形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3、点位应选在通视条件好、安全、易保护不易下沉、的地方。
1、场区平面控制测量
1.1建立平面导线控制网
根据总平面图和测绘院给定的城市导线点,用全站仪在现场区域内布设一条闭合导线(T1~T5),作为场区的首级控制。利用A1、A2、A3点控制,用极坐标放样定出设计墙角。
1.1.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长距离控制短距离”的原则。
2、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形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3、点位应选在通视条件好、安全、易保护不易下沉、的地方。
4、桩位应有有效保护措施,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1.2轴线控制网
建立轴线控制网应根据总平面图中主轴线与平面控制网之间的尺寸关系和地理位置,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井字型方法来做平面位置控制网,作为场区的二级控制。为了满足20m钢尺排轴线的需要,两控制轴的间距最大不超过50m。如控制点直接做在轴线上,那么当基础底板打完后,墙体钢筋和柱子钢筋、立筋已就位,那么将很难通视。用全站仪在基坑周围做出了轴线的控制点,以便于向下控测轴线。将控制点布设完后,并校测合格后请有关部门验线合格后方可使用。
1.3高程控制
1.3.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根据施工的需要和交桩情况,现场的高程控制网布设为闭合水准路线。
2、我们在周边距建筑物约20米处布设了3个水准点A1、A2、A3、(尽可能避开沉降区),以做备用,定期与场区内水准点间的进行联测。
1.3.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进行布设。根据测绘院提供的三个水准点,先对其进行复核,确定无误后再在现场布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T1、T2、T5)。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规程》中要求。
1.3.3局部加深部位的开挖
将轴线投测到基坑内,以其为准放出边坡线位置,包括坡脚及坡顶,开挖时须对基坑尺寸适当放大,以保证电梯井、集水坑、柱子基础的结构尺寸。
五、施工控制网测量复测与布设
2.1施工控制桩布设
控制桩的布设以不妨碍日后施工为前提,尽量布设于施工过程中能互相通视的地方方便以后使用,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区内加密控制点T1、T2、T3、T5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一些因素影响而可能会产生位移沉降,为了保证测量控制点数据准确可靠,要根据测绘单位提供首级控制点A1、A2、A3定期复核调整以保证测量数据准确无误距。
控制桩的布设原则:为了测量工作的方便性和准确性,控制桩的布设遵循以下几点
1、控制桩之间视野应开阔,通视良好。
2、控制桩布设在安全的地点,尽量防止有外来损害的威胁。
3、控制桩基础要坚实具有足够的强度。
4、控制桩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的依据,必须进行保护。必要时搭设钢管护栏进行围护,并用红白油漆做好测量警示标示。
2.2 施工控制桩平面测量
利用测绘单位提供的控制点个A1、A2、A3,与基坑周边T1、T2、T3、T5的控制桩组成一条附合导线,按一级导线精度测量。使用TOPCON全站仪及配套光学对中站牌,方向法左、右角各测一测回,距离往返测各测一测回。观测精度应满足方位角闭合差±10√N (N为夹角个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应小于1/15000,观测过程各项限差应满足规范要求,平面控制点复测见下图。
2.3施工控制桩高程测量
利用水准点A1、A2、A3组成一条附合高程导线,除控制桩外同时在施工区域附近布设编号为T1、T2、T3的水准点。使用徕佧精密水准仪及配套铟瓦水准尺,按三等水准路线精度要求对以上各点进行观测。高差闭合差应小于±12√L。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后,作为施工高程控制点。
2.4控制桩点的复测
控制桩点的复测应定期进行,轴线控制线的施工测量过程中,每利用一次方格网线,都应复测一次;首级控制点也应在1—2个月检查一次,如有变动应及时恢复,作好检查记录,记录填写应真实,签字应齐全,具有可追溯性。
3、施工测量放线
3.1 地下施工测量
3.1.1设计数据复核
为了确保施工准确性,接到施工图纸后,应对图纸各设计尺寸进行认真的复核,并对各主要建筑物角点坐标及各轴线交点坐标进行计算、复核。坐标和高程经施工单位、总包测量组复核,报请监理审核无误后,方可作为施工的设计数据。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设计单位。
3.1.2基坑开挖
依据设计总平面图提供的楼角坐标和相对尺寸以及基坑支护设计图、土方施工分区开挖图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基坑开挖前根据各主轴线控制桩,按照建筑物平面关系尺寸测设出其他轴线,然后根据轴线进行基础定位放出开挖线。
基坑施工时使用普通水准仪,根据布设的高程控制点,测定基坑开挖标高及深度,开挖过程中依据图纸随时控制分层标高,以保证开挖的正确性。
基坑开挖完成后,利用地下车库轴线控制线依据结构施工图投测出基础施工中需要的边界线、墙宽线、集水坑线、主轴线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基槽验线记录表并报总包测量组复核,总包测量组复核合格后,报现场监理进行验线,验线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3.1.3控制轴线布设及实测
为控制整个工程的施工精度,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布设建筑物“井”字形轴线控制线。(见示意图)
依据设计给出的结构图轴线,在基坑底板上放出控制轴线的位置,根据场地实际情况,控制轴线应尽量布设成矩形网状。
轴线控制网选用二级建筑方格网,精度要求见下表:
二级建筑方格网的精度指标
边长 |
100--300m |
边长相对中误差 |
≤1/20000 |
测角中误差: |
10” |
轴线控制点实测按一级导线精度进行,实测后点位误差在±5mm以内,交角精度要求180º±10´´和90。±10´´。
轴线布设及施测完毕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总包测量组应进行复测及较核,保证布设轴线准确性。
1、根据结构施工图、土方开挖图及控制桩,测量出开挖边线,同时撒30mm宽白灰线。
2、.基础混凝土垫层施工测量放线:土方开挖施工完毕、验收后,将经纬仪分别架设在每个轴线的第一个引桩上,后视该轴线另一个引桩,将每个控制轴线测设到槽底的轴线控制木桩,经复测无误后,用钢卷尺量距,将基础混凝土垫层边线、集水坑边线、电梯井边线等测设到槽底控制木桩上。
3、基础底板、柱基础施工测量放线:防水保护层混凝土施工完毕、验收后,将经纬仪分别架设在每个轴线的第一个引桩上,后视该轴线另一个引桩,将每个控制轴线测设到防水保护层上,经复测无误后,用墨斗弹出墨线。依据各个控制
轴线墨线,用钢卷尺量距,将全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口边线、暗柱边线、框架柱(在角上用红色油漆刷上直边边长40mm的三角标记)、基础边线、集水坑边线、电梯井边线等测设到垫层上,经复测无误后,用墨斗弹出墨线。
3.1.4标高的施测
1、标高控制:
(1) 土方开挖的标高控制:土方开挖时,随时对边坡及深度进行测量,防止边坡偏陡和深度偏深。当挖至距离槽底1000mm以下时,在边坡上钉设基础底板上皮标高水平桩点,作为控制挖深、断桩、混凝土垫层的标高的依据。机械挖土时要有专人负责抄平,预留200mm深人工清槽。人工清槽前纵横每隔2米设置1个标高控制坑,做法为:先抄平估计预定挖土深度,再挖直径400mm的土坑,随挖随抄平,当挖到预定深度时,白灰粉点作为清槽的标高依据。
(2)混凝土垫层的标高控制:在施工前,纵横每间隔5m钉一个小木桩,根据边坡上钉设的水平桩点, 调整小木桩的高度,将混凝土垫层顶标高测设到小木桩上。大面积施工时,按照小木桩的高度拉小线控制混凝土层的标高。
(3)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的标高控制:
底板钢筋;墙体、暗柱、框架柱插筋安装验收合格后,用水准仪将底板上皮向上500mm的标高线测设到墙体、暗柱插筋和底板外砖模上,作为基础底板混凝土找平的依据。
3.2 地上主体结构施工控制测量
3.2.1内控点布设及竖向投测
1、本工程地上标高传递,主要沿结构外墙和楼梯间向上进行竖向传递。具体引测位置见标高引测基点平面图。先用水准仪根据统一的±0.00米水平线,在引测基点处准确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每个流水段用钢尺沿竖直方向从基准点引三个水平点,向上量至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3mm以内,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标出每层 50mm标高线。
2、地上部分竖向投测采用激光铅锤仪,用内控法投测轴线和控制垂直度。先在首层楼面上根据引测得轴线找出内控点,内控点距外墙轴线1米,用150*150*5钢板预埋,在上钻2mm孔镶铜丝,高出楼面20mm找坡。各层内相应位置上予留200*200方孔,方孔周围抹水泥台。放完线后要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校核,测角中误差±13秒,边长相对误差为1/15000,不少于4个控制点,控制点位网状,投侧允许偏差为1.5mm。
3、内控放线流程
4、内控点的细部放样方法:
将经纬仪设在已测放的内控点上,照准连线上的另一内控点定向角度归零,根据轴网定位图进行实地测量,利用大尺采用测角量边的方法定位出内部轴线。
6.2.2楼层平面放线允许偏差
3.2.3二次结构墙体、隔墙板放线和楼层标高抄测流程图
3.2.4在各层墙面上弹出500mm线,作为地面施工标高控制线。根据 50mm线检查基层顶面标高,同时检查相关墙面方正度,在基层上弹出分格线,在纵横两个方向上排好尺寸。
3.2.5外檐装饰:水平控制线每3米两端高差应小于±1mm,同一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mm。主体结构完成后,用悬吊钢丝法进行墙面竖向量测、记录。在门窗洞口四周弹墙体纵轴线、引测各层500mm控制线,对塑钢窗安装和外墙面控制。
4、室内装饰测量主要方法
4.1标高控制线测设
在装饰施工之前,根据装饰标高基准点,采用水准仪在墙体、柱体上引测出装饰用标高控制线,并用墨斗弹出控制线,通常控制线设置 50线,即距装饰地面的完成面0.5M高的水平线。也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引测 1M线,原则上引测的标高控制线要便于在使用时的计算,尽量取整数,并应在弹好墨线后做好标识,明确标高。
标示在墙面、柱面上的标高控制线,要注意保护,在面层施工覆盖后要及时进行恢复,保证控制线的准确性和延续性。
4.2平面控制
针对吊顶造型的特点和室内平面形状,建立平面坐标系,建立方法同地面平面坐标系,建立了坐标系之后,先在图纸上找出需要进行控制的关键点,如造型的中心点、拐点、交接点、标高变化点等,通过计算得出平面内各个关键控制点的平面坐标;然后按照吊顶造型关键控制点的坐标值在地面上放线,最后再用激光铅直仪将地面的定位控制点投影到顶板上,施工时再按照顶板控制点位置,吊垂线进行平面位置控制。
关键控制点的设置,还应考虑吊顶上的各种设备等,以便在放线时进行初步定位,施工时调整龙骨位置或采取加固措施,避免吊顶封板后设备与龙骨出现不合理现象。
4.3测量复核
完成所有控制点的定位之后,根据设计图纸和实际几何尺寸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在施工中还应随时进行复查,减少施工粗差。
5、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5.1施工测量主要技术精度要求
砼结构工程部分,各部位的放线的允许误差
项 目 |
允许误差 | |
外廓主轴线长度(L) |
L≤30m |
±5mm |
30m<L≤60m |
±10mm | |
60m<L≤90m |
±15mm | |
90m<L |
±20mm | |
细部轴线 |
±2mm | |
墙、柱、梁边线 |
±3mm | |
门、窗、洞口线 |
±3mm | |
层高 |
±3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