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风云上海滩(余音缭绕叹冬皇)
孟小冬风云上海滩(余音缭绕叹冬皇)这个女孩子天资极好,又勤学苦练,加之行家指点,迅速蹿红。十二岁首次在无锡登台,十四岁在上海乾坤大剧场和当时的戏剧名流同台演出,被评论界赞为“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冰雪聪明又踏实好学,这样的女子必定星程似锦。如果说之前的听戏、学戏是纯粹的玩儿,那么九岁开始向科班出身的姑父仇月祥学唱老生便是正式踏上了唱戏的职业生涯。每每想起李延年的《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总觉得这曲子是为孟小冬量身而作,在美女名媛簇拥的民国,惟孟小冬最符合这样的意象和画面。1907年,孟小冬出生于北平一个梨园世家。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净,她的父亲和伯父、叔父都是京剧演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孟小冬耳濡目染不出意外地走上了从艺之路。梨园有句行话:嗓子是本钱。孟小冬似乎也得天独厚地拥有一副唱老生的好嗓子,她五音俱全、四声皆备,膛音宽厚。就像梅
乱世纷争的民国,也是一个才子佳人辈出的时代。
那些穿着旗袍,摇曳在浮光掠影的滚滚红尘里的人间花,活色生香,眉眼芬芳,灿烂浓烈地盛开,无所顾忌,由生到死,肆意燃烧,她们来过,爱过,活成了一出出跌宕起伏的传奇。
人间纵有四月天,世间已无旧时美人。
穿梭在时光流年里斑驳的身影,交织在爱恨情仇的迷网棋局里,我们宛如遥望一场场绚烂的花事,开到荼蘼,又如烟花浮空而过。
每每想起李延年的《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总觉得这曲子是为孟小冬量身而作,在美女名媛簇拥的民国,惟孟小冬最符合这样的意象和画面。
一、梨园名伶,京剧冬皇,如日中天的京剧生涯1907年,孟小冬出生于北平一个梨园世家。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净,她的父亲和伯父、叔父都是京剧演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孟小冬耳濡目染不出意外地走上了从艺之路。
梨园有句行话:嗓子是本钱。孟小冬似乎也得天独厚地拥有一副唱老生的好嗓子,她五音俱全、四声皆备,膛音宽厚。就像梅兰芳注定是唱旦角的一样,孟小冬似乎也注定是唱老生的。戏迷们爱看男人扮女人,自然也就爱看女人扮男人。
如果说之前的听戏、学戏是纯粹的玩儿,那么九岁开始向科班出身的姑父仇月祥学唱老生便是正式踏上了唱戏的职业生涯。
这个女孩子天资极好,又勤学苦练,加之行家指点,迅速蹿红。十二岁首次在无锡登台,十四岁在上海乾坤大剧场和当时的戏剧名流同台演出,被评论界赞为“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冰雪聪明又踏实好学,这样的女子必定星程似锦。
为了开拓艺术之路的新天地,1925年孟小冬离开已经颇有基础的上海,毅然回归北京深造。当时的北平(北京)是京剧演员心目中憧憬的圣地,大概如同今天的演员们为了争取一席之地都要经历北漂的磨练一样。
1938年,孟小冬正式拜余叔岩为师,成为他的关门弟子,也是唯一的女弟子。她寒暑不辍,潜心问道,得其精髓。余叔岩也将千锤百炼的《搜孤救孤》、《洪羊洞》、《捉放曹》等近30出经典剧目之精髓要诀,向高徒悉心传授。孟小冬尽得余派妙谛,更是佳腔迭出,火候老到,被公认为余叔岩的传人中成就最高者,享有“冬皇”之美誉。
沉迷余派剧艺的刘嘉猷在《记余派传人杜月笙夫人孟小冬》中这样描述自己所见到的孟小冬:那时候的冬皇大约仅在20岁左右,出落得漂亮透了,尤其双目精光四射,放着异彩,气质尤佳,穿枣红的锻旗袍,罩上黑獐绒的坎肩儿,戴着貂皮帽子,真是帅极了。
绝色美人又技艺精湛,自然是当时京剧界乃至民国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如果她一直唱下去,星程不可估量,也不会世人只知梅兰芳而不闻孟小冬。
二、须生旦角相爱相杀,此生不复见1925年,18岁的孟小冬闯荡京城,光彩明艳,楚楚动人,她是须生之皇,邂逅了同为京剧奇才的旦角之王梅兰芳。
他们合作演出的《游龙戏凤》,至今仍然是梨园佳话。戏里孟小冬扮演的是微服私巡的正德皇帝,梅兰芳则扮演天真伶俐的李凤姐。乾旦坤生,颠倒阴阳。戏逢对手,十分叫座。
戏里角色颠鸾倒凤,阴阳易位;戏外情愫暗生,芳心暗换。
彼时,梅兰芳名满天下,倾倒众生;孟小冬作为后起之秀,亦是正当芳龄,明媚聪慧。彼此惺惺相惜又情投意合,自然而然走在了一起。
而此时,梅兰芳已娶两任妻子,当然在那个男人可以妻妾成群的年代,这都很正常。
嫡妻王明华卧病多年,在天津住院疗养;平妻福芝芳,算是真正的女主人。关于王明华,也是一个痴情的女子。据说当年为了表明心志,主动做了绝育手术,在两个孩子不幸相继夭折之后,梅兰芳理所当然就再娶佳人。
以孟小冬的心高气傲,以及当时追求者不乏达官贵人,而嫁给梅兰芳做第三个妻子,只是因为爱之深。福芝芳性格强势,始终不许孟小冬进入梅家大宅,梅兰芳只好安置外宅,金屋藏娇。就算如此受尽委屈,能与所爱之人执手相看,已是甘之如饴。
所谓“薄命怜卿甘作妾”,如果一个女子甘愿做妾室,除了客观原因,那一定是很爱很爱这个人,求仁不得,退而求其次,哪里又有薄命之说呢!
婚后的孟小冬深居简出,向梅兰芳透露重返舞台的想法,梅兰芳却以“男主外女主内”为托词加以阻挡,这和今天的一些女明星嫁入豪门就脱离演艺圈,专心相夫教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概女人无论处在何时何地,都不要放弃自己的事业才是正道。
不求名分,放弃事业,只求和意中人厮守终生,孟小冬怀揣满心欢喜和憧憬,却在婚后的日子里受尽委屈与伤痛。
当初的甜蜜与幸福在点点滴滴的生活里慢慢消失殆尽,两件大事的发生更成为这桩婚姻瓦解的导火线。
一是孟小冬的一名忠实粉丝持枪闯进梅兰芳私宅,结果误杀他人,自己也被军警乱枪击毙,枭首示众。一时间满城风雨,流言蜚语齐飞,间接造成了梅兰芳对孟小冬的冷落。
一是梅兰芳的伯母故世,孟小冬披麻戴孝去梅家大宅吊孝,却遭到福芝芳的横加阻拦,大门都没有让进。这样的奇耻大辱,想来也是在孟小冬的心里刺下了深深的伤口。
痛定思痛,孟小冬在报纸上连发了三天启事,单方面宣布决裂。也许因为在戏里常年扮演王侯将相,使她颇具杀伐决断之气概,就算分手亦不拖泥带水。也许是对所爱之人已经极度绝望,除了放手没有更好的选择。
这样的孟小冬,是令人钦佩的。深爱一个人时,能够毫无顾忌放低身段甘愿去做他的妾,但如果发现对方给不了她想要的爱时,也能决然抽身而退。
她在报纸上发布的声明也顺势发泄了对“负心人”的满腔怨忿,也对于梅兰芳许诺的名分迟迟不能实现耿耿于怀:
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
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解除婚约之时亦对梅兰芳放过狠话:请你放心。我不要你的钱。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历来女子为情所伤,大都缠绵优柔,而孟小冬刚烈决绝,大抵是受伤太深。
就算写尽人间情与爱的张爱玲,把男女之情看得那么通透,在自己的爱情里亦不由自主。明知胡兰成风流成性,亦是爱得身不由己。
她写给胡兰成的绝交信亦是如此温和: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惟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更温情的是随绝交信,还附有三十万元生活费给他。
言辞温婉,心如刀割,只有兀自疗伤,宛如她所说: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她就那样萎谢了,逐渐风干成一枚标本,却与他再也不相干。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尽管受尽情伤,她依然是那个遗世而独立,倾国倾城的佳人,盛开在民国的烟雨迷蒙中。
三、中年再嫁,终得名分,爱恨如云散一语成谶。她之后嫁的那个男人,名气地位确实不在梅兰芳之下,这个男人便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青帮头目杜月笙,人称杜先生。
关于杜月笙,这是一个复杂而饱满的人物。当然,对于孟小冬而言,最重要的是他是头号戏迷,据说他的四房姨太太都是唱戏出身。
早在孟小冬在上海初出茅庐时,杜月笙便对她一见钟情,倾慕不已,只是后来孟小冬辗转北上学艺,后又嫁给梅兰芳,但她一直是他心里的白月光。
现在,孟小冬恢复了自由身,杜月笙终于可以抱得美人归了。
杜月笙的第四房姨太太姚玉兰正是孟小冬的师姐,两人情同姐妹。在她的撮合帮助下,杜月笙一了平生夙愿。
多年来,杜月笙也一直关注、帮衬孟小冬,他行事细腻又稳妥,她走进他靠近他,亦非报恩或是走投无路。
1950年1月,杜月笙已经63岁,他不顾家人反对,坚持给已经42岁的孟小冬于香港补办了一场婚礼。此时,他已形销骨立,浑身是病,孟小冬于病榻前端水递药,悉心照顾。
此时,孟小冬终于得到了她想要已久的名分,尽管是第五房姨太太的身份。
杜维善在《我的父亲:海上闻人杜月笙》中对孟小冬与杜月笙的感情这样写道:我想孟小冬对我父亲还是有感情的,否则她不会跟父亲一块儿到香港来……这段婚姻无所谓谁成全谁,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我父亲一向重视她的艺术成就,孟小冬也很仰慕我父亲,她同父亲结婚不是报恩,也不是无奈的选择。
我想,这段话大概是对这段感情最好的诠释。
一年后,杜月笙病逝。孟小冬深居简出,少量授徒。
后来,她移居台北,于1977年终其余年。
戏里,她是铁骨铮铮的豪情男儿;戏外,她是妩媚柔情的女儿身。刚柔并济,阴阳相辅,芳名千古。
在我心里,她始终是李延年曲子里那个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美妙女子,穿着得体优雅的旗袍,沿着旖旎的岁月之河款款而行,俯首低眉,端然俏丽,既使曲终人散,依然余音缭绕。
备注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