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能够苏芮(一样的苏芮)
我如何能够苏芮(一样的苏芮)偶然的机会得到了这张专辑的高仿CD就视为珍宝,听完整张专辑后,最中意的就是这首《心痛的感觉》,这首歌曲是民歌手邰肇玫所写,她大四时失恋后走在台北市的西门町,一边掉泪,这首歌曲的旋律立刻在脑海中浮现出来。邰肇玫写得用情,苏芮则唱得用心,那种丝丝入扣的心痛的感觉,在歌曲结束后还会在心中萦绕。以至后来我每次去台北,只要走在热闹的西门町,脑海中就会立刻浮现出这首歌曲的旋律。虽然这首歌后来被很多歌手翻唱过,但我始终还是最中意苏芮的原唱。1984年 苏芮《蓦然回首》专辑 1983年 苏芮《苏芮》专辑苏芮1984年元月发行的《蓦然回首》,是她在飞碟唱片发行的第二张专辑了,是我个人钟爱的一张专辑,这张唱片一出版旋即获得排行榜冠军,专辑汇集了梁弘志、曹俊鸿、李寿全等优秀创作者,这张专辑后来在台湾百佳唱片中列43位。说来惭愧,我是在唱片发行的10多年以后才完整听到这张专辑的,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上海还比较难觅原
前天第29届金曲奖公布了各个奖项的提名名单,在“特别贡献奖”一栏中看到了苏芮和郭宗韶这两位的名字。关于郭宗韶,去年在他去世后,我曾经写过一篇《郭宗韶,从歌词本上认识的BASS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看。而苏芮,喜欢华语流行乐的朋友,应该都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吧。
已经记不清第一次听到苏芮是什么歌了,但听到苏芮的声音,肯定是从她在飞碟唱片时期发行的那些专辑和歌曲开始。而苏芮对于华语流行乐坛的贡献,也不是我这一篇小小的文章能够完完全全说的清楚的。
所以,本文不是苏芮历年专辑的回顾和评论,只是我个人听苏芮的一些感受。
1983年李寿全制作的《苏芮》专辑,堪称台湾流行音乐历史上的经典之作,是苏芮在飞碟唱片发行的第一张专辑,也让初出茅庐的飞碟唱片在华语唱片市场上站稳了脚。李寿全深受西洋摇滚音乐的影响,所以专辑中自然地透露出浓重的摇滚味道,并流露出对现实的批评和自我内省,所以我们听到了苏芮的呐喊:一样的月光,一样的照着新店溪……。
1983年 苏芮《苏芮》专辑
苏芮1984年元月发行的《蓦然回首》,是她在飞碟唱片发行的第二张专辑了,是我个人钟爱的一张专辑,这张唱片一出版旋即获得排行榜冠军,专辑汇集了梁弘志、曹俊鸿、李寿全等优秀创作者,这张专辑后来在台湾百佳唱片中列43位。说来惭愧,我是在唱片发行的10多年以后才完整听到这张专辑的,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上海还比较难觅原版的唱片,那时我还在念书尚无经济能力购买原版唱片。
1984年 苏芮《蓦然回首》专辑
偶然的机会得到了这张专辑的高仿CD就视为珍宝,听完整张专辑后,最中意的就是这首《心痛的感觉》,这首歌曲是民歌手邰肇玫所写,她大四时失恋后走在台北市的西门町,一边掉泪,这首歌曲的旋律立刻在脑海中浮现出来。邰肇玫写得用情,苏芮则唱得用心,那种丝丝入扣的心痛的感觉,在歌曲结束后还会在心中萦绕。以至后来我每次去台北,只要走在热闹的西门町,脑海中就会立刻浮现出这首歌曲的旋律。虽然这首歌后来被很多歌手翻唱过,但我始终还是最中意苏芮的原唱。
2011年12月,在台北纪念陈志远的音乐会上,我在现场聆听了钟兴民将这首《心痛的感觉》,改编成弦乐作品,由现场乐队演奏以此来向大师致敬 。其实苏芮《蓦然回首》专辑整张都是由陈志远先生编曲的,这位编曲天才赋予了专辑连贯而统一的结构,让听众有了更好的听觉感受。再提一句,也是在这个现场,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听苏芮的现场演唱,当那首《跟着感觉走》的旋律响起,我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周围的很多人都用力鼓掌,情不自禁一起跟着唱起: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
算来这首《跟着感觉走》其实已经诞生整整30年了,也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情景:那是198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帅气的潘安邦将《跟着感觉走》唱红了大江南北,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以为潘安邦是这首歌的原唱。潘安邦将这首《跟着感觉走》在大陆唱红时,其实距离原唱者苏芮发行《台北 东京》这张专辑已经过去1年左右的时间了,《跟着感觉走》是《台北 东京》专辑中的冒头曲。
1988年 苏芮《台北 东京》专辑
原本有机会在1993年就可以在现场听苏芮演唱这首《跟着感觉走》,1993年元月1日、2日, “飞向未来”的演唱会如约在上海万体馆拉开大幕,飞碟唱片旗下的苏芮、钟镇涛、姜育恒、张雨生、吴奇隆、伊能静、郑智化的强大阵容,毫无悬念地在本地引起了轰动,万体馆更是座无虚席,甚至吸引了巩俐、张艺谋等明星也到了现场观看。黄牛票竟然炒到了300元一张,要知道1993年的上海平均月工资是471元,就算是这样,万体馆门口仍然有众多找票的人,我也是其中一个,不过最终还是没能买到价格合适的票子。
1993年 飞碟飞向未来演唱会海报
当时的苏芮在上海的人气很旺,她出道多年积累了大批的歌迷,所以在台上自然是赢得了很多的掌声,那次演出打头阵出场的就是苏芮,演唱的歌曲就是这首《跟着感觉走》,歌声响起,顿时点燃了现场的气氛。
还是回到这张《台北 东京》,这差不多是我听的第一张有“完整概念”的专辑,年少的我虽然当时并不明白什么叫制作上的概念,但还是能很明显感觉到这盘卡带的A面B面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曲风走向。整张专辑的歌曲一半台湾自产,另一半则是日本音乐人的作品。参与“东京”这一面创作的,有日本著名音乐人铃木喜三郎、下山英雄、新井舞这三位,日本的音乐人当时在MIDI编曲上表现出了独到之处。而“台北”这一面则由陈志远、陈家丽、杨立德、翁孝良、楼文中等音乐人的参与,本土音乐人的作品更能挖掘出苏芮声音中的特质。
这张汇集了中日两地音乐精英的专辑,在东京、台北两地录音制作,制作人楼文中力图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音乐风格。这是苏芮非常温暖的一张,专辑的封面也不同于前几张专辑中那一贯的黑色调,穿上了白色的衣服,其实也暗示了唱片公司让她开始转型。
说起温暖,当然会想起这首专辑中杨立德作词的《奉献》,如果你仔细看过陈乐融写的《我,作词家》这本书,书中有杨立德本人关于这首歌词的叙述:这首歌我要感谢一个人——太保(彭国华)。太保是我的一个“整理者”,他是我和歌手之外的“第三方”,他又是老板,所以他会从我写的东西里去挑,像剪接师一样……,《奉献》算是词、曲、唱加上时机,相加起来最完美、结合得最紧密的一首我的作品。
制作人楼文中毫无疑问是这张《台北 东京》专辑的关键人物,对于“楼文中”这个名字,网上能搜出关于他的资料少得可怜。楼文中的音乐起步阶段是在百代唱片,在进入百代唱片后,楼文中开始学习制作方面的工作,并开始将在服兵役期间所创作的歌曲陆续发表。在飞碟唱片成立初期的那几年,更确切地说是在1989年前,楼文中在“飞碟”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先后制作了蔡蓝钦的《这个世界》、王芷蕾《春天的脸》、叶欢《因为爱你》以及苏芮这张《台北 东京》等重量级的专辑。
1988年 苏芮《台北 东京》专辑封底
我个人就特别喜欢这张专辑中楼文中作曲的一首《阳光照不到的角落》。值得一提的是,陈志远先生在这首歌中间一段小提琴的solo,实属这首歌中的点睛之笔,让歌曲开始弥漫着的哀怨情绪一下子转变为一种奋不顾身的勇气和激情。虽然已经过去了30年,但是每次听到《跟着感觉走》的前奏响起,整个人就会莫名地轻快起来,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个美好而变化的时代……。
1989年苏芮在飞碟唱片发行了一张英文专辑《I've Got The Music In Me》,这是她的第二张英文唱片,也是我个人所偏爱的。其中有首很特别的歌《Pa Pa Ya》,是苏芮本人坚持要求收录的,曾在她1984年的个唱上发表,这首没歌词完全靠哼唱的歌,对她有极为特殊的的意义:当年她在餐厅唱这首歌获得青睐,从而有机会进入唱片界。
1989年苏芮《I've Got The Music In Me》专辑
为了让这张专辑的风格显得独立,且能在节奏上有明快感,苏芮请来了音乐怪才庾澄庆 担纲制作,专辑中既可以看到炙热奔放的苏芮,又可以感觉到她的浓情深邃。这首《I've Got The Music In Me》是台湾乐坛第一首西洋歌曲的创新组曲,才情洋溢的哈林为苏芮精选了6首大众耳熟能详的畅销曲,克服了速度、节奏、编曲上的难题,结果我们就欣赏到了苏芮行云流水般演唱的组曲《I've Got The Music In Me》。
后来苏芮跳槽至福茂唱片,发行了《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停在我心里的温柔》两张质量不错的专辑,但是影响力似乎不如以前。而关于当时为什么苏芮会跳槽去福茂,坊间也有一个有意思的说法:据说彭国华是在打篮球时才想起忘了和苏芮续约了,而苏芮则是碍于情面以为飞碟不想续约了,所以转投了福茂。我个人比较偏爱这张1989年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制作人是王若琳的父亲王治平。
1989年 苏芮《东方快车谋杀案》专辑
专辑的名字为什么叫“东方快车谋杀案”?其实唱片的文案里已经给了很好的解释:现在的台湾,像一列东方快车;超速前进,像一场谋杀案……。彼时的台湾还是“亚洲四小龙”,经济正处于高速的发展期。有意思的是这张专辑引进大陆时,名字改为了《给我现在》。那首揭示光怪陆离股市的《涨停板》换成了同曲异词的情歌《把爱还给我》,郑智化写的这首《涨停板》生动刻画了那时疯狂的台湾股市的众生相,而那个时候的大陆还没有正式开始股市交易呢。
在这张《东方快车谋杀案》中,还有一首反映楼市的歌《蜗牛的家》,同样是郑智化的作品:给我一个小小的家,只是小小的家,一个属于自己温暖的,蜗牛的家。这几句歌词唱出了当时居高不下的房价给人们造成的心里压力,渴望有一个小小的家已经成了一个奢望。在房价飞涨的今天,我们再听这首歌,何尝没有一种无奈和心痛的感觉呢?在一张华语流行音乐专辑里同时反映股市和楼市的,应该也就独此一张专辑吧。
1993年苏芮从福茂又返回老东家飞碟唱片,飞碟唱片公司显然对于苏芮的回归给予了高度重视,苏芮重回飞碟唱片后的首张专辑《牵手》由她的老搭档李寿全制作,专辑融合了温馨、伤感、哀伤等多种感情。在编曲上完全采用传统乐器,由乐手及乐团伴奏录制完成。唱片造型方面,还请到了苏芮出道时将黑色定义为苏芮专属色的摄影师谢春德打造。李寿全找李子恒写了这首主打歌《牵手》,牵手其实除了“牵手”的本意,在闽南语里还有“夫妻”的意思,代表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李子恒凭借这首出色的歌词,获得了那年的“金曲奖最佳国语作词人奖” 。这首《牵手》也是苏芮在大陆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吧。
1993年 苏芮《牵手》专辑
大概是因为主打歌《牵手》实在是太红了,专辑的另一首主打歌《你走了吗》的光芒却被掩盖了。当时唱片公司以这首“死亡”为主题的《你走了吗》作为主打歌之一,也是一种冒险和尝试。这首歌是作者刘伟仁和演唱者苏芮在共同拥有一生最痛离别的感受下所产生的作品,既是苏芮的丧父之痛,也是刘伟仁在思念故友薛岳。只是后来刘伟仁也因病离去,再听这首歌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当时苏芮在录制此歌时,数次泣不成声,甚至因害怕唱此曲引起情绪失控,而不敢现场演唱这首。伊能静在听完歌曲以后愿意参加这首歌曲的MV的演出,各方的努力才诞生了这首MV。 后来看了报道,伊能静说这首歌也让她想起自己父亲离开时的很多事。
《牵手》专辑中使用了大陆音乐人三宝的四首作品《心也跟着走》、《不愿爱你爱得太疲惫》、《风阻挡不住我》、《不愿让你走》,在苏芮的专辑里一下子用了这么多大陆音乐人的作品,是一种尝试与交流,也开了一种先河。其中一首《不愿爱你爱得太疲惫》也收录在了同年陈琳的专辑《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中,歌名略有不同为《我不愿爱得太疲惫》,相比而言陈琳的演唱更加质朴而纯粹。
紧接着1994年飞碟发行了苏芮的第22张专辑《变心》,仍然由李寿全担纲制作。回首看,这也是苏芮与飞碟唱片的最后一次牵手。和上一张《牵手》一样,专辑中依然采用了不少大陆音乐人的作品:郭峰《不要说走就走》、毕晓世《生疏的情感》、三宝《因为你因为我》。其中毕晓世创作的一首《生疏的情感》,最初是由内地著名歌手陈汝佳演唱,粤语版为《生疏的情份》,由林夕填词。高林生也曾经演唱过,收录在他1994的专辑《我的心不会改变中》,个人觉得这是一首被忽略的佳作。
“空气中弥漫着欲望,听不到你在呢喃;也许是手上摆弄魔方,渐渐生疏了情感”,歌词深刻反映现代人的心理状态,我个人很欣赏苏芮对这首《生疏的情感》的精准的诠释。那两年苏芮的发展势头确实不如以前,不过至于很多人评价这两张专辑做得很失败,我表示不太同意。个人觉得这两张专辑中的苏芮更加内敛,专辑其实也很耐听。不过,可能收录的大陆音乐人的作品不太合台湾乐迷的口味,致使这些优秀的作品并没有流传开,其实那两年两岸在流行音乐上这样的交流也不少见。
随着飞碟唱片被华纳的兼并收购,苏芮后来过档去了丰华唱片,但是她在飞碟唱片发行的这些专辑,依然是无数乐迷心目中的经典。
由于能力和精力有限,我无法将苏芮的专辑一张一张展开细说,相信每个歌迷心中都有几张苏芮的经典唱片,此文权当抛砖引玉,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