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三间茅屋十里春风(郑板桥室雅何须大)
郑板桥三间茅屋十里春风(郑板桥室雅何须大)清 郑板桥 兰竹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1265万元郑板桥虽然出身于书香世家,但早年家道便已走向 破落,生存问题贯穿半生,这使他深刻地感受到民生之 困苦。在满腹儒家道义的熏陶下,志在为官,以求“立 功天地” “泽加于民”成为郑板桥历经康雍乾三朝科举考 试,最终在乾隆七年,以50岁“高龄”出任范县知县的 主观动力。然而,事物总有另一面,及至清代,同样以爱竹、 画竹名噪一时,却积极寻求“入世”的郑板桥,则对上 述二位先贤颇有微词,在《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中, 他说:“若王摩诘赵子昂辈。不过唐宋间两画师耳。试看 其平生诗文。可曾一句道着民间痛痒。”在他看来,那些 不关心国事民情,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的文人十分令人 鄙弃,并进一步指出“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 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可见,关心民生疾苦是 他创作的主旨,而这也是他一生求索的人生目标。清 郑板桥 乾隆乙亥(1755年)
清 郑板桥 乾隆己卯(1759年)作 碧纱清影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郑板桥:画竹以慰劳苦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深受儒释道三 家文化影响的中国古代文人而言,出世与入世是一生解 不开的矛盾命题。依此标准衡量,寓意君子高洁品行的 竹子,在文化内涵上显然应当划归为“出世”的范畴。 事实也是如此,一生为官,最终官居尚书右丞的王维, 常年过着半官半隐居的生活,每每在竹林观心明性,吟 诵诗句。赵孟頫也是一样,这位前朝皇族后裔,却官居 新朝一品大员的著名文人,为了寻求内心的解脱,在自 画像中将自己置身于茂密竹林之中,流露出清高洒脱的 个性。
清 郑板桥 墨竹图 镜心 水墨绢本
然而,事物总有另一面,及至清代,同样以爱竹、 画竹名噪一时,却积极寻求“入世”的郑板桥,则对上 述二位先贤颇有微词,在《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中, 他说:“若王摩诘赵子昂辈。不过唐宋间两画师耳。试看 其平生诗文。可曾一句道着民间痛痒。”在他看来,那些 不关心国事民情,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的文人十分令人 鄙弃,并进一步指出“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 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可见,关心民生疾苦是 他创作的主旨,而这也是他一生求索的人生目标。
清 郑板桥 乾隆乙亥(1755年)作 新篁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枝叶有情系众生
郑板桥虽然出身于书香世家,但早年家道便已走向 破落,生存问题贯穿半生,这使他深刻地感受到民生之 困苦。在满腹儒家道义的熏陶下,志在为官,以求“立 功天地” “泽加于民”成为郑板桥历经康雍乾三朝科举考 试,最终在乾隆七年,以50岁“高龄”出任范县知县的 主观动力。
清 郑板桥 兰竹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1265万元
虽然,郑板桥也曾因乾隆十三年随驾皇帝,以书画 吏的身份卧居泰山四十余日,而深感“亦足康矣”。但能 够在卖画事业稍有起色之时,离家数百里去做官,仍可 见郑板桥这种自强不息,绝非仅为个人的荣辱享乐,而 是为自己求得一“为人民服务”机会和可能。
清 郑板桥 乾隆癸未(1763年)作 竹石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郑板桥这样的情怀也在他最著名的题画诗中有所体 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诗中,郑板桥将自己与百姓摆在了 同等的地位,因而能够不在意官阶的低微,对民间的疾 苦感同身受。在乾隆癸未(I763年)作《竹石图》(中国 嘉德2006年春拍,107.8万元成交)中,郑板桥也表现了这种平等的思想,此作墨竹劲健痩峭,山石高耸嶙峋, 且二者高度一致,虽然犯了构图上的忌讳,郑板桥却用 题画诗文予以巧妙解读,他写道:“竹有高于石,石有高 于竹。竹石两相平,何须分品级。”
清 郑板桥 竹石兰蕙图
同样源于这样的平等 思想,以“慰天下劳人”为创作宗旨的郑板桥,还让竹 画的功用获得了扩展。1756年,他颇有新意地以一幅《竹石兰蕙图》(中国嘉德2004年秋拍,539万元成交)为刘母卞太君八十荣庆祝寿,并题诗;“南山献寿高千尺,劲节清风觉更高。积行人家天所佑,兰荪蕙种自能铙。”赞扬老人积德行善,为天所佑。
清 郑板桥 七贤图 北京九歌2013春拍 成交价1552.5万元
痩竹无惧南北风
所谓的“清官”在中国文化概念中不只包括为官的清廉公正,还需要官员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能够造福一 方,有缘于此,在历史上留下姓名为人称道的清官并不多。 经由科举走上仕途的郑板桥也不例外,在廉洁奉公的同 时,他励精图治,革除流弊,为范县当地百姓做了很多 实事,实现理想抱负的同时,也获得了身心情上的愉悦。 当时他“旧高犹卧,夜户长开”,生活平静而愉快,艺术 创作也相应地进入了高峰期。
清 郑板桥 竹石幽兰图
在《竹石幽兰图》(中国嘉德2005年秋拍,440万成交)中,郑板桥笔绘茂竹数竿,枝叶扶摇而上,密叶 劲节,生机昂然。其下蕙兰一丛,花发正盛;其后巨石 如笋,苔苍骨崎。画面气定神足,劲洁清爽。另有题诗: “石畔青青竹数竿,傍添瑞草是幽兰。老夫卅载琼林客, 只画春风不画寒。”以竹子的昂扬向上,追求完美,反映 出他体察民情,关爱生灵,乐观向上的精神。
清 郑板桥 清风疏竹图 西泠印社2015春拍 成交价195.5万元
郑板桥在范县的成绩得到了清廷认可,乾隆十一年, 五十四岁的郑板桥被调任至更为富庶的潍县。但官场生 涯,与寻常百姓的生活截然不同,各种纷繁复杂的人际 关系,也无可避免地骚扰着郑板桥的心绪,虽然他以竹 之性格自勉,写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名篇佳句,但当 宵小们的明枪暗箭涌向自己时,他也深感在官场保持自己 节操十分不容易。于是在一次前往莱州观赏《郑文公碑》 的旅行中,他写下了“难得糊涂”四字,并注:“聪明难, 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 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
清 郑板桥 竹石图 立轴 水墨纸本
与诗文相对应,在《竹石图》(中国嘉德2009年春拍,134.4万元成交)中,郑板桥描绘了两茎根植于岩石中的 修竹。画面中,两竹局促于画面一隅,旁边的巨石却冲天而立。虽处劣势,郑板桥却通过题画诗,点破其中机巧, 赞扬了竹之力量和精神:“两枝痩竹叶无多,何处移来小节科。须知地下龙孙劲,穿透石根爬薜萝。”原来,竹的 力量源自地下那些能够穿透岩石的根脉,因此无惧东南 西北风,未来必将成就一番擎天景象。
清 郑板桥 竹石图 匡时2011秋拍 成交价3220万元
然而,相对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一场突如其来的 旱灾,却让郑板桥做出了于己不利,于民造福的“糊涂” 之举,为了拯救灾民于水火,他不待朝廷旨意下达,就 擅自开仓赈灾,触犯了大清律法,让自己的官场生涯戛 然而止,不得不解职还家,重操画笔谋生。离别乡亲之际, 他仍以竹之情怀抒发心臆:“乌纱掷去不为官,囊豪萧 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痩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表现 出退隐回乡的决心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独善其身 的情操。
清 郑板桥 兰竹图 江苏九德2011 成交价2242.5万元
墨竹劲健真且妙
虽然郑板桥的官场生涯仅有短短的十二年,但他却由 此实现了自己“泽加于民”人生抱负,而同样主张艺术为劳 苦大众服务他,也让竹子的形象从阳春白雪的范畴走向民间, 在雅俗共赏间,体现出更多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
清 郑板桥 竹石图 水墨纸本 匡时2009秋拍 成交价1512万元
从传世的郑板桥墨竹画作可见,其间竹子昂扬劲健, 无病无灾,枝叶清晰,枝干舒朗,构图简洁,可见板桥 绘竹从不卖弄技巧,故弄玄虚,以求观者一目了然,而 这也并未妨碍板桥之竹在美术史上的高蹈地位。
清 郑板桥 戊寅(1758年)作 墨竹 立轴 绢本
在专业人士眼中,郑板桥的墨竹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曾评:“真而且妙”。虽然郑板桥在乾隆戊寅( 1758年) 作《墨竹》(中国嘉德2009秋拍,324.8万元成交)中曾题:“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而 实际上他画竹是在勤于观察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对先贤画 竹名家的理解。在另一首题画诗中,他说到:“徐文长、高 且园两先生不甚画兰竹,而燮时时学之弗辍,盖师其意不在 迹象间也。文长、且园才横而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驯之气, 所以不谋而合”,还有“画竹曾经学石涛,近来老笔转萧萧。 无多竹叶无多干,自有清风纸上飘”。
清 郑板桥 三友图 中茂圣佳2011春拍 成交价1064万元
总之,郑板桥笔下之竹,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反映出人间最为纯粹的情感。如若在居室一隅,悬挂一 幅板桥之竹,时而观赏品鉴,与这位内心充满激情,外在孤傲独行的“怪才”神思际会,继而抚慰我辈凡人之 心灵,不失为一件快事。
清 郑板桥 寿竹兰芳 上海天衡2011秋拍 成交价1552.5万元
清 郑板桥 竹石幽兰 北京东方大观2013秋拍 成交价12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