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店一年营业额:如何看4 月剧本杀门店倒闭翻倍 怎么评价国内桌游行业的现状
剧本杀店一年营业额:如何看4 月剧本杀门店倒闭翻倍 怎么评价国内桌游行业的现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身边有 00 后已经开始开剧本杀店了,我这个朋友比我小一两岁,玩剧本杀也玩的不少,她在招 DM 的时候向我吐槽,现在 DM 质量差到令人发指,随后给我讲了个例子:时间轴跳到 2020 年 9 月之后,如上所说,虽说我佛系了一些,但还是很喜欢剧本杀这个游戏类型的,所以就在北京找了一些大众点评上评价不错的店去玩,结果发现在首都,剧本杀的钱是真的很好赚(贬义)。我分别在四个店玩过剧本杀,其中一个还在北京有多分店,即便如此,DM 不能全程跟车,甚至多开;没法脱稿,全程念稿;演绎水平较差,根本无法让玩家产生共情等问题在屡见不鲜。这时候我开始思考了,这些店家是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买了个剧本,没有对 DM 进行培训就让他们上岗,后来发现根本不需要思考,这就是现实。如果说新冠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有好又坏(当然坏的居多)的影响。从一年后的今天来看,疫情所造成的居家隔离,对于剧本杀的发展
开门见山地说,是件大好事,不规范的店家终于都倒闭了!
作为一个比较忠实的剧本杀爱好者和半个剧本杀作者,对这个问题还是想说几句的,不过在此之前,我先从一个还算是老玩家的角度来讲讲「我眼中的剧本杀发展史」。
第一次接触剧本杀是在 2019 年 2 月,那时候全郑州没几家剧本杀店,剧本杀是个还算冷门的游戏,本子也只有《蛊魂铃》等超级老本。还记得玩的第一个本是《消失的尸体》,一群小白对着个新手本从下午 2 点盘到晚上 9 点。到最后依然盘得很起劲。(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 dm 是全程跟车,不过也不排除是当时店里只有我们一桌的缘故)在此之后便算是正式入了剧本杀的坑,之后又玩了诸如《空 A》《年轮》《苏荷》等等一系列剧本。在当时也算是半个大手子。
时间来到了 2020 年疫情之前,在这一年之中,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剧本杀都还算是不温不火的发展,周围的店家也还是那几家。借着寒暑假,我们玩了《所罗门的律法》《麦克疯》《老槐树》(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老槐树这个本现在被一些店家作为情感本来推)还有一些已经忘记了的本子。在我印象里,好像也这一年之间,(记忆有点模糊了,如果记错了欢迎指正!)剧本杀相比之前有了更多的分支,包括但不限于硬核本、情感本、欢乐本、恐怖本等等。但此时机制本还没有自成一派;盒装依旧是主流;所谓的商业本更是闻所未闻,翻台率高更不是评价一个本是否好玩的标准。和朋友们约好了过完年继续约本之后,我们迎来了新冠。
如果说新冠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有好又坏(当然坏的居多)的影响。从一年后的今天来看,疫情所造成的居家隔离,对于剧本杀的发展是有相当的促进作用的。
在疫情刚放开的那段时间里,在家里圈里一两个月的年轻人迫切地需要出来放风,但那可是 2020 年的 4 月!虽然各行各业都开始复工复产,但诸多公共场所依然没有放开,即使在防疫工作做的相当不错的河南, 网吧是五月左右开放,电影院也是七月才开始有排片(还记得疫情后去看的第一部电影《1917》确实不错)平时经常进行的娱乐活动迫于不可抗力因素无法进行,又想去找点事做,剧本杀这一时间长,价格适中,人员流动不频繁的游戏,就来到了大家的面前。去年四月到去年八月这三个半月里,我应该是以平均一个月六个本左右的频率去玩剧本杀,现在我第一时间还能想起来的本子大概有《二十二条校规》《异世录》《楚万镇》《神启》《木夕僧之戏》《七个密室》等等等。
其实从这儿能看出来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玩硬核剧本的,八月份还搞了个《七个密室》的竞速。也就是这个时候,剧本杀的蛋糕开始变大,开始飞速发展,诸多本子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在之后的半年中,剧本杀市场中 88,98 价位的盒装剧本逐渐被 138 158 的呈限取代,也出现了很多独家剧本。同时,也就是从《木夕僧》开始,我逐渐玩不过来新出的剧本了(在此之前基本所有评价不错的本子我是差不多都玩了一遍),我之后也就逐渐变得佛系,除非评价很好的本或者自己很喜欢的题材会去玩(基本保持一个月三到四次吧)
时间轴跳到 2020 年 9 月之后,如上所说,虽说我佛系了一些,但还是很喜欢剧本杀这个游戏类型的,所以就在北京找了一些大众点评上评价不错的店去玩,结果发现在首都,剧本杀的钱是真的很好赚(贬义)。我分别在四个店玩过剧本杀,其中一个还在北京有多分店,即便如此,DM 不能全程跟车,甚至多开;没法脱稿,全程念稿;演绎水平较差,根本无法让玩家产生共情等问题在屡见不鲜。这时候我开始思考了,这些店家是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买了个剧本,没有对 DM 进行培训就让他们上岗,后来发现根本不需要思考,这就是现实。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身边有 00 后已经开始开剧本杀店了,我这个朋友比我小一两岁,玩剧本杀也玩的不少,她在招 DM 的时候向我吐槽,现在 DM 质量差到令人发指,随后给我讲了个例子:
提问:「如果这一车是纯新手,他们推不动本子了这么办?」
回答:「直接把答案告诉玩家啊。」
提问:「为什么?」
回答:「因为我之前都是这么带的。」
你是 DM 啊喂!虽然说剧本杀对 DM 的要求远远没有跑团高,但这时候你难道不应该扶车吗!
据朋友所说,类似的对话在招聘期间每天都要上演很多很多次。
所以听完了普通玩家眼中的剧本杀成长史,我们来回答问题:为什么剧本杀门店倒闭数量翻倍?
倒闭翻倍的前提是基数大,那为什么基数大呢?因为剧本杀从一个小众娱乐方式变成了逐渐走向大众,蛋糕越做越大,玩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基数大。
那为什么倒闭的店多呢?这就有两个原因了。其一,剧本杀成为大众的娱乐方式,之前先吃到螃蟹的店家大赚特赚,许多人玩了觉得不过如此,我上我也行!导致一部分人什么都不懂就去开店,认为开店门槛低,只需要买本,开本,用不高的价格招聘素质不高的 DM 就可以赚钱,但是消费者不是傻子,喜欢情感、演绎方面剧本的人知道去演绎做的好,氛围做的好的店家玩;硬核玩家更是有一个小圈子(毕竟现在硬核本确实越来越难,拼野人真的很痛苦),小白也知道看店面的装修,通过刷好评骗小白一次两次还行,谁每次都被骗啊。
其二,也就是所说的,店太多了,卷啊,投进去十几万,小一百万,甚至一百多万。结果除了刚开业 39 玩城限那几天人满为患,后面每天也就一车两,DM 工资都发不下来,自然关门大吉。
那么这些为了赚快钱而破坏玩家游戏体验,让不了解剧本杀的人对剧本杀产生误解的店家倒闭了,自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再来讲讲桌游现状,同样是从玩家角度来看。如果抛开狼人杀不谈,中国大陆的桌游自始自终都是一个小众圈子,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桌游比如《大老板》《璀璨宝石》等,还是卡牌类的万智牌、游戏王、PTCG这些始终是相当少的一部分人在玩,而且早已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圈子。或许很多人认为剧本杀大火,这对桌游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这是将桌游推向大众的一个大好时机,也能让桌游店赚得盆满钵满。
但事实上,桌游店是桌游店,剧本杀店是剧本杀店。据我所知,大多数的桌游店家并没有将剧本杀作为主业(这和桌游店规模,成本以及店面装修都有关系,就不详细谈了)而是将其当作一个额外增收的点,若这么看,剧本杀对于桌游现状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也只是让店家们多了一种营收方式,玩桌游的依旧去桌游店玩桌游,桌游玩家玩剧本杀大部分情况也会选择去专业的剧本杀店,二者互不打扰(当然也有很小一部分大店表示「我全都有」但这种终归是少数)。更何况能活到现在的桌游店,大家本来活得就不差,人家也知道剧本杀吧不好搞,本来就活得不差,为什么还要增加成本,增加风险去开设剧本杀业务呢。
作者:爱吃猹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