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怎么评价孔子(真正的隐士会怎样评价孔子呢)
后世怎么评价孔子(真正的隐士会怎样评价孔子呢)在楚狂接舆看来,世无道就应该隐世不出,而不应该像孔子这般游走于各国之间,努力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在其看来今之从政者所采用的治理方式最终必然会产生恶劣的影响,而且这种状况已不可挽回。孔子这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与事无补的。在楚狂接舆看来“来者犹可追”,潜在的意思就是应该将精力放在改变未来上,而不是扭转当下的局面。孔子在最后返回鲁国潜心教育,其最终从行动上应该是采纳了楚狂接舆的意见了。
孔子所为在当时的隐士看来是不符合道的真意的。《论语.微子篇》第五章记载了楚狂接舆评价孔子的一段话,孔子想与之交流,但没能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孔子有时是有一些无奈的。论语本章的原文是: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楚狂接舆,一种解释认为是指楚国的一名狂人,姓名不得而知,因其接近孔子的车驾时高歌评价孔子,故后人称之为接舆,这种说法是比较合理,并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的,如同《论语》提到过的晨门、荷莜丈人、长沮、桀溺等人都不知其具体姓名,多以其职业或当时的情景以命名。也有人认为应该是指楚国的狂人姓接名舆,这种看法未免过于教条了。
本章的译文是,楚国一狂人在接近孔子车驾旁时高歌,唱道:“凤啊,凤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尚可追。算了吧,算了吧。如今的这些从政者都是些危殆之人啊!”孔子(听闻后)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快步避开了,孔子没能和他说上话。
古俗相传,世有道则凤鸟见,世无道则凤鸟隐,楚狂接舆看似以凤鸟比喻孔子,实则是在讥讽孔子。凤鸟都是知进退的,世间无道必会隐而不显,你如此不知进退,怎么能称得上大德之人呢?
在楚狂接舆看来,世无道就应该隐世不出,而不应该像孔子这般游走于各国之间,努力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在其看来今之从政者所采用的治理方式最终必然会产生恶劣的影响,而且这种状况已不可挽回。孔子这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与事无补的。在楚狂接舆看来“来者犹可追”,潜在的意思就是应该将精力放在改变未来上,而不是扭转当下的局面。孔子在最后返回鲁国潜心教育,其最终从行动上应该是采纳了楚狂接舆的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