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信的形式致敬抗疫英雄(两地书崔根栓深情诵读)
以书信的形式致敬抗疫英雄(两地书崔根栓深情诵读)孙树欣与程佳欢 何当共剪西窗烛,我不止一次的想象我们重逢时的场景,我是会笑着迎接你还是哭着抱住你,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场景,我只希望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 孙树欣 去年四月份 ,武汉这座城我们原是去过的,当时逛的那些地方,经历的那些事情现在还历历在目。但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你会以这样的一个身份再次回到武汉。我们这边不在这场战争的最中央,但也能在空气中嗅到人们紧张的情绪,整个街道上只有寥寥几人,口罩后面掩盖不住人们忧虑的脸,可想而知武汉是怎样的一个情况。自从你去武汉支援后,我每天都在关注着这次疫情的发展情况,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数据,每次新增确诊人数的回落,都像是给我一丝丝希望。我们都在掰着手指头数着你去支援的日子,盼着你能早日从前线得胜归来。你这次出征,作为你的老公,我会是你坚强的后盾,你也是我一辈子的骄傲。 你说等这次疫情结束后,我们要一起去武汉看樱花,可能我的直男回答惹的你有点不高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朗读者:崔根栓 话剧影视演员
江苏省人民医院的程佳欢与孙树欣组成了一个双职工家庭,此次抗疫,孙树欣去了582公里外的前线,程佳欢留在南京,夫妻俩暂时分隔两地,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奋斗。程佳欢在思念中回想起与他的“小孙老师”从相识到相处、相知的点点滴滴,继而写下了这封特别的家书。在信中,程佳欢盼着妻子能早日从前线得胜归来,并称妻子是他一辈子的骄傲。他与妻子约定,在疫情结束后,不仅要去武大看樱花,还要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 作为朗读者,身在南京的崔根栓在读信后欣然接受邀约,加入到“战疫·两地书”的朗诵者队伍中。拿到朗读稿后,崔根栓马不停蹄地进行了录制,并对记者保证当晚就能给出作品。在凌晨一点钟左右时,崔老师才拿出了反复诵读后自己最满意的版本,可以说非常认真。 崔根栓朗诵 | “写给远在582公里外的你”——寄往前方的家书(喜马拉雅链接)
战疫·两地书 丨“写给远在582公里外的你”——寄往前方的家书
本文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程佳欢
小孙老师: 好像从没像今年一样,期盼着春天的到来,不知不觉你离开家竟已有大半个月了......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吗?2016年,那时的我刚工作,被分到了重症监护室,下临床的第一天,我在治疗室里看见了你,叫了你一声:“孙老师” 可能我们的缘分就从这儿开始了吧。在之后的日子里,是你带着我一点点熟悉科室的环境,指导我各项仪器的使用,示范标准的操作流程......那时候觉得你好厉害。在工作的时候你能徒手翻起两百多斤的病人,你能不厌其烦的跟病人解释,你能把工作中的一切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后来渐渐地更加熟悉以后,了解了更多生活中的你。让我惊奇地发现,生活中的你和工作中的你完全不同。进入你的生活后,我发现你也只是一个柔弱的普通女生,喜欢化妆品,喜欢逛街,喜欢赖在床上看电视剧,喜欢指挥我去干活..... 那天清晨你突然告诉我你要去武汉支援,中午就出发。我一时间竟语塞了,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安全的回到我身边。所以当你走了以后,医院再次召集援鄂人员储备时,我毫不犹豫的就报名了。以前你就是我的孙老师,这一次我也想和你一样,去前方!一起战斗!
孙树欣与队友合影 烽火连三月,这次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湖北就是这次战争的前线,而你要去的地方:武汉,却是最前沿的阵地。当你发回你穿着防护服的照片的时候,一瞬间鼻酸,更觉得心酸。但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我知道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可是作为老公,对你更多的还是心疼。你作为冲在最前线先锋部队里的一员,你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牵动着家人们的心,每天对你说得最多的就是做好防护,每天最愿意听到的就是你一切平安。
孙树欣 去年四月份 ,武汉这座城我们原是去过的,当时逛的那些地方,经历的那些事情现在还历历在目。但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你会以这样的一个身份再次回到武汉。我们这边不在这场战争的最中央,但也能在空气中嗅到人们紧张的情绪,整个街道上只有寥寥几人,口罩后面掩盖不住人们忧虑的脸,可想而知武汉是怎样的一个情况。自从你去武汉支援后,我每天都在关注着这次疫情的发展情况,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数据,每次新增确诊人数的回落,都像是给我一丝丝希望。我们都在掰着手指头数着你去支援的日子,盼着你能早日从前线得胜归来。你这次出征,作为你的老公,我会是你坚强的后盾,你也是我一辈子的骄傲。 你说等这次疫情结束后,我们要一起去武汉看樱花,可能我的直男回答惹的你有点不高兴,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不仅想和你去武大看樱花,我还想和你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
孙树欣与程佳欢 何当共剪西窗烛,我不止一次的想象我们重逢时的场景,我是会笑着迎接你还是哭着抱住你,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场景,我只希望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
驰援湖北,白衣天使是最美逆行者,而后方亲人们的支持,给了他们无穷的动力。为了让更多人记住这场“战疫”中的真情故事,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江苏省电影家协会、江苏省艺术语言学会等单位联手喜马拉雅,推出“战疫·两地书”栏目。
栏目从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紫牛新闻客户端的“战疫”频道 “一线救援日记”“武汉日记”“黄石第N天”等多个专题中选取前方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日志和后方亲人们的家书等素材,邀请侯勇、陶泽如、王馥荔、范明、沈丹萍等江苏籍文艺名家,以及来自江苏省艺术语言学会的表演艺术家们,用声音二度创作,动情演绎这些勇敢的逆行与温情的抚慰。
在喜马拉雅推出“战疫·两地书”的同时,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还开辟同名专题。想了解更多声音背后的故事,可以关注交汇点新闻,并搜索“战疫·两地书”专题。
为了让更多听友欣赏到这份“战疫”的真情记录,喜马拉雅也将在“疫情”栏目对“战疫·两地书”给予专栏推荐。
最后,我们再次呼吁,希望更多江苏籍艺术家加入到“战疫·两地书”栏目中来,特殊时刻,让我们共同用爱发声,声援一线白衣战士。
如何联系我们:微信搜索liangjingyishi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
策划:薛颖旦 任松筠 统筹:徐宁 董晨 傅秋源 执行: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文化新闻部 交汇点首页编辑部 音频剪辑:高鑫 海报制作:付娜娜 郑诚 本期撰稿:傅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