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旧空间治理(北京以百姓身边)
城市老旧空间治理(北京以百姓身边)↑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公共空间改造后。↑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公共空间改造前。截至7月中旬,这些试点项目已经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北京市规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城市发展进入“减量提质”和“存量更新”的新阶段,城市“边角地、畸零地、裸露荒弃地”等小微公共空间是城市风貌和品质提升的关键内容。通过向全社会广泛征集设计方案,评选出一批优秀方案并组织实施,形成激活和重塑城市“消极空间”和“剩余空间”的示范案例。伴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居民环境也随之焕然一新。在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厂甸11号院,老少皆宜的“欢乐空间”让人眼前一亮。老破旧车棚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敞亮通透的党群活动室、老年餐厅和学习空间,东侧空地还新添了小型健身区,安装了智能健身设施和阳光花房。在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公共空间被打造为“欢声笑语的院子”。设计团队因地制宜,在人防建筑屋顶开辟了活动平台,敞亮的公共露
大小车辆乱停乱放、架空线缆横飞、垃圾随意堆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老百姓身边的“消极空间”不仅严重影响城市风貌,而且已经成为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近年来,北京积极推动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提升百姓生活环境品质。日前,首批8个改造项目试点正式竣工,给百姓交出了公共空间治理的新“答卷”。
在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牡丹园东里小区,原本一处800平方米的拆违遗留地,经过改造已经成为居民口中的“牡丹广场”。记者注意到,这个花园平整宽阔,既有花草、凉亭,也有彩色塑胶步道和儿童滑梯,爬藤植物点缀其间,经常有老人聚在这里,孩子们嬉戏玩耍。小区居民严复民说:“没想到这个又脏又乱的堆放场,短短3个月就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
从“垃圾堆”到城市花园,通过对城市微空间改造,北京城市老旧小区正在重焕生机。
2019年起,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会同市发改委、市城市管理委、北京建筑大学等多家单位,开展了“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聚焦百姓身边需求和改造意愿强烈的具有“消极空间”特征的小微公共空间,选取“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内公共空间”等8处典型空间作为首批试点项目。
截至7月中旬,这些试点项目已经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北京市规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城市发展进入“减量提质”和“存量更新”的新阶段,城市“边角地、畸零地、裸露荒弃地”等小微公共空间是城市风貌和品质提升的关键内容。通过向全社会广泛征集设计方案,评选出一批优秀方案并组织实施,形成激活和重塑城市“消极空间”和“剩余空间”的示范案例。
伴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居民环境也随之焕然一新。在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厂甸11号院,老少皆宜的“欢乐空间”让人眼前一亮。老破旧车棚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敞亮通透的党群活动室、老年餐厅和学习空间,东侧空地还新添了小型健身区,安装了智能健身设施和阳光花房。
在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公共空间被打造为“欢声笑语的院子”。设计团队因地制宜,在人防建筑屋顶开辟了活动平台,敞亮的公共露台让居民享受阳光,并设置了小朋友喜爱的滑梯。在平台下设计了特色雕刻文化墙,展示胡同历史记忆。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公共空间改造前。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公共空间改造后。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公共空间改造后。
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李雪华说,此次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问题导向,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困,并且本着“低成本、低干预”的原则,打造全龄友好社区,逐渐形成由公共空间整治推动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的新路径。
北京市规自委副主任施卫良表示,北京将继续提炼小微公共空间功能整合、环境品质提升的经验,进一步探索北京城市街巷、大型综合体周边、交通枢纽等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在功能整合、业态繁荣、活力人文、环境品质等方面形成一体化设计思路、技术指引和实施路径。(郭宇靖、陈艳欣)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