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独流镇和王口镇哪个好(天津洋气地界儿)
天津独流镇和王口镇哪个好(天津洋气地界儿)划重点,这标志着天津意式风情区跻身国内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随着意风区的不断升级改造,它将更好看,更好玩,从天津爆款走向全国爆款!入选!123个项目中河北区意式风情区滨海新区滨海文化中心
最近传来的好消息,天津意风区再次成为全国旅游消费的焦点——
文旅部发布
关于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
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公示
123个项目中
河北区意式风情区
滨海新区滨海文化中心
入选!
划重点,这标志着天津意式风情区跻身国内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随着意风区的不断升级改造,它将更好看,更好玩,从天津爆款走向全国爆款!
百年前的“时尚顶流”,如今的网红打卡地。潮流、颜值、好玩……一个多世纪过去,意风区的关键词没变,只不过这里的主角变成了千万普通市民。
我们身处古罗马中世纪风格的建筑群,与好友畅饮,和音乐相遇,还成了相声台下的“捧哏”……体会着穿越的神奇快感,也感受着天津600多年文化的独特味道。
聚
焦
意
风
区
海河夜景。摄影 记者 吴迪
曾经 意风区核心范围
东至五经路 南至博爱道
西至胜利路 北至建国道
如今 大意风区范围已延伸至
金纬路 京山铁路 海河东路 狮子林大街
面积达1.55平方公里
实际上囊括了
过去意租界、奥租界
和俄租界的区域
“天津意风区”发布的“大意风区”示意图
真·洋楼鳞次栉比,真·历史俯首皆是,这里是这样一步步从历史风貌建筑群变身为独一无二的商业街区的:
意风区
简史
明代、清代 皇盐厂 盐坨地 | |
1902-1914 划定区域 建女神别墅 修建“意国大马路” |
1924 1934 意国花园 回力球场建成 此片区域兴盛 | |
抗战时期 胜利女神像被毁 |
1950 回力球场改“一宫” | |
1986 划定“一宫”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区 |
2000 重修马可波罗广场 和女神塑像 | |
2002 启动意风区保护性开发 |
2009年 2011 正式开街;形成“商业 商务”业态格局 | |
2014 形成 “两横一纵” 步行街布局 |
2020 打造综合性城市会客厅 | |
2021 重新装修后再次开街 |
2022 入选国家级名录 全天候模式 | |
未来更美好 |
随手来一波流光溢彩
摄影 金立冬
美食美酒 美景美照
音乐曲艺 3D互动
……
意风区之美恣意绽放
点亮天津的夜晚
回眸100多年
在这里一直散发着
欢乐与时尚的气息
左边是二三十年代的一家人,坐在胜利女神塑像下。右边是1934年时,梁启超的儿女们梁思宁、梁思懿、梁思礼、梁思达在“饮冰室”前。
左边是近百年前,居住此地的外国小朋友在马可波罗广场。右边,2021年五一期间的化妆秀(摄影 金立冬)。
还有她,在意国花园里闲坐着的小姐姐,她穿着一双当时流行的“高帮帆布鞋”,是逛完“意风区”在这里歇歇腿吧。
“远处”是当时的海关宿舍。
百年前顶级名流的时尚聚集地
如今中国百姓乐活畅游之地标
这里能入选国家级旅游名录
因为它的厚重文化
也因为它的活力满满
我们不妨“穿越”几分钟
速览意风区的百年风景
这一隅时尚之地 “爆款”嘉年华
已延续百年之盛
三块地连起大社区
要想富先修路
你熟悉的“意风区”,历史上其实是这样的——
河对岸,就是1900年前的盐坨。
明代的天津城北就有皇盐厂。到了清代,天津长芦都转运盐使司在东门外海河东岸沿河设置盐坨地,意、俄、奥三国租界也正是占据这个地方。
1902年,中意签订《天津意国租界章程合同》,划定了意租界的范围,也就是从这个时间起,海河一隅开启了“意风”特色。
“天津意界大马路”旧影。
变为近代社区,是随着1914年意租界大马路(今建国道)的修建开始的,这是天津第一条现代化的柏油路。
新旧老照片对比,右边的“意国领事馆”旧址,就在如今的建国道14号。
当年的这条大马路,横穿三国租界,将三国租界的综合功能有机串联在了一起——俄租界因为毗邻火车站,以仓储、转运为主,并有旅馆、酒店等商业设施;奥租界则是传统商业模式更加齐全。于是,住、吃、玩的“区域综合大社区”体系。
忽然想起了那句“经典”:要想富,先修路。
游艺场开启不夜模式
社交中心娱乐总汇
天津意风区是目前意大利本土之外,唯一保存完整的意大利风格近代建筑群,漫步其间,单栋别墅常使人有移步换景的感觉。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租界区。
最初,意租界没有商业设施,当时意大利工部局要求自建房必须独立设计,但又必须符合统一的风格,于是现在意风区核心区域里建筑风格统一,但各具特色。
修建回力球场前广场。
马可波罗广场,修建于1908年至1816年,是当时租界的核心地带。按照一直以来欧洲的建筑理念,是利用连续廊柱整合周边建筑,而在马可波罗广场,这一手法被淡化,仅仅用统一的围墙来实现。
统一中见“个性”的整体设计理念。
而且设计师通过一系列造型相似但单体复杂的别墅建筑,构成了统一的建筑趣味。这在天津乃至全国,都相当少见。
马可波罗广场和意国花园都是“社区配套工程”,这是当时简单的娱乐休闲设施。
“意国花园”始建于1924年,这一张全景照,殊为难得吧。
花园有喷池、花圃,中部建罗马式亭子。
1934年9月20日开业的回力球场,开启意租界的繁华,乃至成为当时全天津最负盛名的不夜天娱乐城。
回力球场的夜景。
回力球,是当时风靡全球的新兴运动项目。
回力球运动员们。
从开业之初,回力球场经营项目很广泛,有跳舞场、西餐厅、花园、酒吧,尤其是西餐厅,属于当时天津最高档西餐厅之一。
瞧这张“意商运动场”的广告,醒目地标著“社交中心 娱乐总汇”。
舞厅酒吧乐队餐厅花园,大型娱乐场所的配套一样不少。
回力球场的西餐,在当时是与起士林、正昌等名店齐名的。
这里自建成后,一直是“当红打卡地”。然而,这女神塑像却历经坎坷。
塑像最初是左手拿着宝剑,右手拿着橄榄枝,面朝意国大马路(建国道),脚下是一个地球。
抗战胜利之后,这里只见光秃秃的立柱。
塑像“毁于”天津沦陷时期,其实是被日本侵略者连同海光寺大钟一起盗走的,至今,下落不明。
2000年,重修马可波罗广场时,也重修女神像,有所不同的是,手中拿着的是“橄榄枝”——“胜利女神”变成“和平女神”,面冲天津海河。
摄影 史增钰
在女神塑像前,比个V留影吧。
和平女神塑像的对岸,也有中国的“和平女神”——妈祖,这个称号是联合国相关机构授予的。
人气旺旺百余年
对门都是腕儿
用数字说话。曾经有历史资料显示,1906年,天津意租界内有251名意大利人和12419名中国居民。到1943年,意租界内共居住965名外国人和13642名中国居民。
谁在这里住过,天津人随口就能说出:梁启超、曹禺。
左图是1936年,梁启超幼子梁思礼在“家门口”。
右上角是曹禺故居纪念馆修整之前的样子。
其实,海了去了。
袁世凯家族、曾国藩家族、冯国璋、汤玉麟、刘髯公、曹锟、华世奎、张廷谔……当你漫步意风区的街巷,一抬头,指不定就到哪位名人的“家门口”。
曹锟旧居
民主道27-29号
原有五栋建筑。主体建筑由三连圆拱券与爱奥尼可式廊柱构成。
汤玉麟旧居
民主道40号
折衷主义风格,杂糅晚期文艺复兴的里面和洛可可装饰细节。
曾氏祠堂旧址
光复道 37 号
外围塔司干柱廊环绕,底部毛石基础,端庄肃穆。传此为曾国荃后裔所建。
华世奎旧居
胜利路389号
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呈对称布局,带半地下室。
除了随处可见的旧居,还有自带历史密码的百年旧址,等待我们去认识和解读。
圣心医院成为后来的天津第一医院
比商电车电灯公司旧址
意国商店旧址
明星汽水厂旧址
裕华园浴池旧址
还有个“配套”的意国菜市场,原址在租界四马路,主要供应租界内居民的蔬菜、肉类、酱货等副食品。
后来,改为“天津市河北区光复道副食品商店”,有人回忆:“1978年以后,那会除了法国菜市,应该说就是意国菜市最有名了。”
别看规模小,后来还曾出过一位天津劳模张世珍。当年,双职工家庭都放心地把钥匙交给张大姐,大姐推着小二百斤白菜送上门。
要说人气旺的,还不能忘记它——
东天仙、天宝戏院、民主影剧院、天津德云社,照片里记录的时代的变迁。
和这里有关的名字,几乎涵盖数代戏曲、曲艺、戏剧人,以及深爱咱们这座城市的天津人。
这处天津的宝藏街区可谓“细节大爆炸”
移步换景
每一眼里都有故事
每一步都走在时间的齿轮上
那些往事
在历史的尘埃中开出花朵
等待我们去一一发掘和品味
关于意风区的更多故事
且听下回分解
“意风区”系列专题开播
欢迎把您和意风区的
故事、图片分享给我们
评论区里聊
也可发邮件至
xbzmb@vip.126.com
资料支持
老照片来源于唐文权、陈硕收藏
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提供相关图文资料
栏目主持 采写 编辑 / 记者 单炜炜 王轶斐 实习生 王思元
拍摄 / 记者 吴迪 王轶斐
值班编辑 / 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