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飞机票提前多长时间预售(春运机票提前订好却被告知航班取消)
春运期间飞机票提前多长时间预售(春运机票提前订好却被告知航班取消)而前述情况的发生被归因为“航班计划性取消”。南航相关工作人员对南都记者解释称,“计划性取消一般是航线调整、航班变更或机场、天气等其他不确定因素”,对于预订者而言往往是不可预料的,据该人士的说法,出行高峰期航班被临时取消的可能性更大。预订好机票却遭遇航司单方面取消航班,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南都记者随机在网上搜索了解到,类似的案例投诉时有发生,例如去年十一假期前夕,就有网友在社交网络上申诉称自己提前一个多月在某在线旅游平台(OTA)上预订了往返欧洲多国的旅游产品(含机票),临出发6天突然被告知行程取消,原因是航空公司单方面违约取消机位,而彼时无论退票或改签都将花费更大的代价;另外,机场人员罢工、暴雪等恶劣天气、机上存在安全隐患等,也会令一些原定航班被临时取消,旅客得到的赔偿方案不外乎退票、改签(免费或补差价),部分情况下旅客能得到当天的食宿补偿。南都记者随后在网页和客户端分别搜索当日的航班信息
明明提前订好了飞机票,却在接近出发时间收到通知“航班取消”……距离春节假期只有不到一个月,广州的窦女士和朋友的出行计划却在一周内被连续打乱,航程不得不改签至半夜,这令她觉得“以后都不敢提前买票了”。对此,航空公司给出的原因则是“计划性航班调整”。多位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坦言,航班取消多源于天气、航线调整等偶然性因素,由于具有较大难以预期性,旅客在预订时难以规避。
航班临时取消只能改签或买更贵机票
日前,窦女士对南都记者爆料称,其在12月6日通过南方航空官方渠道购买了2月份“海口-广州”的机票,就在1月中旬收到短信称航班被取消,只能免费改签至由海航承运的南航代码共享航班。
“可供选择免费改签的航班,出发时间不是清晨6时、便是夜间11时后”,她对南都记者表示,按照客服提供的解决方案(退票/改签/选择经由其他城市中转的航班),目前如果不接受改签而购买白天正常时间起飞的航班,就只能买南航的商务舱。
爆料人提供的短信截图和航空公司客户端截图
南都记者随后在网页和客户端分别搜索当日的航班信息发现,2月10日相同线路的航班尚有余票,但均属于全价公务舱,加上碰上春运返程高峰(正月初六),机票价格均达8000元以上,相当于提前两个月购票时价格的数倍(如下图所示)。几日后,她又收到另一条短信,自己此前订的另一趟去程航班也被取消。
“同乘一趟航班的朋友为了春节后准时回公司上班,不得不改了早上6点的航班,带着孩子和老人凌晨3点多就得出门。因为快到春运不敢退票,我们没有选择。”窦女士感慨。
南航APP、PC端搜索页面
航班计划性取消或因航线调整、上座率低
预订好机票却遭遇航司单方面取消航班,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南都记者随机在网上搜索了解到,类似的案例投诉时有发生,例如去年十一假期前夕,就有网友在社交网络上申诉称自己提前一个多月在某在线旅游平台(OTA)上预订了往返欧洲多国的旅游产品(含机票),临出发6天突然被告知行程取消,原因是航空公司单方面违约取消机位,而彼时无论退票或改签都将花费更大的代价;另外,机场人员罢工、暴雪等恶劣天气、机上存在安全隐患等,也会令一些原定航班被临时取消,旅客得到的赔偿方案不外乎退票、改签(免费或补差价),部分情况下旅客能得到当天的食宿补偿。
而前述情况的发生被归因为“航班计划性取消”。南航相关工作人员对南都记者解释称,“计划性取消一般是航线调整、航班变更或机场、天气等其他不确定因素”,对于预订者而言往往是不可预料的,据该人士的说法,出行高峰期航班被临时取消的可能性更大。
除了天气因素,民航专家林智杰对南都记者进一步罗列了几方面原因,即提前抽调运力加飞其他热门航线加班、或是由航班准点率不达标或安全等原因带来的飞行限制等。“若临飞前一两天航班被取消,则更可能是出于销售情况不佳、上座率低,航司为控制成本的考虑。”
“从航空经营的角度来讲,航班人数很少、或者销售不够成本时,航司会进行航班合并,换成比较便宜的红眼航班(即在深夜至凌晨时段运行的夜间定期航班)出发。”一位航空业从业人士从经营和资源调配的角度对南都记者透露称,航司单方面取消航班在航空业是较为普遍的情况,事实上,利用夜间空闲时间安排飞行有利于降低航班成本、提高飞机利用率,“一些情况下,航司取消航班再给旅客赔偿,比少载客量情况下执飞,更有益于挽回成本。但对外一般都会称为是机械故障或者航班调配延误。”
航班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还需法制化保障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在机票交易中,航空公司与旅客之间形成的是运输合同关系。一旦航空公司单方面未能依约定为旅客提供运输服务,应当承担民事违约责任,但天气、航空管制等属于不可控因素,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航司取消航班不用担责;若是基于乘客数量不足、空勤人员罢飞、飞机机械故障等可控因素,航司应予以免费改签、或提供相关损失赔偿。
此外,南都记者梳理相关案例发现,由于订票人少、航线等原因令航班取消具有难以预期性,一些不法人士甚至从中看到了“商机”。去年下半年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一篇文章写道,航空公司内部对于航班飞行都有计划,曾有熟悉机票销售预订业务的业内人士利用提前拿到的关于航班会否延误或取消的一手资料,批量购买多单延误险获利,被追究刑事责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部分航空公司内部管理风险。
为提高航班正常率,有效处置航班延误,提升民航服务质量,依照2016年交通部、民航局分别发布的《航班正常管理规定》《航班延误取消原因确认工作程序》等相关规定,旅客可在客票载明乘机日期之日起一年之内,通过民用航空局消费者事务中心网站向民航局申请确认所乘航班的延误或取消原因,并提供相关证明。民航局消费者事务中心将安排人员负责受理、移交、反馈,按月汇总并向民航局运输司报告。有业内人士建议,建立航班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必须走法制化道路,通过立法将治理航班延误的政策措施转化为法规规章。
多位航空业人士对南都记者提到,航班取消并不是常常发生,目前对于旅客而言,“要规避类似情况,只能靠运气”;为了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建议旅客在购票后、出发前及时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航班变动信息,必要时或选择其他可替代的出行方案规避类似风险。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