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半上托育班的坏处与好处(0-3岁的孩子要不要送去托育班)
2岁半上托育班的坏处与好处(0-3岁的孩子要不要送去托育班)在查阅了研究之后,结合我家实际情况,我和我老公决定让娃在两岁左右入托。为了能让孩子进入高质量的托育机构,我有一段时间殚精竭虑,做了大量认知劳动。上海最有名的几家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兼有托班,满两岁可入托。但因为名额紧张,通常需要从亲子班开始上起,这意味着,在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就要去报名排队。体验高端亲子班大多数母亲都希望自己是负责任的母亲,但不同母亲负责任的方式却截然不同。有人秉持“3岁前母亲的陪伴不可或缺”的理念,因此选择当全职妈妈,尽心呵护孩子。也有人和我一样,选择家务和育儿部分外包。亲力亲为照顾孩子、从育儿中获得巨大满足、离开孩子会给母亲自身带来分离焦虑的情况,我虽然无法感同身受,但会尝试去理解——人的自我实现以及自我超越是多渠道的,全身心投入自身之外的对象,无论该对象是孩子还是工作,都满足了人类最深层次的需求。因此,在我看来,只要是女性基于自身需求和条件作出的主动选择,哪怕完全不同,彼
前段时间,我在三联公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当代家庭,如何‘不以孩子为中心’”,提到在孩子两岁时,将她送进了托育机构,引起一些争议。有读者提出,把孩子送去托班有没有问过孩子意见?
事实上,我从怀孕开始,就查阅了不少中英文学术文献,了解0-3岁入托对孩子性格和行为的影响,不同模式幼儿园对孩子性格和学习效果的影响等等。得到的结论是,无论入托还是在家,只要照护质量高,对孩子发展都有好处,但两种模式对家长的意义却截然不同,入托对缓解家长的育儿压力有奇效。因为孩子0-3岁时需要密集照护,会给照护者带来压力,我倡导的是各方协力来分担这种压力,而不是应该理所当然地由母亲或者祖辈来承担。“不以孩子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忽视孩子。
《孩子》剧照
另有读者反馈,研究表明,不给孩子放寒暑假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此我查阅了文献,也咨询了从事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朋友,起码目前,并没有研究表明,不给6岁前的孩子放寒暑假会给身心造成什么不良后果。在我看来,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所谓科学的育儿知识,其主要功能是用所谓的知识和道德去约束母亲,去定义母职——这些都是值得警惕的。
大多数母亲都希望自己是负责任的母亲,但不同母亲负责任的方式却截然不同。有人秉持“3岁前母亲的陪伴不可或缺”的理念,因此选择当全职妈妈,尽心呵护孩子。也有人和我一样,选择家务和育儿部分外包。
亲力亲为照顾孩子、从育儿中获得巨大满足、离开孩子会给母亲自身带来分离焦虑的情况,我虽然无法感同身受,但会尝试去理解——人的自我实现以及自我超越是多渠道的,全身心投入自身之外的对象,无论该对象是孩子还是工作,都满足了人类最深层次的需求。因此,在我看来,只要是女性基于自身需求和条件作出的主动选择,哪怕完全不同,彼此也应该多些尊重,而不是用道德审判去质疑和攻击对方。
《婚姻故事》剧照
体验高端亲子班
在查阅了研究之后,结合我家实际情况,我和我老公决定让娃在两岁左右入托。为了能让孩子进入高质量的托育机构,我有一段时间殚精竭虑,做了大量认知劳动。上海最有名的几家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兼有托班,满两岁可入托。但因为名额紧张,通常需要从亲子班开始上起,这意味着,在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就要去报名排队。
所以在娃出生后,我就在网上登记了某私立幼儿园的体验课,没想到居然还要上传户口本扫描件以及详细的家长工作信息等等。折腾了半天之后,终于收到体验课邀请通知。在娃半岁时,我和我老公带着她去参加免费体验课,发现其他家庭也几乎都是一家三口共同前来的组合。
观察体验课上的家长,几乎所有人都穿戴着奢侈品牌。前来体验的孩子中,最小的才两个月。可以看出,不少经济实力强的家庭,对孩子教育也是非常上心,并亲力亲为的。体验课之后,家长可以选择报名亲子课程,45分钟600元,每周两次,就读半年至1年后有机会进入托班,托班学费每月1万6千左右。在我看来45分钟完全不值600元,加上该亲子班离家远,就没有报名。这一次亲子体验算是告一段落。
《母亲游戏:她们的阶级》剧照
在娃一岁左右,我又给娃申请了家附近某知名公立托幼一体园的亲子班,因为这家机构的规定同样是,只有读了亲子班,才有机会就读其托班。虽然是公立机构,但这家托幼一体园的要求和上一个私立机构如出一辙,报名表中有一栏需要填写 “家长(包括祖辈)的教育学历、工作背景及获奖情况”,还有一栏是“家庭成员包括祖辈获奖情况:(国际、国家级荣誉或为上海做出杰出贡献等)”。
读一个托儿所还要看三代,这使我想到在怀孕前看过的美国人类学家写的畅销书Primates at Park Avenue(中文译名《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当时感叹纽约上流社会育儿之卷,连读个托育园都要拖关系,费尽心机。没想到自己在上海也有了相似体验。
在上海某育儿论坛上,我还发现有一位家长说,如果能读这家幼儿园,情愿孩子留级。我虽不理解,但大受震撼。孩子的人生路还很长,幼儿园对孩子人生的影响有多大?这种执念或许还是源自家长的求胜心和虚荣心吧。
在娃一岁多时,她终于进了这所托幼一体园的亲子班,每周需要在工作日去两个半天,每个月学费4-5千。孩子在亲子班活动时必须由成人陪伴。我和老公工作时间灵活,时不时会陪伴,其中老公陪的次数比我多。而观察班上其他孩子,基本上三分之一由妈妈或者爸爸陪伴,三分之一祖辈陪伴,三分之一保姆陪伴。
《小妈妈》剧照
有一次我老公发现,班级里有一位妈妈是全国知名的体育明星。我作为脸盲,虽然不认识她,但也感觉到了老师对她家孩子的偏爱。其他家长应该都已察觉此事,但没有人点破。
和其他的教育体验不同,亲子班没有组建家长微信群,家长之间保持着礼貌而疏远的距离。毕竟不是所有亲子班孩子都可以直升托班,也不知道谁家“祖辈对国家有杰出贡献”,不敢贸然攀识,以免太热情而有失自己体面。
我家的孩子后期主要也是家中育儿嫂前去陪伴,原因是利用工作时间陪伴孩子让我觉得有点浪费时间。此外,我总感到,在老师面前有种需要“表演”出对孩子具有无限耐心的压力,这使我焦虑,因此陪伴几次之后就失去了热情。
我老公去陪伴的次数更多,获得的信息也就比我丰富。听他说,亲子班中有位孩子是家中的第五胎,她奶奶表示,家中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房间,还有n个保姆。我听完,顿时感觉这个亲子班中,家长背景真是深不可测。还听说有一位全职妈妈家长表示自己选购的婴儿奶粉一定要来自新西兰某个牧场,这样的精细化育儿也令我开拓了眼界。
《孩童杰克》剧照
撇开这些非富即贵的育儿众生相,亲子班的教育理念我倒是很认同——让孩子自主探索和玩耍,培养孩子秩序感和自理能力,家长只是起辅助作用。我们家娃从1岁4个月进亲子班的第一天开始,看到其他孩子自主进食,她就开始坚持也要独立吃饭。我和老公一致认为这是读了该亲子班最大的收获。
在公立和私立托育班之间抉择
不过我家的孩子只在这里读了一学期亲子班,因为后来老师说,市区这个校区名额有限,我们无法直升托班,如果要继续就读,只能进入新开的外环外某分园。这个分园碰巧离我妈家步行只要10分钟,但离我们家和工作单位开车要半小时。
当时摆在我家面前的一个选择就是,搬去和我妈同住或者在幼儿园附近租房。但考虑到1)我和我妈冲突频繁,基本上10个决定当中有9个会出现分歧,长期住在一起将会非常消耗彼此的精气神。2)工作不方便。3)我们喜欢自己家附近的社区氛围,喜欢被梧桐树老洋房和独立咖啡馆包围的生活,不想去外环外。我们最终没有选择入读分园,因为不想以娃一人的成长和繁荣而牺牲了我们夫妻的原有生活。
入读市区的主园无望后,我们开始在家附近给她挑选合适的托班。当时离家最近的托幼一体化幼儿园步行十来分钟,但每月学费需要20500元(是的你没看错,是两万多,不含餐费)。流程是先网申,然后托育园会邀请部分家长参加开放日(open day)兼面试。我抱着猎奇的心态填写了报名表,想在open day看一看这幼儿园贵在哪里。我原本以为如此贵价的幼儿园肯定报名者寥寥,结果我并没有收到开放日的邀请函,可见竞争之激烈。我也再次被上海家庭的购买力震撼了。
《儿童食堂》剧照
在和老公一同参观了家附近3、4家托育园之后,我们决定让她进入离家两公里的一家某私立托育园(以下简称M园)。一切就绪后,我们退掉了公立学校的亲子班,娃也在两岁时正式入托。娃倒是很快适应了托班生活,经历了第一周的分离焦虑后,就开始戒尿布训练。
孩子入托后不久,上海就发布了《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底,中心城区实现“一街镇一普惠”,即每个街道都需要有一个普惠型托育园。距离我们家步行3分钟原本有一家给外来人口子女就读的幼儿园,在该《行动计划》出台后,幼儿园里又开设了托班,给满两周岁的上海户籍孩子入读。考虑到孩子就读的私立托班离家两公里,无论坐公交车、打车还是开车接送,这段距离都显得尴尬,于是在娃读了3个月M园后,我们在2021年9月把她转送去了离家步行3分钟的公立托班。
这家公立托班学费220元,确实普惠,老师也认真负责,能缓解家庭育儿负担。但和我们娃之前读过的私立幼儿园差距明显。在M园,师生比是1:3,每班最多12个孩子。而公立托班2个老师,满园时有17个小朋友。
可能是孩子吃饭速度参差不齐,老师没法照顾这么多孩子,因此中午会给孩子看动画片,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另外,从硬件条件看,M园有草地有小动物园,每天有超过半小时户外运动时间。但公立园只有一个小天井,每天饭后,孩子只能在天井里排队绕圈散步。
《再见,我们的幼儿园》剧照
在家校互动方面,公立园建立了家长群,主要用来发布消息,隔几周还会发一次孩子的照片。原来的私立幼儿园则没有大的家长群,但为每个家庭都个性化定制了小群,校长,带班老师和孩子家长在小群。群里,老师每天都会发照片、照片和食谱,还会在纸质记录本上写观察记录,让家长知道孩子每天在学校做什么。另外,托育园还有不定期的免费育儿讲座,让家长感受到了服务。
学习内容方面,公立园会教很多儿歌,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娃在去公立园之后,在老师的帮助下白天脱了尿布。M园主要还是鼓励孩子自主探索,通过混龄来鼓励以大带小。不同的教育模式,体现在孩子的学习效果上,我觉得差别不算大。
不过,在公立托育园入读半年后,我们又把孩子送回了M园。原因有二:第一,虽然她在托班交到了朋友,也喜欢看动画片,但始终还是表示更想去M园;第二,原本公立园说寒假能继续入托,但由于疫情无法继续,而M园不放寒暑假。娃回到M园之后,每天都很开心。老师说她表现得跟老生一样,熟门熟路,无缝对接。她会一边画画一边跟老师吐露家里的事情(也不知道她说了啥),连周末都想去托育园。
《幼儿园教师》剧照
回首育儿路,在0-2岁时折腾孩子的亲子班,确实花了不少时间、精力和金钱。我算是会反思和挑战“以孩子为中心”这一密集型育儿观念的妈妈了,但在别人眼中,我可能也算是密集育儿者。我和老公讨论过,如果能重新选择,或者万一生二胎,我们不会再折腾亲子班,而是会在孩子2岁时直接送进M园。
另外,通过对上海知名公立托幼一体园和家门口托班的观察,我也发现,公立托班之间的差距,远比一般公立托班比私立托育园之间的差距要大。这种差距背后的政策背景是,在上海,公立小学和初中起码没有官方公开的分级,但公立幼儿园却从2003年开始,就分为示范园、一级、二级和三级四等,并对不同等级幼儿园进行不同标准的补贴。
在不同托育园间做选择需要经济实力支撑,但即使有经济实力,相信很多家长也不希望如此折腾。如果家门口的幼儿园都高质且普惠,有多少家长还愿意在择校上花这么多时间和金钱?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同时也作为一个家有幼儿的家长,在我看来,政府应该对所有幼儿园一视同仁,包括按照人均幼儿数进行均等的补贴,并把示范园的评选标准作为所有幼儿园的统一标准。家长需要的不仅是普惠,而是高质量且普惠。
欧洲国家的经验已经表明,建立普惠高质量的托育园将提升家长的多孩生育意愿。“全面三孩”背景下,我国也可以行动起来。
觉得好的朋友,帮忙点下赞哦,感谢您的举手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