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一处向往居住的地方(有一种幸福是住在常府街)
心中有一处向往居住的地方(有一种幸福是住在常府街)几十年前的九莲塘小区未建成时,这里还有池塘,如今早已填平盖成了居民楼。位于常府街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区——“九莲塘”,其名字背后与历史竟有着如此大的渊源。常府街,一条在行人眼中,宽不过七、八米的街道,竟然有这样辉煌的过往。仿佛从诞生之初,它就自带王侯将相般的气质,名字也更响亮了。这一条居住过“一代名将”常遇春的常府,规模很大,仅仅是常府花园中的池塘,大大小小就有九个,号称"九连塘"。
位于秦淮区太平南路东侧的常府街,西起太平南路,东至复成桥。
这条在南京城里普普通通的一条街道,六百多年前,却是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府邸。
常遇春死后,赠中书右丞相,又攻克开平、建有奇功,又被追封"开平王",因此常府又叫"开平王府"。
住在这条以府邸命名的街道,听起来也似乎多了些骄傲。
常府街,一条在行人眼中,宽不过七、八米的街道,竟然有这样辉煌的过往。
仿佛从诞生之初,它就自带王侯将相般的气质,名字也更响亮了。
这一条居住过“一代名将”常遇春的常府,规模很大,仅仅是常府花园中的池塘,大大小小就有九个,号称"九连塘"。
位于常府街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区——“九莲塘”,其名字背后与历史竟有着如此大的渊源。
几十年前的九莲塘小区未建成时,这里还有池塘,如今早已填平盖成了居民楼。
常府街东面有一座復成桥。据《洪武京城志》记载:“既坏而复成之,因之名焉。”
由此可见,这座在南京城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面桥,其实在明朝以前就有了。
时光飞逝,虽然这些老宅古物早已不在,但以他们命名的南京街巷,承载着这座城市曾经的记忆。
从“常府”到“开平王府”再到“常府街”,如今的常府街正书写着新的生活。
从常府街地铁站4号口出站,八一医院的大楼随之映入眼帘。八一医院的肝脏科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
傍晚时分,医院的小广场上聚集了不少附近的居民,还有些许下楼散步的病人。
大人们在一起边聊着家常,边看着不远处嬉戏打闹的孩子们。孩童们的欢声笑语,让原本肃清的医院广场,变得热闹了起来。
小时候,马路两边的烟酒店,裁缝店,铁匠铺,如今的花店、熟菜店,都是满满的生活气息。
十字路口的太阳厨具城里,也是别有洞天。隔着马路太阳厨具城几个大字被树木挡去了一半。
装修带着些许年代感,店内小到勺子、碗筷、不锈钢刀具......大到铁板炉、煎饼炉、榨油机......
从颇具年代感的花瓷盆、保温桶,到现代感十足的小奶锅、茶壶。
从老式厨具到西式厨具、酒吧设备,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
走出厨具城,正是孩子们放了学,大人们下了班...的时段。
街道一下热闹了起来。叫卖声、嬉笑怒骂声...街道的人流、车流,氤氲了市井百态。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常府街,只有五六米宽,马路旁是各种各样的杂货店。
如今的常府街,两侧大都是现代建筑、商业用房,这条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历史的印记早已看不出来。
1947年太平商场建成,它是南京第一批大型商场,与中央商场,永安商场齐名的三大国货店。
北望大行宫,南通夫子庙,身处南京古老的商业街,今已是它走过的第72个年头。
如今太平商场虽然没有往日那般繁盛,但依旧是老南京人心中的“购物天堂”。
老南京人都知道,买羽绒服、钟山表,还有陪伴很多南京人童年的万年青饼干,去太平商场准没错。
始创于1912年的“绿柳居”,现位于太平南路248号。
创建初期,店址位于秦淮河畔桃叶渡,垂柳依依,满目葱茏因此而得名——“绿柳居”。
住在常府街的居民们,下了班去绿柳居zan只盐水鸭、买些熟菜带回家,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了。
傍晚,绿柳居一楼的小窗外早已排起了长队,窗内的师傅动作麻利,所以买熟菜,即使排在队末也不用等很久。
走进楼内,富有年代感的装修,仿佛穿越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一楼主做外卖,还有家超市售卖热腾腾面点、各式包装食品、南京特色糕团小吃。二楼的小餐厅主打特色小吃。
三至五楼是零点饭菜和各色包间。
楼内的电梯也是年代感满满,小攻选择穿过颇具年代感的楼梯间来到二楼。
来此就餐的大多是老南京人,墨绿色的椅子,很有民国感,身处其中,仿佛时光穿越回了从前。
桌上素包、桂花糖芋苗、牛肉锅贴......这些招牌小吃必是少不了的。
绿柳居二楼最出名的素菜包,据说一天能卖掉5000只。10元一笼,4个包子,内馅很足,一口咬下去,香味扑鼻。
南京人对甜食有着特别的情感,桂花飘香的季节,必须要来一碗桂花糖芋苗。
绿柳居的桂花糖芋苗,浓稠滑嫩,小芋头块细密绵软,却不会粘牙。还带着一点清香。
牛肉锅贴,吃起来外酥里嫩,外皮酥脆喷香、软硬适中,咬一口满满的幸福感,蘸点辣油,好吃到原地爆炸!
听闻,不少历史名人,甚至国外政要都曾来过这家菜馆,且无不交口称赞。这个看似门头普通的菜馆,其实早已名声在外。
在常府街,普通的地名、小区名、桥名的背后,都承载着关于这座城市的历史。
在常府街,有破败待拆的楼房,也有着寻常街巷排队买菜的日常,在这你能看到城市进程的缩影,也能发现普通的生活轨迹。
在常府街,不用去新街口、夫子庙,在家门口的绿柳居就能尝到最正宗的南京风味。
总有人在搬离、在坚守,但无论如何,这里承载了几代人的生活。
这里不是大行宫,也不是夫子庙,常府街永远就是常府街。
时光飞逝,未来的常府街是什么样,谁也说不准。但属于常府街的辉煌历史、人间烟火一直都在。
你对常府街有什么特别的感情吗?
留言区分享一下吧
来源:南京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