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基层治理的简报(激活微细胞)
社区基层治理的简报(激活微细胞)江南警务室警长陈放平介绍介绍,“来莞乡贤”项目推出后,江南社区的矛盾纠纷数量有较大幅度下降,从2019年的1000宗,下降到2020年的700宗,今年前八个月继续下降到不到300宗。“‘来莞乡贤’调解组织成立以来,已成功协助调解案件20余宗,涉案金额达120余万元。”陈燕芬表示,中堂镇充分利用这些典型案例,结合“送法上门”走访日,到辖区企业工厂进行普法宣传,通过以案说理、以案说法的方式,加强企业主和员工的法治意识。早上9时许,观察团抵达中堂镇江南社区警务区,参观中堂镇“来莞乡贤”调解室。中堂镇司法分局副局长陈燕芬在座谈会上介绍,为提高“来莞乡贤”调解员的法律和业务知识,中堂镇通过“线上 线下”的方式,定期开展培训,由社区驻点律师和司法分局普法人员为他们授课,剖析典型调解案例,并组建微信工作群,以微课堂形式,学习法律手册,解答学习和调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据了解,中堂镇在打造多元化调解室上下功
东莞市委政法委、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合作组织的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观察团再出发。9月28日,第四期观察团来到中堂、万江,由政法干警、专家、媒体记者组成的观察团走访了多个社区,探访社会治理一线的创新做法,感受基层治理“微细胞”带来的“能量场”。点击链接看直播回顾:社区“微细胞”发挥治理大作用,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观察团走进万江、中堂>>>
中堂镇“来莞乡贤”调解:
和事佬多了,矛盾纠纷少了
“一些小矛盾发生后,老乡会打电话来,其实我们开解几句就没事了。”湖南人李胜明在东莞市工作,成为中堂镇江南社区“来莞乡贤”调解员后,他形容自己“像这些老乡的‘家长’一样”。
早上9时许,观察团抵达中堂镇江南社区警务区,参观中堂镇“来莞乡贤”调解室。
中堂镇司法分局副局长陈燕芬在座谈会上介绍,为提高“来莞乡贤”调解员的法律和业务知识,中堂镇通过“线上 线下”的方式,定期开展培训,由社区驻点律师和司法分局普法人员为他们授课,剖析典型调解案例,并组建微信工作群,以微课堂形式,学习法律手册,解答学习和调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据了解,中堂镇在打造多元化调解室上下功夫,以外来人口数和警情数较多的江南社区为试点,邀请有社会威望的“来莞乡贤”,即来莞多年、在当地外来人员中有影响力的人员加入社区调解队伍,他们来自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协助基层党组织化解矛盾纠纷,减少辖区警情。
“‘来莞乡贤’调解组织成立以来,已成功协助调解案件20余宗,涉案金额达120余万元。”陈燕芬表示,中堂镇充分利用这些典型案例,结合“送法上门”走访日,到辖区企业工厂进行普法宣传,通过以案说理、以案说法的方式,加强企业主和员工的法治意识。
江南警务室警长陈放平介绍介绍,“来莞乡贤”项目推出后,江南社区的矛盾纠纷数量有较大幅度下降,从2019年的1000宗,下降到2020年的700宗,今年前八个月继续下降到不到300宗。
中堂镇凤冲村:
以“村史团”推进“村共治”
在第二站,观察团来到中堂镇凤冲村,陈伯陶史迹陈列馆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陈伯陶是东莞历史上唯一的文探花,创办暨南大学,编写《东莞县志》,也是修建广州陈家祠的倡议者之一。
作为东莞历史人文传承基地,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凤冲村历史的重要载体,陈伯陶史迹陈列馆陈列了村的发展历史,陈伯陶的生平事迹和突出贡献。
凤冲村党支部副书记陈颖佳表示,为传播好村的历史,传承文脉乡愁,该村以党建引领,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特别成立村史志愿讲解团,以“村史团”推进“村共治”。此外,凤冲村以村史文化激发村民美丽家园建设的共识,推动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
陈颖佳介绍,水乡委和中堂镇去年共出资1500万元,在凤冲村建设水乡特色示范村,整治了一批道路,沿东江支流建设了高标准步道,还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成为村民和其他市民休闲运动的场所,“不少搬出村的村民又重新搬回了村里生活。”
万江滘联社区:
昔日脏乱差,如今美如画
来到万江街道滘联社区,东江水面水波不兴,沿岸蒲草飘荡,观察团参观了解该社区的美丽村居工作打造情况。
滘联社区起龙广场的石板路平整洁净,百年榕树洒下一片阴凉;游龙大街道路畅通,池塘喷泉伞状跃动……近年来,滘联社区充分挖掘、利用和盘活社区特有的水乡人文、古树、古渡头和古村等元素,对其进行活化、改造和点缀,打造景点。
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滘联社区大力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共回收土地12处,约16亩;拆除历史遗留砖房40多处、清理鸡棚350多处、清理乱堆乱放3000多处、拆除砖炉200多个、拆除田间窝棚46个,清理出来的公共面积近10000平方米。
整治过程中如何赢得百姓支持?滘联社区党委书记李婉乔介绍,整治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厌倦其烦地做工作,阐明社区目前发展瓶颈,勾勒未来发展蓝图。日常生活中,他们通过党建引领,党员代表做表率,发动乡贤等力量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以获得最大范围的支持。
滘联社区党组织书记李婉乔介绍,社区还成立了扶贫办与文化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整合社会各界力量,解决困难户大病救助问题,并成立长者饭堂,增加对村民的人文关怀。“以对村民的真心关怀,换取大家对社区工作的支持。”
万江大汾社区:
“有困难找书记”成社会治理品牌
“社区新拓宽的村道路口没有设立红绿灯,可否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每周二是万江街道大汾社区的书记接访日。第四站,观察团到达大汾社区时,社区党委书记何裕全正在听取三位村民提建议。“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尽快增设设施,并增加应急信号灯实现平稳过渡。”何裕全回应道。
实际上,“有困难找书记”已大汾社区社会治理的一个品牌。此外,大汾社区八个干部还定期下沉社区第一线走访,宣传贯彻最新社会治理政策,听取村民意见。
走进大汾党建文化长廊,抬眼便是经典传统中的名言佳句。长廊两侧分布着长椅,夏天傍晚,这里也是村民们的纳凉场所。在何氏大宗祠,雕刻精美的壁檐,内容丰富的展板的宗祠引得大家驻足观看。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也是村史教育的学习平台。
在村史学习上,《大汾村志》编纂印刷时间耗时15个月,于今年农历五月首发,记述了大汾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业绩。翻开《大汾村志》,上至古代,下至当今,全村的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人物概况一目了然,村域历代兴衰起伏、重要纪事无不记录在案。
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在相应提高,大汾社区顺势而为,统筹兼顾,兴建文化活动场所,增加文化服务。
万江新城社区:
“小支部”服务居民无“微”不至
走入阳光海岸小区石径,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两旁茂盛的绿植。新城社区党委书记黄柏林介绍,半年前,这里还是裸露的黄泥,下雨时泥水遍地。最后一站,观察团来到万江街道新城社区,走访党建引领推动楼盘小区治理情况。
阳光海岸党支部书记冯永强介绍,阳光海岸小区党支部成立于今年6月29日,以“党建 物管”模式整合党支部、业主、物业三方力量,积极开展“党建 ”系列活动,定期召开党群议事会,群策群力“听民声,解民忧”,力促“党建 物管”工作新突破。
目前,阳光海岸小区党支部共有在册党员17名,除支部书记是社区党委外,其余全部为本小区的住户。冯永强表示,接下来,阳光海岸小区将在党群活动中心的基础上,增加配套措施,将系列文化工作落地到位。
正在修建的阳光海岸小区党群活动中心,是由小区的麻将会所改造而来,集志愿者之家、多功能活动室、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多重功能于一体。党群活动中心的建设也集结了业主智慧。冯永强介绍,一名中国美协的业主曾参与优化构思,对中心门口元素进行了重新设计。
“党支部成立三个月以来,商铺杂物摆放等问题得到解决。邻里纠纷,卫生问题,老旧设备翻修等矛盾也很少见了。”谈起志愿服务的心得感受时,党员志愿者金豆说。
【撰文】龚菊 郭文君
【摄影】何绮莹
【作者】 龚菊 郭文君 何绮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