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者亮点: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
使徒行者亮点: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对于我来说,埋在港剧里,抹不去的华人文化中的人情冷暖,才是港剧最大的价值。成熟的类型剧经验、老少咸宜、娱乐性和观赏性俱佳曾是港剧最大的优点,但随着港剧渐渐被其他剧集迎头赶上,什么,才是港剧的核心魅力?从这个角度上说,《使徒行者2》的出现,既传递了港剧对过往墨守成规的焦虑,也完成了一次港剧少有的突破。但,我要问的却是——你为什么喜欢看港剧?
所以,《使徒行者2》去掉了土气重复的服饰、百年不变的正反打和简单单调的美术置景,高速镜头、强节奏、电影影调。
这些港产警匪片中才会出现的电影感,全部被放进了《使徒行者2》里。
《使徒行者2》,是TVB的突围之作。也绝对是近年来制作最出色的港剧之一。
从卓sir联络卧底→五个卧底现身→被团灭→引出卧底身份迷局,一系列过程行云流水,悬疑斗法,完整立体,从点及面,呈现出一张横跨多地、丰富角色编织而成的无间道图景。
从这个角度上说,《使徒行者2》的出现,既传递了港剧对过往墨守成规的焦虑,也完成了一次港剧少有的突破。
但,我要问的却是——你为什么喜欢看港剧?
成熟的类型剧经验、老少咸宜、娱乐性和观赏性俱佳曾是港剧最大的优点,但随着港剧渐渐被其他剧集迎头赶上,什么,才是港剧的核心魅力?
对于我来说,埋在港剧里,抹不去的华人文化中的人情冷暖,才是港剧最大的价值。
这也是我隔一段时间,就想看一看港剧的原因。
于我看来,港剧的精彩,不在于大片的格局气势,而是对市井人情更纤细的感受和具有贴近感的角色命运。
什么才是真正的港味?那些晦暗不清,难以言明的港剧密码,才是。
为什么TVB要变?我们都能理解。
过去几年,所有人一直在问,港剧死了么?
今天的TVB,其实,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寒碜。
但另一方面,港剧那种强烈的吸引力、不竭的创造力,又真的在一点点枯竭。
钱,是一个问题。电视剧尤其是商业剧,比起背靠全球市场,动辄敢过千万美金起步的美剧,永远在茶餐厅打转的港剧,一开始就输了。
况且,新一代的港剧,跟我们记忆的港剧,相去甚远。所以,必须引入内地资本,港剧,必须变。
但,这样的变,是不是,就必须剥离港剧最动人的部分?那种人情冷暖,那种酣畅淋漓,那种市井的幽默与惊险?
《使徒行者2》更接近的,是张家辉古天乐的电影版,拍出了电影感的格调,却没创造一个深刻动人的钉姐那样的人物。
有了各种大片的花式套路,但丢掉了爆seed那种自然而然真实的市井气。
《使徒行者2》,绝对及格,但,这种及格,却是用失去港剧原味的代价,换来的。
在圣经里,使徒行者,说的是坚守内心的“道”,执行理念的人,忍受孤独,坚守正道。这亦是片名《使徒行者》的由来。
可是今天的港剧,还有多少,对港剧原味的坚持,有多少人,能成为坚守港剧的使徒行者?
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观众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味的《使徒行者》?又为什么要看失去港剧味的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