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艾灸哪个穴位最好(二十四节气灸寒露艾灸)
寒露艾灸哪个穴位最好(二十四节气灸寒露艾灸)燥邪属于中医中的病邪之一,可以分为外燥和内燥两种。自然界燥邪容易损伤人体,出现较多外燥的表现;而内燥则是由于体内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亏损所导致的一系列证候。寒露时节,需要格外注意“养收”~保养体内之阴精、收敛体内之阳气。因为此时雨水渐少,“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寒露节气,中医养生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为主。寒露时节,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南方(尤指广东地区)逐渐摆脱“秋老虎”的余威,昼夜温差明显增大,秋高气爽也意味着干燥更盛。寒露节气,防寒防燥尤为关键,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为养生之要。一、预防秋燥
今年10月8号,周六,寒露;
寒露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此时天地之间阴盛而阳衰,天气渐现燥金的肃杀本象,天寒而清,露寒而冷。推之于人身“阳气”也开始逐渐收敛,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和维持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寒露时节,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南方(尤指广东地区)逐渐摆脱“秋老虎”的余威,昼夜温差明显增大,秋高气爽也意味着干燥更盛。
寒露节气,防寒防燥尤为关键,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为养生之要。
一、预防秋燥
寒露时节,需要格外注意“养收”~保养体内之阴精、收敛体内之阳气。因为此时雨水渐少,“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寒露节气,中医养生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为主。
燥邪属于中医中的病邪之一,可以分为外燥和内燥两种。自然界燥邪容易损伤人体,出现较多外燥的表现;而内燥则是由于体内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亏损所导致的一系列证候。
不管外燥还是内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伤津液,从而使人出现一系列伤害人体的表现,例如:
口干舌燥,咽喉干燥,鼻腔、皮肤干燥,瘙痒,大便干结,咳嗽增多,无痰或是痰少,甚至还会出现手足心热、夜间盗汗..
二、养阴为要
寒露养生,重在养阴。这里的“阴”,是指人体内的阴液,包括精、血、津液等物质。中医观点认为,阴为阳之基础,无阴则阳无以化;阳为阴之动力,无阳则阴无以为生。
寒露气候干燥,燥盛则干,有伤阴液,故应以滋阴润燥为主,以保持体内阴阳平衡。《内经》云: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很多人认为艾灸只能补阳,其实艾灸具备双向调节作用,“寒则温之,热则凉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阳气不足时能温阳,阴气不足时能滋阴,有调和阴阳之功。
三、艾灸养阴三穴
滋阴不仅是健康的根本,还是女性养颜的关键。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女人要美,一定得如水般滋润才行。阴液不足会造成皮肤缺水,从而引起皱纹、干燥、黯淡、衰老,因此,女性想要养颜护肤,滋阴是重点。
那么寒露时节我们要怎么滋阴呢?——艾灸!
古人艾灸讲究“节气灸”,时令节气是“节气灸”的时间条件,是反映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一定要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节气灸”,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因此,在寒露的时候,艾灸照海穴、太溪穴、三阴交穴,滋阴效果比日常更强,能到达事半功倍的结果。
1、照海穴
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具有滋肾养阴、清热利咽、通调三焦的作用,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照海穴为“漏阴”,就是说如果不注意利用这个穴位,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肾阴亏虚,因此照海穴是滋阴大穴,寒露节气要艾灸这个穴位。
太溪穴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此穴为肾经经水的传输之处,具有清热生气、滋补肾阴之功效,由阴虚而导致的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失眠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艾灸这个穴位得到调理。
三阴交穴
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脾统血,为后天之本,肝藏血,精血同源。而三阴交通达三经,被中医称为“强身大穴”,艾灸三阴交具有活血养阴、平补肝肾的作用,女性长期坚持艾灸此穴可以活血祛瘀、滋阴调经,通调一切妇科疾患,还有美容的效果。
中医里还有一种咽津养阴法,具体做法如下:“每日闲目息心而坐,心注肺中,咽津送下丹田者十二口,以双手攀足心者三次,候气定,再如前咽津,送下丹田者七口而后止,永无燥热之病。”闲时多用此法吞咽唾液,能够滋阴益气,有助于美容养颜、健康长寿。
四、艾灸御寒三穴
尤其是各位女性朋友要注意,女人体质属阴,而秋天是“阴气重,阳气衰”的季节,所以也要特别注意补充阳气!而补阳气,才能更好的抵抗深秋和冬季之寒!
灸“关元”——补阳气!
关元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此穴有精宫、丹田等别名。
关元穴是人体保健要穴之一,艾灸关元坚持一段时间可以健康长寿、增强体质。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症、气虚症,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小便频数、腹痛、月经不调、虚劳羸瘦等等。
古今医学家都认为关元穴是一个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并且都认为刺激该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
艾灸此穴一定要掌握火候,那就是要温而不烫,灸的时间要长,持续地温灸,达到热量内透,自觉腹内暖洋洋,热乎乎,像融化般的舒适状态。灸到红晕为度。艾灸关元穴见效,腹内的寒气会立时觉消散。
灸“足三里”——提正气!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之充养,是生命的根本。而调补脾胃的重要穴位“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达到保健防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艾灸对人体机能的调整具有整体性,通过艾灸“足三里”,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特别适合在寒露这一天艾灸。
灸“肺俞”——强卫气!
寒露这一天之后寒气逐渐加重,户外出行锻炼时冷空气直接吸进肺里,为了避免寒邪入体,固护肺气变得很重要!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还是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之正气不受邪气侵犯。
另外秋季冷热交替刺激,很多人会出现胃痛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消化问题,所以寒露的时候也要注意调理脾胃,可多灸足三里穴、脾俞穴、中脘穴以强壮脾胃,预防胃肠疾病。
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之物,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莲藕、百合、秋梨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还有润肤乌发的效果。
五、足部保暖,添衣防寒
古谚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到了,此时已不宜“秋冻”,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不宜再穿凉鞋外出,比较怕冷的女性及老人、儿童,可以穿上保暖性能较好的袜子,以防“寒从足生”。
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足部受凉,容易导致人抵抗力下降,病邪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寒露时节建议用艾叶水泡脚,能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若能在泡脚的同时按摩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处)和涌泉穴(脚心偏上的凹陷处),效果更佳。
寒露养生还要保证睡眠充足,宜早睡早起,但也不用过早起床锻炼,建议睡到早上7点半之后再起身,这样既可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也可避免起得太早太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此时天气渐冷,早晚出门要注意保暖,防止过度疲劳和熬夜,晚上睡觉不要贪凉,以免夜里的寒凉之气侵入机体引发疾病。
如果身体问题可以留言,定回复;如果您有艾灸调理案例,都可以留言分享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艾灸,使用艾灸,真正做到绿色理疗。此号为专业艾灸学习号,学习和产品都可关注;,欢迎您的点赞和关注,让我们一起学习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