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特点(两个故事写下一纸风流)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特点(两个故事写下一纸风流)其实在《天际乌云帖》末尾,苏轼还留下了一句自己的评价:“固知杭人多慧也。”与他洋洋洒洒的《赤壁赋》等名篇相比,苏轼在《天际乌云帖》中只留下这么一句自己的思考,着实是少见的。然此话虽短,结合前文却又正可谓是一针见血,恰到好处。三、苏轼之叹与杭人之慧二、意料之外与文人风雅写完这三首可观之诗,苏轼或许短暂地停了一下。随后他灵光一闪,在帖子的后半部分开始了另一段记述:杭州营妓周韶曾与蔡襄常有交往。这位地位低贱的女子,虽无人身之自由,却有过人之才学。蔡襄屡屡与其斗茶,却屡屡败于其下。蔡襄去世后,其同为名臣且在中央任职的姻亲苏颂(字子容,今福建厦门人)途径杭州,时任杭州太守的陈襄便召周韶前往宴席陪侍——结果这位营妓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向苏颂请求免除自己的营籍,许自己人身自由。而后苏轼记下的故事更加有趣。苏颂没有谴责这位营妓的冒昧,而是让她先作一首绝句。在一众高官才子面前“班门弄斧”,周韶真的有那个胆量吗?

文坛曾有一颗巨星,他唱出了令“余词俱废”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画出了于2018年被以超过4.6亿港币拍卖的《枯木怪石图》。书法界则曾有一副名帖,因其是否为摹本而吵了数百年——这帖便是《天际乌云帖》,据清代名士翁方纲考证乃是苏轼真迹。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特点(两个故事写下一纸风流)(1)

一、杭州之遇与天际乌云

北宋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而自请出京,前往杭州任只管地方事物的一介通判。在这片风景宜人、百姓和乐的江南水乡,他与不久后也来杭州任职的太守陈襄(字述古,今福建福州人)结交,见证了陈襄释放营妓周韶的全过程。而陈襄释人一事,由此成为苏轼对于早期杭州生活的一个记忆点。尤其是在熙宁七年(1074),这两位互相欣赏的才子一个去了密州,一个复知陈州,再无于西子湖畔把酒言欢话天地的机会,苏轼便越发觉得有写下些什么去纪念那段时光的必要——最终他便在熙宁十年(1077)前后写下了名篇《天际乌云贴》(又名《嵩阳帖》)。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特点(两个故事写下一纸风流)(2)

《天际乌云帖》以行书写就,真迹曾由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收藏。在帖子中,苏轼以北宋名臣蔡襄(字君谟,今福建仙游人)所作七言绝句起笔:“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又接蔡襄另一七言绝句真迹:“绰约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而在这两首作品之后,苏轼又一口气加上了另一首应和之作:“长垂玉筋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特点(两个故事写下一纸风流)(3)

二、意料之外与文人风雅

写完这三首可观之诗,苏轼或许短暂地停了一下。随后他灵光一闪,在帖子的后半部分开始了另一段记述:杭州营妓周韶曾与蔡襄常有交往。这位地位低贱的女子,虽无人身之自由,却有过人之才学。蔡襄屡屡与其斗茶,却屡屡败于其下。蔡襄去世后,其同为名臣且在中央任职的姻亲苏颂(字子容,今福建厦门人)途径杭州,时任杭州太守的陈襄便召周韶前往宴席陪侍——结果这位营妓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向苏颂请求免除自己的营籍,许自己人身自由。

而后苏轼记下的故事更加有趣。苏颂没有谴责这位营妓的冒昧,而是让她先作一首绝句。在一众高官才子面前“班门弄斧”,周韶真的有那个胆量吗?当然有。她提笔立成:“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常年观音般若经。”自幼屈居人下,周韶却依旧有清高之气与纯真之姿,这令“一座嗟叹”;令出席的众人当场作多首诗歌以称赞,并有两首为苏轼所记下;令陈襄最终主持消除了周韶的营籍;令苏轼将此事一记就是多年,并最终写入《天际乌云帖》。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特点(两个故事写下一纸风流)(4)

三、苏轼之叹与杭人之慧

其实在《天际乌云帖》末尾,苏轼还留下了一句自己的评价:“固知杭人多慧也。”与他洋洋洒洒的《赤壁赋》等名篇相比,苏轼在《天际乌云帖》中只留下这么一句自己的思考,着实是少见的。然此话虽短,结合前文却又正可谓是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特点(两个故事写下一纸风流)(5)

前文提到,帖子的前半部分主体是三首绝句。这三首作品两首是蔡襄所作,一首则是无名氏的应和。蔡襄作为一代名臣,在书法、文学、茶学等方面皆有建树,留下两首令大文豪苏轼认可的作品自是不足为奇。而奇的是,另一首不知何人所作的绝句,与蔡襄的作品放在一起也称得上一句“可观”。

至于在帖子的后半部分,身为营妓的周韶的气度和才学,最能说明苏轼所称颂的“杭人多慧”。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时代,女性大多缺乏学习机会,更别说令男子为自身才学所折服。卓文君、李清照等才女的名声之响亮,也从侧面印证了古代才女的绝对数量之少。可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文人骚客齐聚的杭州,在苏颂、陈襄等名臣、才子云集的宴席上,连人身自由都没有的周韶却一反女儿家忸怩含蓄之常态地站了出来,并用自己的诗作打动了心高气傲的诸位文人。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特点(两个故事写下一纸风流)(6)

作为社会的最底层,周韶无疑成了苏轼所认可的一位杭州人的代表——她展现了那个时代杭州人的人文素养,成了北宋熙宁版幸运的爱斯梅拉达。且和那位应和蔡襄的文人、那些齐聚欢饮的宾客一道,周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学的重视和文学的蓬勃发展。毕竟如果北宋不是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之巅峰,如果当时的社会没有被文学气韵所萦绕,那周韶恐怕只会得到一顿因不守礼制而应得的毒打,苏轼也不会作反映文学之繁荣的《天际乌云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