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天津河西区长访谈(专访西城区区长孙硕)

天津河西区长访谈(专访西城区区长孙硕)在转型过程中,“动批”等不符合首都核心功能的业态被疏解,大量违建和地下空间被拆除整治,这是一个减量;但我们在转型上也很彻底,“动批”转型为国内首个以金融科技命名的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目前发展良好,3年左右时间聚集了140余家企业,注册资本金1500多亿元,增长迅速,这些都证明我们转型的方向是正确的。几组数据可以跟大家分享:“十二五”末,西城的纳税主体和市场主体是9.8万户,现在只有7万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下降;而我们的GDP从当时的3600亿元增加到现在的5300多亿元,这是减量中的增量。数字经济是西城的重大战略图谱新京报:从“动批”疏解到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近年来,西城的经济一直在进行转型升级,目前情况如何?孙硕:过去几年,北京走了一条和全国其他城市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其他的城市在做增量发展,北京在做减量发展,这条道路并不容易。作为北京发展的缩影,这六年来,西城也经历了这样艰难的减量发展

北京市“两会”近日开幕,西城区区长孙硕接受新京报专访,介绍了今后西城重点工作。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西城,辖区面积仅50.7平方公里,是金融街、“动批”、西单等知名商业圈所在地,近年来,随着“动批”等疏解、新业态引入,西城正经历一轮经济转型升级。孙硕表示,资产管理、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是西城未来重点发展方向,西城将有更多新动能支柱出现。

经济转型的同时,西城也在探索兼顾老城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城市更新模式,推广申请式退租、试点租赁置换,寻找新的时代背景下改善居民生活的最优解。

天津河西区长访谈(专访西城区区长孙硕)(1)

北京市“两会”期间,西城区区长孙硕接受新京报专访。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数字经济是西城的重大战略图谱

新京报:从“动批”疏解到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近年来,西城的经济一直在进行转型升级,目前情况如何?

孙硕:过去几年,北京走了一条和全国其他城市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其他的城市在做增量发展,北京在做减量发展,这条道路并不容易。作为北京发展的缩影,这六年来,西城也经历了这样艰难的减量发展的过程。

几组数据可以跟大家分享:“十二五”末,西城的纳税主体和市场主体是9.8万户,现在只有7万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下降;而我们的GDP从当时的3600亿元增加到现在的5300多亿元,这是减量中的增量。

在转型过程中,“动批”等不符合首都核心功能的业态被疏解,大量违建和地下空间被拆除整治,这是一个减量;但我们在转型上也很彻底,“动批”转型为国内首个以金融科技命名的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目前发展良好,3年左右时间聚集了140余家企业,注册资本金1500多亿元,增长迅速,这些都证明我们转型的方向是正确的。

天津河西区长访谈(专访西城区区长孙硕)(2)

西城区区长孙硕接受新京报专访。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新京报:未来西城的经济发展是怎样的布局?

孙硕:对于未来发展的思考,首先要紧紧抓住西城传统的资源要素禀赋,我们是以金融和央企总部为主体结构的经济结构;其次,随着央企的疏解,特别是在金融业的发展上,我们要寻找新的动能。

我们经过反复论证研究,提出来“4 N”的方向,其中“4”是金融业的国际合作和传统产业的衍生发展、金融科技、资产管理、数字经济,“N”中包括传统的商业和专业服务业,其中专业服务是体现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高地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

当然,产业发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积累、孜孜以求。目前来看,西城的金融业是主打产业,但通过“十四五”的努力,我们相信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小的支柱动能出现。

新京报:数字经济是今年非常火的话题,西城打算怎么去做?

孙硕:数字经济是西城一个重大的战略图谱。西城只有50.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7500万平方米,其中能够拿来做产业空间的不到2000万平方米,我们要通过发展楼宇经济,让小空间有大产出,金融街是一个实践,数字经济是第二种可能。

网络是无限的,带来的想象也是无限的。这些年我们围绕数字经济下了很大功夫,2019年,我们就鼓励好的场景、装备在西城应用,鼓励龙头企业在西城落地,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数字经济;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我们先后出台了十多项政策,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

新京报:去年北交所落地西城,也是行业内备受关注的事件,未来对北交所有什么期待?

孙硕:北京证券交易所是北京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整体来说,北交所这个平台,会衍生出许多附带的生态,让北京的科创动能、资本和技术有效结合,吸引各种配套产业聚集。不过,交易所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当年的深交所、上交所也经历过特别不容易的时刻,那段历史可以为北交所带来经验,围绕北交所的服务和产业生态链,我们还会做很多工作,包括从业务合作、综合保障、环境建设等各方面加强支持,确保北京证券交易所在西城稳定长期发展。

大栅栏二期今年开工,西单商圈继续改造提升

新京报:你之前也提到了传统商业,近几年实体经济受到很大影响。西城情况怎样?

孙硕:互联网商业对于线下商业一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这几年,西城区的商业一直在做调整,实体店和线上商业进行有效联合。

我们有三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首先是菜百,以前谁能想到在线上买黄金这种贵重金属?随着网购的深入,大家接受度提高,菜百开启了网上销售,现在电商业务每年都在往上走,成为西城老字号拥抱线上经济的首例;内联升也一样,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老一辈不一样,就是要个性化、小众,内联升引入了央美、工美的设计大师对布鞋进行改造,开展了老字号和国潮时尚结合的尝试;还有汉光百货,很多年以前就开发了自己的APP,消费者出于对线下实体店的信任,让他们的线上业务也增长非常快,占比超过两成。

天津河西区长访谈(专访西城区区长孙硕)(3)

西城区区长孙硕。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新京报:作为西城的传统商圈,西单、大栅栏要怎么改?

孙硕:西单对于市场的敏感度非常高,变化也很快。今年,我们会对西单整体硬件进行改造提升,首先是人流交通更通畅,现在国立蒙藏学校是封起来的,到今年年底之前要全打开;环廊要改造得更加时尚和便利;附近街巷的环境要做适当提升。软件方面,我们会进一步把“西单时尚节”做起来,更多引入首店经济。通过改造提升,我想西单会有一个大变化,依然还是年轻人愿意去的地方。

大栅栏要在保持老字号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廊房头条等区域需重新调整业态;北京坊二期今年要开工,一期、二期进行联动,和杨梅竹斜街、铁树斜街、琉璃厂等结合,形成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的交融,打造综合式消费。

“拆迁致富”时代终结,老城更新要寻找新逻辑

新京报:西城是老城区,老城不能再拆,老百姓改善生活的需求仍然存在。这几年西城有一些新的探索,譬如现在正在推的申请式退租,当时是怎么提出的,实际效果如何?

孙硕:以往,老百姓希望通过拆迁来改善生活,商业开发机构拿地后兴建高楼,有利润在,也有动力拆迁,这是既往的经济逻辑。现在老城要保护,不能大拆大建,原来的方式行不通了,政府需要寻求最大公约数,找到新的逻辑和方法,我们因此尝试了申请式退租。

申请式退租的区域,政府不拿来开发,就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对于居民来说,项目自愿申请,不强制。愿意退租的,可以按照现在的评估价格获得补偿,在郊区买到房子解决居住问题;想留下也没关系,我们也会努力把这个区域改造得更好一点,用腾出来的房子适当增加公共空间,同时引进一些商业,让项目的经济逻辑成立。

2019年,我们在菜西(菜市口西片区)开展了试点。我们当时进行测算,推申请式退租完全没有盈利,甚至要背很大的隐形债务,除了政府,任何商业机构都不会干这种事,但最终蹚出了这条新路子,将拆迁转化为了申请式退租。申请式退租后来又在砖塔胡同、大栅栏等地陆续开了5片,效果很好。

在大栅栏推广时,我们打算用一个月时间来试试,愿意退租的人数达到两三成就做,达不到就放弃,结果六七成老百姓都想走。大杂院里的居住条件是很差的,不是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那样,大家想走的意愿非常强。现在看,这条路走对了,能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在现有条件下又能行得通。

新京报:西城去年还探索了租赁置换,这是针对什么问题,效果怎样?

孙硕:老小区楼龄高,没有电梯,一些居民想找一个有电梯的、甚至养老的地方,但是没有精力到处去找,把房子租出去,也没有人会承诺租上十年。去年,政府配合支持,在真武庙一个小区中引入市场方,和居民签订长期的租赁合同。专业机构可以一次给居民十年或二十年的租金,同时承诺给居民找到想要的房子,居民拿着手头的房子,就能找到心仪的住处,小区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机构也有运营的动力。

改善居民生活需求,现在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未来,我们还会进一步探索城市更新的新模式,发动更多力量一起来干这个事情。

助力中轴线申遗,庆成宫腾退项目等今年要有重大突破

新京报:中轴线申遗进入冲刺阶段,作为首都核心区的西城,接下来有哪些计划?

孙硕:中轴线申遗三年行动计划44项任务中,西城区21项,牵头9项,任务非常重。

今年,我们将全力推进中轴线申遗各项重大任务。完成谦祥益文物修缮、万宁桥和地安门内外大街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先农坛内坛腾退、正阳门箭楼南望景观视廊整治等工作。全力推进杨椒山祠等14项文物修缮工程,力争完成福德庵、云南新馆等修缮工程。启动北海医院和天意商城拆除后地块织补、地铁八号线什刹海站织补及鼓西地块织补工作。精心抓好观音寺片区老城保护更新项目,打造第二条“杨梅竹斜街”。

我们还要讲好中轴故事。泉州申遗的时候是两次申遗,第一次申遗没有成功,后来经过专家的各种支招、出主意,最后讲好泉州申遗的故事。中轴线也一样,要讲好中轴的故事,我们还要做大量的挖掘工作,对中轴线的故事,中轴线上的人、事、物,做进一步的解读、解放。

西城区是北京营城建都肇始之地,各种会馆、名人故居星罗棋布,未来更多要做好历史文脉的传承、历史文物保护,擦亮历史的金名片。这是这届政府今年和未来几年要重点抓的几个工作。

新京报记者 戴轩 摄影记者 王子诚

编辑 张磊 校对 张彦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