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鹅腿不入味(没有烧鹅濑解决不了的问题)
烧鹅腿不入味(没有烧鹅濑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过要是在广东,也许就是因为这首诗描绘的美好画面。对很多从来没吃过鹅的中国人来说,鹅的印象大致停留在《咏鹅》这首诗。中国人对鹅有莫名的好感,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对很多从来没吃过鹅的中国人来说,
鹅的印象大致停留在《咏鹅》这首诗。
中国人对鹅有莫名的好感,
也许就是因为这首诗描绘的美好画面。
不过要是在广东,
人们往往只能见到鹅的归宿,
卤鹅、碌鹅或是白切鹅,
当然,最常见的还是烧鹅。
而在整个广东烧鹅店最密的地方,
不是广州或顺德,
是只有广州三分之一大小,
吃烧鹅的地方却比广州还要多的东莞。
鸡鸭鹅在广东的餐桌上有很高的地位。
鸭子虽然是三鸟里地位最低的,
但只要有烧鸭出炉,
挂在烧腊铺的橱窗里,
就能吸引吃货们的目光。
鸡在三鸟中地位最高,
在广东,“无鸡不成宴”一点也不夸张。
而且广东人对鸡的研究过于透彻,
不同产地不同种的鸡对应了不同的做法,
每只鸡从出生就被广东人安排得明明白白。
鹅的地位很特殊,
虽然它是鸭子的升级版,
但因为价格比较贵,
出现的频次并不高。
在市场里很轻易就能了解各个家禽的地位。鹅都是雄赳赳气昂昂,站在属于自己的框子里。鸭子只能趴地上,臭烘烘的,跟鹅没法比。
可是在东莞的饮食界,
鹅是绝对的扛把子,
而且做法很统一,就是烧鹅。
东莞人还专门研发出配合烧鹅的主食:
濑粉。
烧鹅配濑粉,是东莞人心中不变的信仰。
土豪还会拼个叉烧。
没人能说得清东莞人为什么偏爱鹅,
也许跟地理和社会环境都有一点关系。
东莞地处珠江东岸,
东江在这里与珠江相会,
所以这里水网密集,是个养鹅的好地方。
可是在改革开放之前,
即便东莞适合养鹅,
大部分东莞人也只能偶尔吃一口烧鸭。
直到改革开放,制造业在这里生根发芽,
人们才慢慢有钱,开始从鸭转向鹅。
而当时来到东莞的港资,
不仅顺手带来了香港饮食的风潮,
也让烧鹅有了需求。
这样的厂房,东莞随处可见,很大一部分就是港资企业。
从此鹅一发不可收拾,
在东莞的餐桌上,抢了鸡的位置。
要解答东莞烧鹅好吃在哪,
就先得解答鹅好吃在哪。
鹅是鸭子的升级版,
不只是因为鹅比鸭壮实,
还因为鹅完全没有鸭子那股骚味,
这是它们俩不同的天然习性产生的差异。
鸭子杂食,
草、虫、鱼、虾、螺,来者不拒,
所以鸭子就有各种食物里混杂的腥气。
鹅只吃草,
所以鹅身上的腥味就非常少。
这跟“广东人吃福建人”是一个道理。
但也正因为鹅吃得太乖,
所以鹅肉本身没有太多独特的风味,
更多是给人带来紧实和嫩滑的口感。
想要做好烧鹅,就得弥补鹅的缺点。
东莞人烧鹅,常用乌鬃鹅,
这种鹅更是鹅中佳品,
它的肌肉结实却不厚,容易入味,
所以东莞烧鹅的腌料,往往不用放太多。
乌鬃鹅另一个特点就是皮下脂肪饱满,
烧过之后,油脂喷香,
特别是切开鹅腿的那个刹那,
鹅油从脆皮中流淌出来,
丰盈却并不油腻。
只有热爱运动的鹅,
才能提供这样完美的脂肪比例,
在热火催动下,迸发出这极致的美味。
如果只吃鹅腿,
还不能完全感受烧鹅的美,
因为鹅腿上的肉没有接触腌料,
反而更接近鹅原本的味道。
烧鹅更有层次感的味道在鹅腹,
腌料浸润在这个部分,
所以这里既有鹅经过烘烤的底味,
又有腌料吊出的鲜甜味,
还有外皮鹅油的香味,
一口下去,还能吃到鹅肉特有的紧实。
这么看,烧鹅的腌料就是很重要的一环。
除了各地大同小异的五香粉之外,
东莞人还喜欢配一点点蒜蓉,
让鹅肉在高温烘烤之后,
还带有一丝跳动的蒜香。
更新奇的是东莞的大岭山地区,
还有一种明火烧鹅,
腌料直接放弃了五香粉,
改用南乳汁和蒜头,
这是整个广东独有的味道。
都说广东人怕热气,不爱吃烧烤,
但从本质上说,烧鹅就是烧烤,
只不过烧鹅更复杂一些,
而烧鹅的复杂,从杀鹅后的脱毛就开始了。
杀好的鹅,烫过之后就能脱毛,
可如果水温太高就会把皮烫坏,
水温太低,毛脱不干净,
要是用力拔,又会损伤鹅皮。
对烧鹅这种做法而言,
只要伤了一点鹅皮,
烧过之后就会有一大块瑕疵,
再好的师傅也救不了。
脱好毛的鹅还要吹气、填料、汆烫、风干,
然后才入炉烧。
如果用瓦瓮烧鹅,
整个过程只能从一个小窗监视。
最后上了桌,可能还会受到顾客质疑:
怎么今天的烧鹅有点柴?是不是没烧好?
其实顾客们不知道,
他们自己的运气也影响了烧鹅的品质。
如果运气好,吃到了母鹅,
那就既能享受到鹅肉的紧实,
也能感受到鹅肉的滑嫩。
但如果不小心抽到了公鹅,
那就会稍微柴一点。
经历过这一系列的复杂,
烧鹅多出了细致和层次感,
少了烧烤那种原始野性,
只留下部分现代的野。
这大概就是广东人能接受的最野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