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雷公山上供奉神仙吗(农历六月廿四日)

雷公山上供奉神仙吗(农历六月廿四日)《明史》的《礼志》称,“雷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总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天尊现示之日,故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道教的主要宫观大多供奉雷祖。每逢六月二十四日有道教徒进庙烧香,祈福消灾。道教正一派在一些大型斋醮礼仪中常设有雷祖的神位,并在科仪中有召请雷部诸天君神的内容。雷公、雷神的崇拜,古已有之。但是,在神系中设置雷部,并由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其事,当是北宋末年的事。北宋时期,道教神霄、清微诸派,崇尚施行雷法,於是,雷之功能不仅在於施雨,而且扩大到了主天之祸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就称,要对“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者,即付五雷斩勘之司,先斩其神,後勘其形,以致勘形震尸,使之崩裂。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即中国道教的上古尊神雷祖,或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

农历六月廿四日,是我国传统的雷神诞辰日,俗称“雷公诞”,各地叫法略有不同,在闽南农村,则称为“雷公生”,雷神信仰始于农耕社会,先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神秘感

雷公山上供奉神仙吗(农历六月廿四日)(1)

对于雷神的形象,《山梅经·梅内东经》中有记载,文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这种形象是半人半兽形,人们认为雷声在天,而龙亦飞腾于天,将二者结台在一起,便会有雷雨;又将其腰问想象有一鼓,鼓发雷声。

人们崇祀雷神,以农历六月廿十四为雷公生日,称为"雷公诞",是日人们均要奉祭雷公。

雷神最明显的特征是猴脸、尖嘴,所以民间有之"雷公脸"、"雷公嘴"的说法。

雷公山上供奉神仙吗(农历六月廿四日)(2)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即中国道教的上古尊神雷祖,或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

雷祖居於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去雷城有二千三百里。雷城是天庭行雷之所,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枢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前有雷鼓三十六面,由三十六神司之。行雷之时,雷祖击鼓一下,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雷部有神三十六名,皆当时辅相有功之臣。

雷公、雷神的崇拜,古已有之。但是,在神系中设置雷部,并由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其事,当是北宋末年的事。北宋时期,道教神霄、清微诸派,崇尚施行雷法,於是,雷之功能不仅在於施雨,而且扩大到了主天之祸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就称,要对“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者,即付五雷斩勘之司,先斩其神,後勘其形,以致勘形震尸,使之崩裂。

《明史》的《礼志》称,“雷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总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天尊现示之日,故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道教的主要宫观大多供奉雷祖。每逢六月二十四日有道教徒进庙烧香,祈福消灾。道教正一派在一些大型斋醮礼仪中常设有雷祖的神位,并在科仪中有召请雷部诸天君神的内容。

雷神信仰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于雷电的自然崇拜,因为远古时代,气候变化异常,晴朗的天空会突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雷电有时会击毁树木,击丧人畜。使人们认为天上有神在发怒,进而产生恐惧之感,对之加以膜拜。神的形象也从单纯的自然神逐渐转变成具有复杂社会职能的神。

雷公山上供奉神仙吗(农历六月廿四日)(3)

在南方,六月廿四日为“雷公诞”,有的道教宫观祀有雷公神像,“雷公诞”这一天道士诵经祈求合境平安。有的地方甚至在这一天信女们戒斋素食,以表诚心。

闽南农村做“雷公生”十分普遍,六月廿四正值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在厅堂朝外面天,准备丰盛供品,设供桌为雷公祝寿。供品有“小三牲”及鲜果,传说供品中不许有鸡,因为雷公长得不好看,脸上长得一副“鸡母嘴”,以鸡祭拜寓为有所不敬。

雷公山上供奉神仙吗(农历六月廿四日)(4)

雷神信仰崇拜是古代农耕社会时,我们的先人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充满神秘感和恐惧心理所形成的。它发祥于民间,又经道教的加以系统和规范化,并且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提倡。但雷神崇拜能够历久不衰,有其较深层次的原因和理由,不能简单地斥之为“盲目崇拜”。

其一,在科学尚未发达的古代,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知是模糊的,神秘的,对大自然无比威力造成的灾难产生恐惧感,从而认为大自然的各种行为都有神在指挥,各种关于大自然信仰的神仙应运而生,如风神、雨神、雷神、水神等等都是,这表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人们期望这些神能够庇佑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该刮风就刮风,该下雨就下雨,该打雷就打雷。人类把这些良好的愿望都寄托这些神灵身上,这就有了自然神的崇拜。每年为这些神灵举行“圣诞”,就是表达人类诉求的一种方式。农民在这方面的要求尤为迫切,“风调雨顺”是农民数千年来向大自然诉求的永恒主题。我们可以从闽南现存的一些有关于雷的农谚,来看农民对雷神的信仰的现实性。农谚说,“未惊蛰先响雷,会四十九日乌”。又说,“雷打秋,晚稻成柴秋”。还有,“十月雷,师公和尚吃甲肥肥肥”。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表示春天即将到来,春雷响动,万物复苏。未进入惊蛰节气就响雷,这是不正常的,会发生“四十九日乌”的不良天气。“乌”是闽南语“黑”的意思,“四十九日乌”就是发生49天阴雨天气,阴天水冷,不利春耕。“雷打秋”,是指如果在“立秋”节气这一天打雷了。夏种季节如果雷雨多,雷阵雨会使田水温度升高,不利于刚插的晚稻秧苗返青,甚至有的枯死了,就像“柴秋”。“柴秋”是晒干了的马尾松树枝,红红的,以前是农民的烧火做饭的燃料。农历十月以后已进入冬令,按正常规律是没有打雷了。如果十月打雷,这说明这个冬季有特殊的暖冬现象,各种传染病都较容易发生。以替民众“消灾祈福”为职业的道士、僧人生意就好起来了,所以都吃得肥肥胖胖的。以上所例举的三种关于雷所预示的气象,都是农民最不愿意看到的。对雷神的崇拜就是祈祷雷神能够符合人意,庇佑农民的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这种朴素的愿望代代传承,一方面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尊重大自然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这些农谚有一定的准确性,才能够取得农民的信服。笔者认为,这些农谚是否科学,有待气象专家研究、探索,但以笔者的观察还是有很高的信服度的,基本准确。这也是古代劳动人民观察气象的智慧结晶吧!

雷公山上供奉神仙吗(农历六月廿四日)(5)

普化宝诰

至心归命礼

九天应元府,无上玉清王。 化形而满十方,谈道而趺九凤。三十六天之上,阅宝笈考琼书。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权大化。手举金光如意,宣说玉枢宝经。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风火。以清净心,而弘大愿;以智慧力,而付诸魔。总司五雷,运心三界。 群生父,万灵师。大圣大慈,至皇至道。

雷公山上供奉神仙吗(农历六月廿四日)(6)

猜您喜欢: